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朱梓明 《上海质量》2007,(12):51-54
运用刑罚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是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刑法》第140条规定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即:“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可见,只有生产、销售的物品属于伪劣产品,才有可能适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是,不论是《刑法》,还是同产品质量有关的《产品质量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如何累计金额,如何定罪,如何判罚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我国刑法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管理法规,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  相似文献   

3.
当前伪劣产品泛滥成灾,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成为侵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毒瘤,必须运用法律武器,同这类犯罪行为进行坚决斗争。那么,准确理解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准确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相关罪的界限,显得十分重要。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根据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其构成有以下四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1979年《刑法》没有规定滥用职权罪,1997年修订刑法时在现行《刑法》第397条第一款增加规定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的犯罪行为,与玩忽职守行为相并列,从而增设了滥用职权罪。而现行的刑法却没有规定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规定不明,导致了认定该罪的主观罪过形式的难度较大,且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本文拟通过对故意说、过失说、复合罪过形式说这三个观点的介绍与评析,研究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  相似文献   

5.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在质监行政处罚案件中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我国刑法把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严重违法行为规定为犯罪,按照生产、销  相似文献   

6.
被称为“苏丹红”食品源头的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广州市食品研究所服务公司的法人代表谭伟棠、总经理助理冯永华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近日在广州中院出庭受审。广州市检察院指控谭伟棠私自将含有“苏丹红”的化工色素加入辣椒油、辣椒粉等产品的复合食品添加剂中,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销售了价值453万多元的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如何有效遏制伪劣商品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本文拟就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罪名及犯罪四个构成要件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梁军 《乡镇论坛》2014,(31):40-40
听说制售假药来钱快,一名农妇购买廉价原料制成号称治疗肾亏甚至包治百病的“名药”,销售至全国各地牟取暴利。9月18日,湖北省枣阳市人民法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鄢某有期徒刑四年半,并处罚金30万元。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宗加工"魔法肉"案件,经营食品加工厂的周某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告上了法庭。周某涉嫌利用苯甲酸钠等化学添加剂,对猪肉、牛肉、鸡肉等肉类进行非法加工、出售,在短短的10个月内,销售伪劣肉品金额达85万多元。由于周某对其自身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整个审理过程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宣布休庭,此案将择日宣判。  相似文献   

10.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在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着诸多争议,包括主观罪过问题、单位犯罪问题、与相关罪名之间的界限问题、以及损失数额的认定问题等。在单位犯罪问题中还提出了争议较大的承包企业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阐述,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菅中战 《活力》2012,(21):62-63
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修正案(八)》第一次将“醉酒驾驶”、“飙车”等行为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并增加“危险驾驶罪”这一新的罪名.本文以刑法修正案(八)增加危险驾驶罪从而改变了交通肇事犯罪的构造变化后对于交通肇事犯罪的认定影响为基础,结合涉及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相关的理论与问题,将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问题展开比较分析,重新梳理整理在认定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司法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现行刑法新增设的罪名,目前对该犯罪性质及构成要件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较大分歧,司法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多困惑,这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以及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笔者现对于私分国有资产罪司法认定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对于司法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97年《刑法》确立高利转贷罪以来,围绕该罪在法律适用方面的争议一直存在,本文将就高利转贷罪在法律适用中的若干疑难问题展开分析,以期有助于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罪的具体认定。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行政执法工作中,判定生产、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行为最大的难题之一是取证。由于某些原因,少数同志急于结案,常常以一纸质检报告简单地判定“违法行为”,并因行政相对人不诉讼不复议,甚至接受处罚,便认为这种行政行为是正确的。然而,这实际上是有失公正的。 新修订的《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了生产者、销售者在生产、销售产品中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时予以处罚,第五十五条规定了销售者在不明知的情况下销售了“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的产品”时依照第五十条从轻或减轻处罚。从这两条规定的实质含义中不难看出,前者处罚的是生产者、销售者主观上有过错的“冒充”行为,后者处罚的是销售者主观上虽无过错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打假工作的有效性,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为了加强打击假冒伪劣的力度,新《刑法》增加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16.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诈骗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比较困难的,本文主张运用哲学质量互变规律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来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质量监督工作的模式和特点有较大的差异,它们均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正常运行,对指导制造商生产合格产品,控制流通领域正常秩序,指导消费者购买合格产品和查处伪劣产品几个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由于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我们不能照搬哪一种模式,但其中的一些作法是具有普遍性的,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监督与选择》2007,(2):19-21
2007年2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06年质量技术监督执法打假十大案件。该十大案件为: 浙江绍兴市义和酿造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伪劣黄酒、酱油案。根据举报,上虞市质量技监局对绍兴市义和酿造有限公司进行突击检查,在该公司仓库内发现大批涉嫌质量问题的黄酒、酱油和禁止在黄酒中添加的甜蜜素。经抽样检测,该公司生产的黄酒理化指标远低于标准要求,添加了违禁的添加剂;酱油的主要指标氨基酸态氮只有国家标准的1/30。该公司多年来以生产“乳瓜”、“母子酱油”等传统名优产品为掩护,设置地下窝点生产伪劣黄酒、酱油。因该案货值近90万元,涉嫌犯罪,质监部门将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006年7月4日,经上虞市人民法院审判,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徐某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50万元;该公司原车间主任陈某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相似文献   

19.
徐立  朱正余 《企业导报》2011,(12):172-175
罪数形态的准确认定是科学定罪与量刑的前提,我国罪数判断标准存在争议,通说持犯罪构成说,但理论与司法实务都未能彻底坚持,犯罪构成说是罪数判断最为科学合理的标准,应当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为复杂犯罪构成,其客体要件、客观行为方式均为复数,这使得本罪之罪数形态错综复杂,影响了司法实务的准确适用。本文通过区分本罪与贪污罪、包庇罪、滥用职权罪、放纵走私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罪等罪之罪数判断以及处罚原则,从而对本罪的罪数形态予以准确界定,以期对指导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经过历届政府的坚持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近年来,食品安全隐患仍时有存在,食品安全工作仍然丝毫不能松懈。污水注羊肉事件警示广州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近日捣毁一私宰注水羊窝点,4人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刑事拘留,其向私宰羊注入鱼塘污水的恶劣行为引发舆论关注,也敲响了年终食品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