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一项重大国际经济目标,旨在刺激亚洲、欧洲和非洲子区域广大地区经济发展;及重新配置中国相关对外部门,以继续其强劲增长态势。"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全面的倡议,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发展,政策对话,金融支持等。这一倡议有潜力将不发达的"一带一路"地区变成新的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并通过吸收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成功经验拓展经济政策思维。同时也面临许多障碍,包括缺乏中央协调机制、不同政治制度和信仰的潜在冲突以及跨境项目的财政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发展是寻求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增长方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援助项目迅速发展,对于引领全球经济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国际援助影响受援国经济发展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AidData中国对外援助项目数据系统考察了中国援助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容性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援助可以有效促进沿线国家包容性发展,且主要通过提高沿线国家公共支出水平与居民消费效用产生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中国援助对沿线国家的包容性发展作用主要体现在官方发展援助、一揽子援助、经济基础设施援助以及非转移支付类援助,且集中于“一路”国家、较低制度环境水平国家以及中低收入、低收入国家。拓展性检验发现,中国援助的作用兼具短期与长期效应,且其短期效应高于长期效应。本文研究有助于客观全面评价中国国际援助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促进双边互利共赢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发展政策的重要举措,对世界经济与全球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同时由于大国干预和地缘政治以及历史等因素,在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也面临诸多挑战,在当前形势下,分析与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与实践困境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为此,文章从多角度出发细致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经济全球化新格局的影响,同时也从探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和区域合作体制等方面面临的实践困境,以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层次理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出现了两种塑造世界格局的重要观点,即海权论和陆权论。21世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国际社会给予了广泛欢迎和普遍支持,但在西方社会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认为"一带一路"是我国推行势力扩张的战略。从海权论、陆权论的理论主旨与"一带一路"倡议所代表的中国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所反映的是中国人共享发展、合作共赢的全新发展观,"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给全球经济及沿线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利好,证明"一带一路"不是海权论和陆权论的延续,是21世纪中国提供给全世界的新的全球观、价值观、发展观和新形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提出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基于普遍安全、共同发展、绿色美丽、合作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倡议,凸显中国的大国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与合作平台。但"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持续有力、高效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其本质关系、逻辑进路和有效途径等在学术及实践层面尚不够清晰明确。在已有相关成果基础上,探索形成良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践的作用方式、联通机理和驱动途径,以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能够通过建构牢固有效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更好地驱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对外援助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双边合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采用2000~2014年中国对外援助的面板数据,在考虑援助的内生性及使用全球治理指数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中国对外援助和制度质量对受援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援助尤其是基础设施援助能够有效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增长;良好的制度建设是受援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分样本回归显示,受援国制度质量能够显著影响中国对外援助尤其是经济基础设施援助的经济增长效应,这一效应在亚欧受援国表现明显;拓展分析发现中国对外援助和OECD国家对外援助呈现出"1+1>2"的效果。为提升中国对外援助的效果和质量,中国需要改进对外援助结构,加强对援助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减少受援国制度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典型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基本特征,同时,从设计理念到操作框架、从愿景到行动,都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理论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全球治理理论的多重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合作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丝路精神"是对新中国外交核心价值理念的继承创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更是对全球治理理论的重要贡献。实践上,"一带一路"倡议兼具区域合作、国际协议等特点,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实践和国际合作的新模式,具有发展、和平、文化、合作等方面的典范价值,为新时期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三年有成。"一带一路"建设正处于量变到质变、小成至大成的关键时期,下一步要积极推进两大主轴建设,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进一步对接,创新"一带一路"理论体系,打造"一带一路"安全系统工程。"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中国应在大国外交框架下,稳妥处理与沿线国家的竞合关系,深入推进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们大力拓展对外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到去年年底,我们已经同70多个国家和诸多的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形成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越来越多。"2015年3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今年的两会上,"一带一路"无疑是最热的词汇之一,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词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三次提及,更是因为它几乎成为地方代表团小组讨论和外  相似文献   

9.
主张互联互通方式发展的"一带一路"提出后,随着国家的大力宣传与社会各界的高度配合,其已经稳步实施近四年,并且在国际关系维持、经济发展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发展成果得到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见证。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文章已经过万;国外,外国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外文报道也突破7万条,相关专题图书也超过百部。由上述现象可见,"一带一路"话题的社会热度与全球的超高关注度。文章主要就"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欧洲投资政策的分析与研究,这不仅对欧洲国家有效接受中国资金援助有益,也对研究我国的对外政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规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是以中国为起点和主要推动力量,以周边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为重要推进地区,以区域内外通道的建设与利用为实施手段和路径,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从最初的One Belt One Road(OBOR)到现在的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积极响应和认可,并认为世界上不只是一条带和一条路,而是应该有很多条带和很多条路。因此,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应该积极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路和带的建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作为推动中国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新思路,其战略重点是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推进会将中国经济增长扩展到沿线的国家,并可能产生更适用于新时期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新思路: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加强区域经贸合作与发展。2016年11月10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联合举办的"2016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探索"一带一路"倡议的模式及其与现有的全球治理格局的内在联系,寻求中国和其他合作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保持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来自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联合国官员、发展专家、智库学者和企业领袖出席本次会议,就"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探讨‘一带一路’发展红利""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共同愿景""互联互通和可持续性"三个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专题讲座。本组笔谈,编辑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董誉文出席会议并组稿。得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先生的大力支持。董女士约请与会的三个沿线国家,分别是蒙古、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的相关专家,是其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的成果及其观点的荟萃,以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是以中国为起点和主要推动力量,以周边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为重要推进地区,以区域内外通道的建设与利用为实施手段和路径,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从最初的One Belt One Road(OBOR)到现在的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积极响应和认可,并认为世界上不只是一条带和一条路,而是应该有很多条带和很多条路。因此,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应该积极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路和带的建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作为推动中国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新思路,其战略重点是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推进会将中国经济增长扩展到沿线的国家,并可能产生更适用于新时期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新思路: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加强区域经贸合作与发展。2016年11月10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联合举办的"2016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探索"一带一路"倡议的模式及其与现有的全球治理格局的内在联系,寻求中国和其他合作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保持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来自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联合国官员、发展专家、智库学者和企业领袖出席本次会议,就"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探讨‘一带一路’发展红利""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共同愿景""互联互通和可持续性"三个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专题讲座。本组笔谈,编辑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董誉文出席会议并组稿。得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先生的大力支持。董女士约请与会的三个沿线国家,分别是蒙古、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的相关专家,是其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的成果及其观点的荟萃,以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欧"一带一路"合作经历了从模糊处理到局部对接,再到整体、全面对接,从与部分成员国单层对接到与欧盟机构双层对接的进程,并推动中欧形成了更紧密的双边合作关系。基于欧盟对外政策体系的双层特征,"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合作领域分属欧盟对外政策中的不同权能类别,欧盟层面的对接和成员国层面的对接呈现出不同特性,并形成复杂的互动关系。中国需要根据欧盟对外政策的双层特性推进对应的"一带一路"双层对接战略,在不同的政策领域采取差异化的方式,针对不同对象确定各自的对接重点,并通过四个途径促进形成中欧双层对接的良性互动机制:横向扩散,通过与部分成员国的引领性合作示范促使其他成员国采取政策模仿行动;向上投射,借助成员国塑造欧盟政策的影响力推动欧盟与中国的积极合作对接;向下传导,通过在欧盟层面形成有利的政策、法律和舆论环境便利和成员国的合作;对外溢出,通过中欧双层对接拓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地区和全球的中欧合作。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是以中国为起点和主要推动力量,以周边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为重要推进地区,以区域内外通道的建设与利用为实施手段和路径,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从最初的One Belt One Road(OBOR)到现在的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积极响应和认可,并认为世界上不只是一条带和一条路,而是应该有很多条带和很多条路。因此,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应该积极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路和带的建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作为推动中国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新思路,其战略重点是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推进会将中国经济增长扩展到沿线的国家,并可能产生更适用于新时期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新思路: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加强区域经贸合作与发展。2016年11月10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联合举办的"2016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探索"一带一路"倡议的模式及其与现有的全球治理格局的内在联系,寻求中国和其他合作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保持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来自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联合国官员、发展专家、智库学者和企业领袖出席本次会议,就"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探讨‘一带一路’发展红利""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共同愿景""互联互通和可持续性"三个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专题讲座。本组笔谈,编辑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董誉文出席会议并组稿。得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先生的大力支持。董女士约请与会的三个沿线国家,分别是蒙古、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的相关专家,是其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的成果及其观点的荟萃,以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自概念提出到首份顶层设计落地历时超过两年,这一时间差为深入探究微观企业如何响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观测窗口.文章以2012~2018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受"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特征与渠道.研究发现:在2015年中央顶层设计落地之后,"一带一路"倡...  相似文献   

15.
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发布会上,商务部领导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中西部的对外开放带来了发展机遇。现今,"一带一路"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何更好地利用"一带一路"政策来提升中国中西部乃至中国整体的对外经济贸易能力尤为重要。文章立足于"一带一路"下中国中西部对外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造成中国中西部对外开放相对落后的原因,进而为如何更好的在"一带一路"下选择中国中西部对外开放的路径提出了可行性策略,旨在能够推动中国中西部的对外开放进程,加快中国对外开放改革的整体进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增强,中国对外援助的资金、规模、范围与地域不断扩大。中国对外援助在促进共同发展、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外援助日渐成为中国经济资源与权力转化为影响力与软权力的政策手段和治国方略,受到国内社会大众、国内外学者与政策实践者的关注。中国对外援助意在推动发展中国家民生事业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与国家战略目标、战略能力等密切相关。然而中国学者并未足够重视对外援助与战略目标、战略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作者试图以战略概念和视角思考中国对外援助战略目标的内涵,涉及发展领域的战略关切、安全利益与发展利益之间的平衡等因素。中国政策实践者需要将对外援助与战略目标密切结合起来,凸显对外援助的战略意义,提升对外援助集中、决策、协调、规划、动员等战略能力,平衡不同利益诉求与地区战略布局的轻重缓急,围绕和平发展的大战略目标促进共同发展并且增强中国对外援助的战略有效性与国际责任角色。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一带一路"已基本完成从构想到战略的转化,正处于向计划层面推进的过程中,"一带一路"主管机构设置是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首先对比了"一带一路"的两种推进方式,认为主管机构要以对外开发援助为主、规划整合为辅的方式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然后回顾并分析中国对外开发援助机构的演变历程,总结马歇尔计划主管机构经济合作署的成败经验。最后总结出"一带一路"主管机构应具备统一性、开放性、专业性、法治性四项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机构设置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产能过剩、人口红利消失、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国内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提升国际影响力及竞争力提供了机会,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快速增长。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对外投资的意义入手,探讨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企业提供可靠的政策建议及参考资料,避免对外投资的盲目性,降低对外投资的风险。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热情高涨,但在对外投资时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投资项目往往出现盈利困难,甚至严重亏损。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投资风险指标体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具体的实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伙伴关系的进程,而且为高校小语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供了难得的时代与政策机遇。而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小语种人才,助力国际合作交流,提供语言服务保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我国两所以语言教学见长的高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当下我国高校小语种教育发展现状,旨在为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