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次级债能发挥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市场约束作用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关于次级债的既有文献基本都在实证研究其市场约束的存在性,而没有揭示次级债作为一种市场约束激励机制的有效程度或内在机理。本文则基于或有权估值理论,研究了次级债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市场约束机理。我们的研究发现:当银行的资产负债水平处于一定的安全边界之内时,随着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提高,次级债债权人会在某种程度上补偿高级债债权人。在银行的负债结构中引入次级债,不一定能起到约束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目的,它取决于银行既有的资本充足水平。监管当局在允许或强制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时,应考虑到次级债市场约束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增强市场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约束作用,监管当局应强制资本相对充足的银行发行一定规模的次级债,但这种强制性要求不应覆盖到资本不足的银行。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作为巴塞尔系列协议以及各国监管当局的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监管被认为能够约束商业银行的风险行为,增强其稳定水平。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承担的风险越低。本文使用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作为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的度量  相似文献   

3.
首先建立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风险承担的理论框架,然后选取我国100家商业银行2011—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否存在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无论是数量型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均存在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且存在门限效应;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的风险传导效应和非对称性均强于数量型;中小银行或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对货币政策更为敏感。对此,央行在运用不同类型货币政策时应当关注银行的风险承担问题,在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加快推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转变,同时强化对中小银行或低资本水平银行的监管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构建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机制和创新资本工具,尽快提高资本充足水平和优化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7-2017年中国25家上市银行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公司治理与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正U型关系,较低的股权集中度会降低银行风险资产配置权重,股权集中度的提升会加大银行风险承担。董事会规模会促进银行风险承担,董事会规模过大将平滑单个董事表决权,导致董事会控制效率下降而引发银行经营决策频繁变动,由此加大银行风险承担。资本监管会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资本监管的趋严促使银行减持风险资产进行资本补充;资本监管对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与城农商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货币供给增速的放缓将降低银行存款吸收能力,由此加大银行流动性风险,货币供给对银行信贷存在制约效应;经济增速的下调将降低企业盈利能力,由此加大银行风险承担,银行存在顺周期放贷倾向。  相似文献   

5.
杠杆率限制与资本监管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资本协议的高级内部评级法框架下,最低资本要求取决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然而,监管当局与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商业银行存在隐瞒其真实风险状况的动机,而监管当局审查和验证银行风险状况的能力是有限的,这可能导致银行持有的资本过少,从而危及银行体系的稳定.杠杆率限制可以降低有限负债下的看跌期权价值,提高银行净值,从而提高资本监管的有效性.次贷危机的教训也要求我国在实施高级内部评级法过程中应重视初始杠杆率.  相似文献   

6.
宏观审慎监管背景下,中国银行体系资金投放结构失衡,同业业务异化为影子套利工具,潜在系统性风险时隐时现。基于2013—2020年A股上市银行季度数据,探讨同业资产、资本监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同业资产扩张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带来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影响最为显著;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同业资产规模扩张会增大银行杠杆率和资金错配缺口,提高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承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监管能显著抑制同业资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最后提出构建风险预警体系、规范同业创新业务、重点加强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安金融》2011,(12):16-19
原则10—大额风险暴露限制监管当局必须满意地看到,银行的各项政策和程序能协助管理层管理集中的风险,银行监管当局必须制定审慎限额,以限制银行对单一交易对手或相关联对手集团的风险暴露。  相似文献   

8.
本文纳入资本充足率要求、惩罚力度和货币政策变量来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拓展模型,剖析了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交互效应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假设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金融稳定角度看,无论是数量型工具还是价格型工具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货币政策周期都是非中性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资本监管能有效防范监管范围内商业银行业务的风险;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还发现: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具有互补性,随着资本监管压力的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增加,有利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发挥风险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与逆周期资本监管的协调机制得以加强,增强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资本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其核心功能是吸收损失,既可以弥补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损失,也可以在银行破产清算时为高级债权人和存款人提供保护。本文阐述了监管资本的构成、补充方式及补充工具,分析了商业银行主要资本补充工具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发行规模、发行利率,并对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一个双边随机边界模型,估计和分析资本监管当局与商业银行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能力及其影响效应,借以评估资本监管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监管当局与商业银行不同的影响能力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和更强的影响能力,双方的综合影响结果导致实际风险水平比均衡风险水平高34.78%,中国商业银行对风险仍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资本监管有效性相对不足。监管当局需要提高资本充足监管水平,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行业信息和个体信息的深度了解,进一步增强资本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张峁 《征信》2016,(11):10-16
基于中国60家商业银行2002—2012年微观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进行系统检验,同时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货币政策选择对银行竞争和风险承担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机构的行为选择和风险承担均有显著影响,但存在异质性特征,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更多受到数量型工具的刚性制约,而市场竞争能力弱的银行对价格型货币政策变动更为敏感。建议关注银行风险承担,加强资本监管,推动市场有序竞争,完善内控制度等,以协调货币政策选择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1997-2011年121家银行实证检验我国银行业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以及银行特征的异质性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是存在的;(2)银行资本充足性以及流动性在不同货币政策下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具有不同作用,这说明微观特征对银行货币政策风险承担具有差异化的影响,规模越大,银行结构集中越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政策当局应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注重银行微观特征,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1998~2009年我国175家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数据,研究了资本监管制度对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本文发现,现行的资本监管制度对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资本监管制度实施之后,银行依据自身资本水平调整资产结构,资本充足银行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贷款比例较高;而资本不足银行则减持风险资产,贷款比例下降。此外,由于不同规模商业银行面临的融资约束不同,资本水平对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资本对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的约束效应更明显。本文的这些发现为监管当局的资本监管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并提出进行差异化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了2004—2013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和相关宏观数据,并运用差分GMM回归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做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确实存在,且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的规模大小、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反比;人均GDP增长率、银行业竞争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正比。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收集了2004—2013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和相关宏观数据,并运用差分GMM回归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做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确实存在,且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的规模大小、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反比;人均GDP增长率、银行业竞争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正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变迁和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监管当局开始建立并逐步改进资本监管制度。本文分银行体制商业化转型初期、市场化银行体制形成时期、银行体系日益国际化时期三个阶段,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变迁过程进行系统性考察,全面评估不同时期资本监管的效果。本文认为,国有银行改革、银行体系开放、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和资本监管制度与国际标准接轨四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为资本监管制度变迁注入的动力,决定了资本监管制度演进的方向;资本监管制度的变革既反映监管当局风险监管理念的进步,也体现了监管当局为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推动银行业改革和促进经济增长等多目标同时实现所做的持续努力和必要妥协。  相似文献   

17.
经济资本管理基于资本的稀缺性和高成本性,具有效益约束和风险约束的双效应,不仅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水平,而且通过发挥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预算管理、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作用,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从长远看,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将对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产生重大的深远影响。在现代商业银行监管框架下,资本能力大小决定了银行的规模增长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资本管理成为当今国际先进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过程中,借鉴和运用国外银行的先进管理理念,逐步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资本管理体系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本文正是基于此,展开对城商行导入经济资本管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的监管环境,通常认为理财产品是指银行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与管理计划.理财产品的基本结构是银行的银行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银行与投资人按照约定的方式享有或承担.事实上,监管部门允许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初衷是因为理财产品的本义在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银行不承担理财行为的法律后果.所以,相关的监管规则在制定时是基于这样的基础,即认为理财业务不会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损失,因而不会发生资本占用,不需要纳入资本监管范围.  相似文献   

19.
频频爆发的银行危机暴露了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巴塞尔协议的内在缺陷,学术界就资本监管的微观效应和宏观效应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文献研究的角度,通过回顾和分析理论界关于资本监管、银行风险承担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微观意义上,关于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的研究忽视了对资本监管框架效应的分析;在宏观意义上,资本监管的强化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来了新的渠道,即银行资本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这两种新的传导机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是研究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货币政策效应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供给侧——银行小微贷款,从小微贷款监管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出发,结合国内小微企业融资的特点,梳理了信贷配给、外部监管约束以及银行风险承担等方面的文献。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动态GMM模型,借助115家城商行2011年到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量化分析了小微贷款的结构特征以及"小银行优势"理论对国内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小微贷款具有明显异质性,占比高的银行反而有明显的风险抑制能力;小额化的小微贷款监管政策需要银行具备足够的小额客户基数,才能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现有贷款技术条件下,合理占比的信用和保证类小微贷款不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的压力;目前大多数城商行网点的资产规模并未对小微贷款的风险承担造成明显压力。监管部门可适当考虑根据银行异质性,按照小微贷款占比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监管要求;要推动银行小微贷款的小额化和分散化,除资本计量优惠外,还应出台更多的鼓励措施;应通过改进银行小微贷款技术,来缓解放宽担保方式对关系型贷款风险承担因素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