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动产登记制度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动产登记,指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事实登载于特定国家机关簿册上的行为。当代各国在确立不动产登记制度时,立法上存在差异,大体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契据登记、权利登记、托伦斯登记。我国法律关于不动产登记的规定介于权利登记制度和托伦斯登记制度之间。该模式与我国社会状况、法律传统等各种因素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我国《物权法》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采取以登记生效模式为原则,登记对抗模式为例外,同时还存在少部分因法律文书、征收、继承等未经登记即发生物权变动的情形。文章通过分析登记对抗模式对我国物债两分体系、公示公信原则的冲击,以及对不动产物权变动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价值的影响,同时通过具体列举其对地役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用益物权变动的产生的影响,对民法分则关于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提出"一元主义"模式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谢亦苒 《黑河学刊》2011,(2):101-101
我国不动产登记应采取"不动产登记应生效主义、不动产登记形式审查制、建立预告登记制度"等立法建议,以解决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程芳 《中国经贸》2014,(18):87-87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逐步突显出来。在不久的将来,物权法及民法规则中,不动产的登记制度都应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如何对不动产登记制度中包含的问题进行解决,创建一套较为完整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就无疑是一个重要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阐述了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改善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生效前,我国不动产登记一直未实行统一登记制度,房产、地产、林产等不动产的登记和抵押登记一直按照各自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办理。《物权法》生效后,由于其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导致原有不动产登记法规面临是否仍具有法律效力的争议,部分不动产登记无法可依。因此,亟需对《物权法》相关条文作出司法解释,并尽快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6.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物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不动产登记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目前,我国物权立法已经提上了日程,因此,有必要就不动产登记制度从立法体系、登记机关、登记规则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以期促进我国不动产物权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李伟 《改革与战略》2007,23(8):150-153
预告登记是指为保全一项以将来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为目的的请求权的不动产登记。预告登记制度的价值在于保护当事人的不动产请求权,达到稳定不动产交易秩序的目的。笔者对预告登记的性质、效力进行了分析,并将我国的预告登记制度与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预告登记制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不动产物权登记是物权理论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具有维护不动产权利静态安全和保障不动产动态交易安全的功能。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下,因登记机关的工作疏忽或登记申请人的故意或过失等情形,不动产登记错误或疏漏较为常见。本文重点对不动产登记瑕疵救济予以研究,一方面对现有法律相关规定加以小结,另一方面提出完善登记瑕疵法律救济包括统一登记机关、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开化、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完善实质审查制度、完善不动产登记簿等。  相似文献   

9.
不动产物权登记是物权理论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具有维护不动产权利静态安全和保障不动产动态交易安全的功能.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下,因登记机关的工作疏忽或登记申请人的故意或过失等情形,不动产登记错误或疏漏较为常见.本文重点对不动产登记瑕疵救济予以研究,一方面对现有法律相关规定加以小结,另一方面提出完善登记瑕疵法律救济包括统一登记机关、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开化、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完善实质审查制度、完善不动产登记簿等.  相似文献   

10.
起源于普鲁士法的不动产异议登记是物权法和不动产登记法上的重要制度,尽管我国《物权法》第19条第2款及《房屋登记办法》第76条对其作出明确规定,但对于不动产异议登记申请的前提条件、申请主体及不动产异议登记的法律效力存在明显缺陷。因此,通过对不动产异议登记制度价值的分析,具体指出我国法律中关于不动产异议登记规定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我国不动产异议登记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开启了公民私有财产登记政策,不动产作为我国公民私有财产,享有法律所有权不可侵犯的权利和地位。但由于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刚刚全面铺开,不动产档案登记制度和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因此,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论述了我国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在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的特点与作用阐述基础之上,提出了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新模式的建构,以及改革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欧阳苏芳 《魅力中国》2014,(10):299-299
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作为不动产物权法的基础制度,在物权变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对于保障不动产的交易安全,维护交易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并不够完善,不仅未明确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责任性质,亦未建立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金制度。为了确保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充分合理的补偿,本文就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赔偿金制度进行探讨。主要分析赔偿金的来源,以及如何在我国建立赔偿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不动产登记     
《天津经济》2015,(3):83
一、概念不动产登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确立的一项物权制度,是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作为物权公示手段,不动产登记本质上为产生司法效果的事实行为而非登记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二、制度沿革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物权法,规定了不动产登记制度。它对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效力、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程序、登记类型及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等重要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首次确立了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这对于保护不动产的交易安全、维护良好的不动产交易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一制度还有许多细节为题有待于法律的明确规定和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莞善.笔者从不动产的含义、效力、申请登记的程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点滴建议,以求完善我国的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5.
楼建波 《发展》2014,(5):18-18
正自《物权法》规定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对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讨论和期许。2013年11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成之后将会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房地产权属登记基本沿用旧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已不能满足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登记职能的要求,存在诸多缺陷。诸如登记的法律依据不统一;登记机关不统一,内部登记机构分设;房地产登记效力不统一、不规范。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物权法》对不动产登记制度专门设立了一个章节,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做了统一规定。因此,《物权法》的实施必将对现行不动产登记制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应正确应对《物权法》对房屋权属登记带来的影响和考验。  相似文献   

17.
熊玉梅 《特区经济》2008,(12):248-249
本文对不动产登记机构立法例进行了比较与评析,并分析了我国不动产登记的现状,认为国外由司法机关作为不动产登记机构虽有其法理优势,但并不适合我国现状,我国未来不动产登记机构的选择应该是在尊重现状的情况下,对目前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形式上的合并组成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  相似文献   

18.
祝君壁 《发展》2015,(2):13-14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所有种类不动产的登记制度。有专家表示,《条例》本意不在房地产,客观出发点也不是单纯从反腐、抑制房价考虑。不动产统一登记是征收房地产税的前提和基础,《条例》的推出或将加快房地产税、遗产税等税种推出步伐——《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靴子"2014年12月22日落地,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也标志着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正式建立。如何贯彻落实《条例》、加快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各项任务,引发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吴波 《中国经贸》2009,(12):153-153
预告登记制度是物权法登记制度中的一个重要规定,它可以有效地保护不动产请求权,最终达到平衡不动产交易当中各方利益的目的。但是,分析我国相关法律规范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必须完善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维护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20.
王莹 《魅力中国》2011,(7):213-213
以保障交易安全为目的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是民法物权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动产是任何民事主体及整个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不动产物权乃是诸财产权中的重要权利,是世界各国财产立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不动产物权的享有和变动,研究不动产登记制度特别是不动产登记的审查模式.对建立运作良好实效突出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意义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