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消费主义逐渐蔓延于世界各个角落。许多学者把消费主义当做金融危机的诱因进行反思,后危机时代重新审视消费主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出现了反对消费主义扩大化现象,甚至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所提出的正常性刺激消费政策误解为在提倡消费主义。究竞消费主义与正常性消费的区别标准是什么?本文试图理清消费主义与正常性消费的区别,着重研究消费主义内涵与特征及消费主义与正常消费的区别标准。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哲学对当代西主社会现代性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当代西方社会“异化问题”、“消费主义文化问题”“社会危机”问题的分析和批判上,本文分析了他们的理论得失有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全球蔓延,不健康的消费模式被认为是全球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生态伦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消费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符号消费,而消费欲望的不断升级是造成生态危机和经济、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原因。为此,我们应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构建生态消费模式,以促进人-社会-自然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西方消费主义在我国逐渐流行开来。消费主义的流行.对于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固然有所贡献,但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却不容乐观。消费主义对于生产力不发达、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的我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消费主义的危害,抑制西方消费主义。构建和谐消费模式,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价值观解析:合理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鸣 《经济问题》2007,(7):3-5,26
消费主义价值观是与消费社会的出现相伴而生的,它的存在真切地反映了消费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种价值观,消费主义在使用时也是风险四伏的.从本质上说,它是对一种新的异化现象的某种认同,是工具理性极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从属于"资本的逻辑"的.它鼓励人们从消费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因而不仅使人们对物欲的追求趋于无限,而且也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生态危机、精神危机以及价值观念的迷失.  相似文献   

6.
消费主义的中国版及其生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逐渐崛起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西方消费主义逐渐在我国流行开来。消费主义的流行,对于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固然有所贡献,但其产生的生态消极影响却不容乐观。消费主义与构建节约性社会实际上是相背离的。以我国人口之众,自然资源之紧缺,生态环境之脆弱,只有抑制西方式的消费主义,倡导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度消费,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嵌入资本逻辑中的消费主义不同,中国社会消费方式的变迁是通过国家制度安排和政策推行自上而下展开的,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根本诉求。但是由于全球化进程与改革开放的同步展开,受到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传入、渗透,以及传统社会习俗、习惯心态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消费行为同时嵌入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框架之中,呈现出独特的媒介化、符号化和夸示性等消费主义或消费文化特征。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消费方式历史变迁的梳理,本文力图厘清在中国社会转型内在张力中的消费主义问题、表现及其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8.
200年,号称百年难遇的金融海啸美国次贷危机正式爆发,受此影响,美国色彩斑斓的虚报经济泡沫随之被破灭,露出了美国政府已经千疮百孔的债务状况.紧接着,美国主权债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接踵面来,暴露出鉴个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存在的债务问题.这些危机的爆发不仅仅对处在风暴中心的欧美等国带来了重大打击,也源刻影响到了与欧美国家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之一,就如何通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来规避后危机时代欧美国家实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所带来不良影响上,应有自的战略主张.本文将对此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受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传统社会习俗、习惯心态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消费行为被嵌入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框架之中,呈现出独特的媒介化、符号化和夸示性等消费主义或消费文化特征,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张力中的消费主义悖论表现为经济结构对消费能力的抑制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两极分化。在厘清资本扩张型消费模式与可持续型消费模式界限的前提下,通过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提高劳动者的消费能力、稳定消费倾向和支出预期,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消费能力与生产能力之间良性循环和相互协调,进而超越生产与消费二元对立经济增长框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很快发展成为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很快发展成为经济危机。源自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这场危机无法解释,西方主流经济学所主张的相关政策在这场危机中惨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源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媒体的发展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渗透和传播,对当代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尝试从"认识——接受——解构——重建"这四个环节入手,分析消费主义对青年身份认同影响的传递机制、共振机制、渗透机制和内化机制,从而为我们利用这种影响机制反向建构符合中国社会需要的价值认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相继爆发了两次大的经济危机,西方经济学也随之陷入了两次大的理论危机。当前,西方主流经济学因金融大海啸正陷入第三次理论危机之中。保罗.克鲁格曼认为,回归凯恩斯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走出当前理论危机的正确取向。200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当今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克鲁格曼,预示着西方主流经济理论与非主流经济理论的易位,即国家干预理论将取代市场原教旨主义理论。从虚拟性交易与实体性交易的理论来看,回归凯恩斯经济学只能暂时舒缓西方现实的与理论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特征和社会作用,指出它在当前现实条件下所面临的危机,并参照西方文艺复兴的经验,指出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三个条件.作者还对21世纪中国文化的特性作了预见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制消费欲望、调整消费行为,才能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扩大内需背景下的消费伦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对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尤为重要。但消费也要把握好度,就是要培养具有合理之需、适度消费的观念。消费者在有消费需求倾向时,要用消费伦理对自己的消费欲望进行恰当的、必要的衡量。本文对扩大内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费主义倾向,从消费伦理角度进行客观评价,在分析消费主义表现的同时,提出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需要构建适度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中,西斯蒙第和凯恩斯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批判了萨伊定律,肯定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他们所倡导的需求不足论,存在许多相近之处又各具特色。对二者危机思想的比较研究,既可以揭示古典经济学中危机理论发展演进的轨迹,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加深对当代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由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危机构成的多重性危机成为当前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资本扬弃理论为基础,揭示新自由主义体制下多重性危机产生的基础和原因,研究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特征和新自由主义体制的阶级基础,从体制和制度视角前瞻危机的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战略选择和博弈,将成为影响多重性危机和世界经济走向的基本因素;某些重大政治事件,可能对这一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经济学的危机与东方经济学的困惑──《元论经济学》述评蔡富有现代经济学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这表现在西方经济学的危机与东方经济学的困惑。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自"凯恩斯革命"后,由于面临西方经济滞胀两难的局面,经历着深刻的危机。首当...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企业危机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一些跨国公司最先提出。后来,成为一门以科学为主体的跨学科学问,它整合了企业管理、危机管理、公共关系、行销学、财务及金融理论、政治学、心理学、传播理论、社会心理学、法律等学科,其主题是研究企业在遭受外部危机时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并探讨危机形势下的管理变革。日本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企业危机管理的,但仅局限于针对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及环境污染所导致的企业危机。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倡导并践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并影响着全球经济,更加凸显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及其危机予以剖析的重要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体现于"现象经济学"倾向、方法论的形式化、环境假定的绝对化、"价值中立"的先天不足,以及均衡分析和静态分析的有限性等方面。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预示着其进一步演化的转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