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基于黑龙江省1978年~2004年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该区域生产函数进行拟合。在一阶非齐次条件下,采用主分量分析和基于Prais-iWnsten的广义最小二乘法相结合来处理函数拟合过程中违反模型基本假定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经济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间,技术进步贡献率较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拉动,而体制结构变动对产出弹性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索洛(Solow)和斯旺(Swan)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均衡的人均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其核心结论是,在缺乏连续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增长率将最终停止。当然,这一结论是建立在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前提下的。放弃了规模收益递减假设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既是经济增长之源。又是“知识”内生积累的结果--研究与开发导致了某些专业化投入品的出现,后者对生产效率的改善和外部效应抵消了规模收益的递减。大量的经验研究显示,后进国家确实可以从发达国家技术扩散中得到好处,从而提高本国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与全要素生产率估算:1952-200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索洛余值法和C-D生产函数,建立了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并利用江西省1952-2007年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是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生产函数,江西省经济增长模式为投资驱动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代表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在20%左右。因此,要提高江西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必须把技术进步放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有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对规模报酬的表述不是很清楚、甚至表述错误的情况,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关于规模报酬的定义,提出了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的判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数学说明,提供了规模报酬的“技术”案例,说明了形成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R&D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沿的部分,它认为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R&D模型将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归结于知识生产函数中两种投入要素——知识和资本的规模报酬,并且把经济的长期增长模式区分成三种类型:稳定性均衡、非稳定性均衡和半稳定性均衡。文章首次对知识生产函数进行实证检验,以此来判断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对2004-2006年中国24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属于稳定性均衡的类型,新知识的生产对知识和资本的规模报酬是递减的,经济会在某个增长率稳定下来,劳动力和资本存量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比例和储蓄率的上升,在长期内都不会改变这个稳定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要素组合规律分析及其运行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递减规律、规模报酬规律对我国农业生产投入要素配置效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确立农民土地承包永久租佃权、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增加农业资本供给、多元农业产业技术投入等措施,以增强农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1996-2007年我国茶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研究期间我国茶产业TFP平均增长0.70%,平均技术进步率为1.42%,平均技术效率为72.05%,但都呈逐步下降趋势; TFP增长的主要来自技术进步,但技术效率的变化和规模报酬率出现一定的退步,阻碍TFP的增长;各省份TFP增长有差异,其中四川省的TFP增长速度最快,而湖南省和陕西省的TFP成负增长;我国茶叶的劳动产出弹性逐年增大,而资本产出弹性逐渐变小,且我国茶叶生产一直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  相似文献   

8.
运用2000—2010年数据,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驱动,平均技术效率水平较低,经济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且其区域差异有扩大的趋势。而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促进作用,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和政府财政支出对效率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民农业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多种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探讨农村投资水平、农地利用效率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农村投资水平、农地综合效率、农地纯技术效率、农地规模效率与农民农业收入存在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其中,农地综合效率的贡献度远高于农村投资水平,农地规模效率的贡献度高于农地纯技术效率;短期内,农村投资水平对收入的调整为正向,农地纯技术效率对收入的调整先负后正,农地规模效率对收入的调整先正后负。长期来看,加大农村投资力度,提高农地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有利于促进农业收入增长,但关键是要提高农地规模效率。短期内,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同样有利于农业收入增长,而提高农地纯技术效率则使农业收入增长先降后升,在规模报酬递减范围内的农地规模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大致是沿着以下两条线索展开的:其一,主流经济学家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修正和完善。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奉行萨伊定律,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条件之下,强调价格导向的经济调整机理,认为只要存在要素之间的高替代弹性和外生技术进步的作用,经济就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索洛之后,新增长理论的研究者们不满意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关技术进步外生性的假设,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学者通过知识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的分析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内生化,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假设条件下对新古典模型进行了扩展和修订。  相似文献   

11.
固定资产投资对浙江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投资通过产业部门的关联作用,产生拉动和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本文利用浙江11地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就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实证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各地市农业产出总体具有促进作用,但地区之间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当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弹性系数较小,且温州、衢州和丽水的系数为负值;滞后一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的弹性系数要大于当期,宁波和衢州的产出系数为负值;滞后二期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的弹性系数最显著。这说明即使在投入要素收益边际递减规律下,资本仍是浙江农业产出的增长重要原因,但各市存在比较大的区别。因此,为促进各地市农业产出的增长和全省产出的均衡增长,应进一步扩大农业资本投入的规模。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我国省区1999至2008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金融规模、银行集中度、直接融资比例以及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以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我们发现,目前金融规模扩张不利于经济增长,而改善金融结构,降低银行集中度,提高中小金融机构在银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会增加银行业内部的竞争,促进经济增长。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我们还发现,改善我国所有制结构有利于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Economic growth involves reallocating resources from traditional to new techniques of production, creating new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ticular resources and productiv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process on the esti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unctions using a panel of countries. The data includes a measure of capital in agriculture absent from most studies. We employ a heterogeneous technology framework where implemented technology is chosen jointly with inputs to interpret information obtained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panel data. In this framework, estimates depend upon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state variables. It turns out that the old problem of identifying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cannot be resolved through the use of instrumental variables, but can be resolved using the allocation error.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cope for replacing country and time effects by observed state variabl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differ from tho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cross-country studies, largely in augmenting the elasticities of capital and land and reducing those of fertilizer and lab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marginal value productivity accounts for the flow of capital and fertilizer to agriculture and the flow of labor to other sectors,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overall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4.
姜涛 《经济与管理》2012,26(7):24-28
农业增长离不开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具有技术不可分性、低排他性、不可贸易性等特征,因而应当主要由政府的公共投资来提供。运用1994—2009年期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模型的比较分析,发现耕地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是不断递减的,但由于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公共投资增多、农业技术进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原因,农业总产值仍稳步提升。农田水利灌溉、农业科研、农村教育和农村电力等方面的公共投资都能推动农业增长,但由于各项投资的边际影响不同,需要在不同地区有所侧重。研究还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能够明显缩小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发现保险业活动可以影响经济增长,但对于保险业的结构特征和区域差异对经济增长是否有作用却鲜有涉及。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份(直辖市)在1999-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方法进行了计量分析。我们发现保险业活动、结构以及保险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中小保险公司市场份额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保险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匹配时会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则会抑制经济增长。本文还构建了相对保险深度指标对全国样本进行分类,发现不同区域保险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中国农村金融深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农村经济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金融深化,但是,在不同的区域之间,这种关系可能并不存在,或者只存在单向关系,下文利用四川省1980—2007年的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考察了该省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四川省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深化的影响较强,而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很弱。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我国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不同类型空间权重矩阵,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创业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结果发现: 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机会型创业质量提高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拉动作用,会促进该区域内部及创业水平相近区域的经济增长,但可能抑制地理位置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需求型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可能抑制该区域内部经济增长,但会促进地理位置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在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强,溢出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要素市场化角度分析中国供给侧改革的中长期实践路径。从经济增长核算的角度出发,本文基于2005—2013年全国分省面板数据,通过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经济增长来源并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发现TFP是非农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然而TFP分解中技术效率偏低,且逐年下降,成为阻碍TFP增长以及经济增长的一大桎梏,而要素市场扭曲是技术效率项偏低的重要原因。促进要素市场化能够推进要素向高效企业流动,进而提高社会整体生产效率水平,本文认为,这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长期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The link between foreign aid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with no strong consensus so far.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 possible reason why some studies may conclude that aid is ineffectiv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might be that not all aid is given for development purposes (i.e. aid given for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humanitarian reasons or emergency relief). This study classifies foreign aid into four subcategories: agricultural aid, social infrastructure aid, investment aid, and non‐investment aid. Using the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 estimation technique on a Barro type growth regression with panel data from the aid recipient economies, this paper finds that when aid is directed to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is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growth and can affect economic growth in the short run.  相似文献   

20.
利用我国沿海地区6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加工贸易活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有着积极和显著的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超过了投资因素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