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际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变量,会直接影响一国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层面。随着我国资本流动规模和波动性的不断增大,其对实际汇率造成的冲击越来越显著。文章通过将资本流动划分为多种类型,基于边界协整(Bound Test)方法分析了其对实际汇率造成的结构性冲击。实证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资本流动对实际汇率的冲击存在显著区别:经常项目下的投资收益和经常转移净流入造成实际汇率升值;而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其他投资净流入造成实际汇率贬值,证券投资净流入造成实际汇率升值;热钱净流入造成实际汇率大幅升值。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各自的冲击传导机制,并提出了完善资本流动监管体系以维持外部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已推出四轮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政策在稳定美国经济与金融形势的同时,也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对其他国家带来负面溢出效应。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确实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入东亚经济体,并带来货币升值、资产价格泡沫等负面影响。考虑到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无限量"特征,东亚经济体将会面临更大挑战。东亚经济体可采取资本流动管理措施、汇率干预等手段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国际长期资本流动的特征,分析了它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冲击行为,概括了国际长期资本流动对发展中经济体的三类冲击。上述三类冲击分别为流向不合理对短期资本市场的冲击、流速不合理对产业资本形成的冲击、流量不合理对产业资本效益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新凯恩斯模型中引入内生化资本,以讨论资本国际流动背景下,一个典型的开放经济体应如何实施货币政策,从而最优化社会福利。结果显示,资本的国际流动能影响一国资本结构,进而对经济冲击产生放大效应。在此条件下,相对于稳定汇率的货币政策,独立的货币政策将带来更小的福利损失。文章建议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考虑本国资本实际回报率,以起到降低国外经济冲击向国内传导,并且调整国内资本构成的作用,从而控制风险和降低经济整体波动。  相似文献   

5.
最优汇率波动区间的设定与一国经济的基本特征、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以及外生冲击的性质和大小密切相关。人民币汇率在走向自由浮动的过程中,如何通过设置汇率波动区间以达到兼顾内外均衡、协调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以及抵御货币冲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体的简约模型,求解在资本市场外生冲击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最优波动区间,并以此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的变化和未来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视角,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实证分析了在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研究认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应由独立于央行的部门执行,以避免逆周期调控与央行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相冲突;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在考虑稳定通胀和产出的同时,还应关注银行信贷的变动。除使用宏观审慎政策维护金融稳定以外,文章还发现提升全社会生产力水平能够对金融和经济平稳发展起到较为长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积极应对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是中国打赢阻击热钱的对策。对于热钱,要做到清楚情况、充分利用、适度监管和妥善引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实际汇率由于平价成立的前提假设较为严格,其在现实经济中难以成立,所以购买力平价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准确地测算出均衡汇率水平和解释实际汇率的波动.90年代以来新兴的均衡汇率理论从内外均衡同时实现的角度推导出均衡汇率.并以均衡汇率为参照标准,当实际汇率偏离该标准而出现高估或低估时,就需要政府调控,使之趋于均衡水平.然而,需要指出的是,(1)均衡汇率理论中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差是"事后"的,而在"事前"无法估测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由此决定了为纠正偏差的政府调控也是相当滞后的.(2)该理论中均衡汇率的决定基于宏观层面而缺乏微观基础,因此对内外冲击引致实际汇率变动之传导机制的揭示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金融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与资本帐户的开放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 ,接着对金融服务贸易的不同提供方式和服务类型对资本流动的不同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 ,最后探讨了金融服务贸易某些形式的自由化对提高资本流动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对广东中山、东莞,浙江温州、青田,福建福州、长乐等国内重点侨乡展开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侨乡资本流动的模式及特征,并针对新时期侨乡资本跨国流动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引导侨乡资本流动的若干建议,旨在为华侨与侨乡的跨国互动、资本流动及运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频繁流动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资本的跨国流动对国际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了各国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因为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等变化趋势共同改变了货币政策实施所依赖的整个金融环境,在宏观层面上却给政府当局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带来了困惑,各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独立性受到冲击。当今资本流动性已成为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因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也把资本流动性作为主要变量来考虑,以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8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国家2002~2015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并分类影响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动的主因子,包括传染因子、国际金融因子、经济基本面因子、国内金融制度因子、投资者情绪因子以及汇率因子等,再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各因子对跨境资本流动及其分解部分的影响。据此,重新考察和评估危机前后各层级影响因子对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动作用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看,文章选取的七大影响因子对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入都有显著影响,其中传染因子是第一主因,其次是国内流动性因子和宏观经济基本面因子,最后是国际金融因子和汇率因子等。(2)从分解部分看,国内经济基本面是影响FDI流入的主因,但国际金融因素影响不容忽视;跨境证券组合投资更易受汇率、利率以及国际风险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且不敏感于国内流动性宽松与否。而国际投资者避险情绪对跨境银行信贷影响程度较高,因此需要重视这部分跨境资本流动趋势,预防风险。(3)危机后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更具复杂性,各个影响因子对跨境资本流入影响程度加深,国际金融因素和国际投资者避险情绪的作用逐渐增强,凸显了危机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联动性加强的隐患。  相似文献   

13.
很多研究者在分析一国资本是流入还是流出以及流量的大小时,通常是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情况加以判断的。本文对该做法提出了异议。本文认为在判断一国资本的流向及流量时,应以实际资本的流动情况为准,本文还考察了金融资本与实际资本流动的一致性程度。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际资本流动不仅在规模的速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在流动的方式,结构,主体等方面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在国际资本流动的大舞台上始终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分析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及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在其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我国较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使得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成为影响国内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本文将SVAR模型引入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总体通胀和结构性通胀的冲击效应研究中来,发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冲击既有总体效应又会产生结构性通胀效应。对总体效应的研究表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冲击具有持续性,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是国际石油价格冲击我国CPI的主要传导渠道。对结构效应的研究表明,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冲击最大的是居住类和食品类价格,国际石油价格上涨1%对两者12个月的累积冲击效应分别高达1.56%和0.75%,而这两项也是近年来推动我国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因此,多头并举应对国际油价上升的冲击对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早期的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Stulz理论、Harris&Raviv理论、Israel理论)是为了应对当时的并购浪潮,利用负债进行控制权安排的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Stulz理论仅研究负债对控制权的影响,Harris&Raviv进一步研究了控制权对管理者行为的影响,Israel研究了负债影响现金流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三理论最大的不足是没有考虑不完全契约因素。Aghion&Bolton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引进了契约不完备,考虑了债权人利益和债务的公司治理功能,Hart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进一步构建了控制权相机转移的最优负债融资规模。国外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对中国的启示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保护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理论机制分析认为,资本账户开放通过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经常账户波动三个渠道对一国的就业率产生影响。鉴于此,文章使用多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对66个样本国家进行多层嵌套分组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国家资本账户开放与就业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首先,资本账户开放对就业确实存在门槛效应,且在人均GDP水平、通胀水平和经常账户余额三个门槛变量上都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其次,资本账户开放对就业的影响与经常账户余额之间呈现非单调的关系;最后,不同类型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就业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提高就业率,一些新兴经济体可以适当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对于部分发达国家应当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而我国则应在逐步放开资本账户的同时维持经常账户的盈余以及深化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持股计划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将管理层利益与股东财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持续增加股东财富的治理目标。在中国,鉴于国有公司治理自身存在的诸多先天不足,实施管理层持股计划被赋予了更加积极的意义。本文探讨在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状态下,管理层持股比例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管理层持股比例的设计及其变化是管理层持股计划的关键环节,对公司资本成本水平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决定着公司综合竞争力的变化;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权资本成本均呈倒U形关系;同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对于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变化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加敏感。这表明,只有基于资本成本的变化来设计管理层的持股比例,才能够保证管理层持股计划的有效性,实现其正向效应。本文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的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