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续)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那么什么是市场?答: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市场是指有形市场,即商品交换的场所。在这种市场上,商品价格是公开标明的,买卖双方在固定的场所进行交易。百货商店、集市贸易等都...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目前越来越多的同志在理论上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在实践中明确以市场为导向来推进经济改革,这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是以实践经验为依据,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可喜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言,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将要消失。列宁虽然有新经济政策的短暂实践,但是并未在理论上作出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存在的结论。斯大林在其晚年,虽然肯定全民所有制经济与集体所有制经济之间存在商品交换关系,承认消费品是商品,但是仍然否认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存在商品交换关系,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上述理论观点曾经发生过巨大影响,围绕着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问题的争论和斗争始终没有停止。在50年代,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观点颇为流行,我国沿袭苏联的一套做法,建立高度集中、排斥市场机制的经济管理体制,就是与此相适应的。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又刮起了一股“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企图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否定商品、价值、货币、价格的积极作用,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的“理论家”断言,无论从形式和实质来看,社会主义商品交换都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土地作为国家重要的可调控资源,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土地市场建设日益引人注目。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措施,不仅成为中央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而且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整个经济形势。2003年,可以说是我国土地市场建设进程中不寻常的一年,国务  相似文献   

4.
再论企业产品标准与市场经济湖州水处理设备厂祝生杰前言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是符合我国客观实际的必然选择。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运行总体,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它是由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在当今时代,无论资本主...  相似文献   

5.
我们现在所说的市场经济指的是现代市场经济,而不是“自由放任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伴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商品交换关系不断发展,市场不断扩大而产生的一种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运行和组织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新的经济形态,它要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制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疆建设兵团农四师国土资源局积极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使政府部门有效运用市场机制参与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镇企业》2009,(10):65-6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既然是配置资源的基础,那么作为农业基本生产资料的土地也就概莫能外了,农村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资源它也应该接受市场的配置。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引入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和逻辑的必然发展。目前,我国采取的是“一人一亩三分地”的种田模式,这种模式的存在,造成了我国农村土地的小规模经营现状,阻碍了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王鹤 《活力》2011,(19):37-37
随着信息产品和服务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展,产品中的信息成分正逐渐增大,人们提出了“信息经济”的概念。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代替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信息经济也逐渐增加其市场占有份额,  相似文献   

9.
一、公共财政体系决定公共管理职能 社会主义国家公共管理的职能是在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作用的.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所以必须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其产品的交换必然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有交换就有市场、所以就会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0.
土地价格异化是土地市场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偏离土地价值的现象。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出现土地价格异化的原因,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发挥土地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作用的同时,需要认真地研究土地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并加强对城市土地价格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架构中,土地是最为重要的公有资产之一。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80年代后期开始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改变了以往无视土地资本特征的做法,变土地的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只是改革的重点一直集中在增量用地上,而存量土地的大多数则仍维持原有的无偿或低成本使用方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深入进行,土地市场发展及运行的重点正日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土地市场发展及运行的重点正日渐从增量土地的批租转向存量土地的再开发,从而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由量的增长转向质与量并举的新阶段;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日益显,发掘土地资源的资产特性将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资本重组、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作准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好转,许多从事商品拍卖的拍卖企业纷纷涉足房地产拍卖。许多房地产经拍卖,土地使用权随房屋被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因此大量流入市场,严重冲击了土地市场。本文着重分析房地产拍卖市场的现状、问题及成因,提出规范土地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货币在市场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是其流通职能在发挥作用。货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最初的市场商品交换,是易物交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和产生了实物商品的等价物,即货币。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到全球一体化程度,不论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还是在国际间,交易的范围大大扩展了,  相似文献   

14.
丁晓玲 《活力》2009,(6):42-42
房地产是土地和房屋及其权属的总称。在我国,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企业只能取得土地使用权。因此,房地产中的土地是指土地使用权,房屋是指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及构筑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企业持有的房地产除了用作自身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场所和对外销售之外。出现了将房地产用于赚取租金或增值收益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和节约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在地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土地资源不足等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6.
程波 《活力》2008,(8):41-41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各级党组织与每个共产党员都面临一个直接而现实的问题,就是既要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建设发展,又要防止商品交换原则侵蚀党的肌体,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这是当前和今后党的建设问题上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义兵 《活力》2010,(1):54-54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各级党组织与每个共产党员都面临一个直接而现实的问题,就是既要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建设发展,又要防止商品交换原则侵蚀党的肌体,要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这是当前和今后党的建设问题上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家吴敬琏曾在《中国市场》杂志上撰文回忆到,粉碎“四人帮”后,孙冶方、于光远、薛暮桥等一大批经济学家把改革的取向指向了市场,我也成为其中的一员。   1980年,在由薛暮桥等人起草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中,明确提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在对《意见》作说明时,薛暮桥曾语重心长地讲道:“在我们起草这个文件的时候,深深感到所谓经济体制的改革,是要解决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应当建立什么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并且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新困难,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所以,要改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现实,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将市场机制引入土地配置当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缺陷分析,得出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土地市场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土地的自由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最后本文提出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1引言 中国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房地产市场是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高度集合体,市场的发展见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也成为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共同关注的焦点.研究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