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途径之一。虽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作出了一定的变革,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总体上是比较盲目的,制度建设缺乏针对性的缜密安排。现行的处理机制仅能处理现实中发生的劳动争议的一小部分,劳动仲裁制度存在不足。应通过实现劳动仲裁社会化,变革仲裁前置原则为仲裁自愿原则,完善劳动争议的时效制度,建立集体法判制度,健全劳动争议仲裁的监督机制,实现对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高阳 《时代经贸》2012,(2):201-2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争议双方的关系和矛盾也变得日益复杂,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已经不能满足劳动争议的发展趋势。因此,变革和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无疑是当前急蒋解决的焦点问题。本文着重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进行研究,在分析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支出上提出了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使我们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遇到了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从劳动争议及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入手.分析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劳资矛盾的增多,劳动争议在所难免。争议的产生有企业、劳动者的原因,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有效发挥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试图在分析现行体制弊端的基础上,对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张晓红 《经济师》2011,(5):80-81
"一调一裁两审,仲裁前置、诉讼终局"作为我国当前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制度,曾为解决劳动纠纷、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纠纷的不断增加,以及劳动纠纷产生原因越来越复杂,此种处理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不能起到及时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作用,有时还成为一种障碍。因此,完善和重构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杏梅 《经济师》2008,(10):86-87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合法、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重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应当在现代司法为民和公正效率理念指引下,进行相关制度创新,主要是建立“裁审分轨,各自终局”的双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来审理劳动案件;对现行法律程序进行合理调整和完善;扩大劳动争议仲裁范围;完善对劳动争议仲裁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或称劳资纠纷)处理作为协调劳资双方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把劳资关系的协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对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已经滞后于目前劳动争议的新变化,暴露出许多问题.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理论入手,借鉴国外处理劳动争议的合理做法,结合我国国情,试提出改革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丁虹  江雪梅 《经济论坛》2005,(19):131-132
一、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简称仲裁时效),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限内不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而丧失请求劳动争议机构保护其权利实现之权利的制度。(王全兴主编:《劳动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529页。)1995年的《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1993年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3条规定:“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相似文献   

9.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指由劳动争议处理的各种机构和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各自地位和相互关系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一般认为,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为“一调一裁两审”制,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二种。依劳动法第19条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前为劳动部)的相关解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稳定,国家法律的逐步健全,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时效制度提出了关注。本文以民事诉讼时效相关概念为基础,并列举民事诉讼时效的不同分类,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时效进行了相关的评述,总结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时效的不足,并以农村金融机构为例,对诉讼时效丧失进行了说明。最后对我国民事诉讼时效的完善和有效的维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Injured system     
Victor K 《National journal》1990,22(25):1536-1539
Workers' compensation laws, designed to protect workers who incur job-related injuries and illnesses, are provoking outcries because of the rising costs of medical care.  相似文献   

12.
Sick system     
  相似文献   

13.
车路协同系统(Ⅶ)是指基于车车、车路信息交互基础之上,而建立的人、车、路一体的安全智能交通系统。美国推行Ⅶ技术,其设想是在美国生产的所有车辆上装备通讯设备以及GPS模块,从而能够与全国性的道路网进行数据交换。IntelliDrive的计划是在Ⅶ基础上深化研究车路协同控制。我国车路协同实施起步较晚。随着我国交通流量的迅速增加,借鉴美国经验,推行车路协同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A sick system     
After nearly two decades of skyrocketing costs, widespread gaps in insurance coverage and overwhelming public sentiment in favor of reform, health care has finally taken hold as a political issue.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key Capitol Hill lawmakers and most of the major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have advanced plans to break Washington's gridlock on overhauling the system. Here's a road map of the competing routes to reform and the hazards that are likely to be encountered along the way.  相似文献   

15.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思考资源安全问题,以国内区域发展为资源承载依托,梳理资源安全的内涵、资源安全状态的要素、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等。基于资源系统观的视角,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协调性、层次性、统一性、通用性的原则,构建矿产资源安全、经济资源安全、社会资源安全、生态环境资源安全、技术资源安全子系统区域资源安全指标体系。将协调发展度的测定引入资源安全评价中,丰富资源安全评价体系,促进资源安全系统和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论自然经济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释了尚未人知的自然经济体系的思想及其假设,认为该体系对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活动,尤其是对人类自所谓工业革命以来急剧增加的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反作用。在深入观察、直觉感知、以及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和投入-产出分析工具的基础上,不仅论证了该体系的存在及其特性,而且从自然经济体系角度,提出了如何应对诸如人口老龄化、人口拥挤、气候变化等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The Islamic economic system is a theoretical construct of an industrial economy whose members follow the Islamic faith. This essay surveys the elements of such a system, as presented in a series of recent books on Islamic economic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injunction against interest payments and to the requirement of paying a wealth tax with regard to aggregate saving.  相似文献   

19.
The model is of choice of hours worked and net of tax income by workers who vary in their skill levels. All workers face the same initial linear income tax schedule. We construct a set of linear income tax schedules, differeing in their degree of progressivity, and then allow each worker to choose under which schedule he shall be taxed. No worker is worse off under the option, and no worker pays less tax. Most workers are better off, and pay more tax. Hence, the optional tax system Pareto dominates the initial tax system.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