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民法对公民人格权的确认,就侵害公民人格权的要件、侵权的表现形式及其承担民事责任方面作了深入地分析、探讨。指出了民法对侵犯人格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缺陷,使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对于侵犯人格权精神损害赔偿应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法人人格权与自然人人格权具有不同性质,法人人格权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构造,是为了保护自然人以团体形式存在的人格利益。在人格权的基本构架上必须坚持以自然人人格权为基本形态,只有在相应的自然人人格利益可以经历团体性的转化,能够为个体作为团体成员的方式来享有时,相关的人格利益才可以构造为法人人格权,从而通过保护法人人格权,来实现对团体成员的特殊形态的人格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是指哪些民事权益受到侵害可以请求获得赔偿精神损害。在确定其范围时应从维护人身权利和人格权这两个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从法人人格权的演进、内涵和特征等入手,对法人人格权及我国民法对其保护问题作一些思考及探讨。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因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问题,关系到当事人的哪些权利受到侵犯可以请求精神赔偿。从立法上确立国家赔偿案件的精神损害陪偿制度,有利于阻却侵权行为,保护人格权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害就是民事主体侵害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权利,造成的自然人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动和自然人、法人维护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动的破坏,最终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从侵权行为所侵害的民事权利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对一切人格权的侵害和部分身份权的侵害。从损害利益的角度来看,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精神利益的赔偿和精神痛苦的赔偿。  相似文献   

7.
方孔先生认为人格权为特定人性需求外加法的许可。笔者主张从权利的本质出发重新认识人格权,认为人格权的客体既不是空泛的“人性需求”,也不是狭隘的“人格利益”,而是特定的“精神要素”。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对其自身精神要素所享有的专属支配性权利。  相似文献   

8.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是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渊源。是否赋予法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应以《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为圭臬。否定法人存在精神损害的各项理论依据,在逻辑上均存在缺陷。即使设计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初衷是基于人文价值关怀,我们在注重对自然人基本人权和人格尊严保护的同时,将其适用于法人,与其制度设计的初衷并不冲突。赋予法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不仅理论上证明可行,而且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关于人格权是否应单独成编存在很大的争议。事实上,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是丰富与完善民法典体系的需要,符合民法典体系结构外在的立法价值和内在的体系逻辑,也是人格权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对人格权的规定及参照我国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民事主体制度和侵权行为法不能承担规定人格权的重担。从人格权的全面保护角度以及顺应民法的历史发展轨迹而言,我国制定民法典人格权法应该独立成编。  相似文献   

10.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涉及公民人格利益保护的重要问题。但在我国,刑事犯罪中精神损害赔偿尚属法律空白。随着法制观念的深入,人们对自身利益和权利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精神损害赔偿作为维护公民人格权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受公众重视。本文从我国刑事领域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现状出发,分析了现行法律排除精神损害赔偿产生的弊端和问题,论证了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公司法的决定,对公司法的内容进行了五个方面的修改,增加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我国增加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背景和公司法修改前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实践。笔者认为增加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我国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构建,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弘扬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培养独立、自主和富于批判精神的人格,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伟大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也要承担起培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对社会发展也具有促进功能;此外,教师的人格能使教师自觉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能在面对诸多的困惑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保持一种较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也要承担起培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对社会发展也具有促进功能;此外,教师的人格能使教师自觉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能在面对诸多的困惑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保持一种较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5.
文学精神引领人文素质教育,文学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对高职生人格教育意义重大。而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格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进行人格教育的最宝贵资源,文章将探讨孙悟空的求学精神、敬业精神、善于思考、尊师重道等人类应有的优秀品质对高职生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赋予公司对败诉股东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可以有效防止股东滥诉,符合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设立的初衷和我国民商法上权利保护的一般规则。我国不宜采取客观结果归责或主观"恶意"标准,而应以"提起诉讼的依据显属虚构"作为公司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条件。败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应限于公司因诉讼所产生的直接损失。  相似文献   

17.
人的现代化与人格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对传统人格进行历史分析与现代性反思,其结论是以时代精神与现代和谐理念塑造现代人格,实现传统人格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8.
"两课"教师人格魅力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和强烈的时代性。因而,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两课"教师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知行转化。教师提高人格魅力主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平等思想;加强师德素养等途径来达到。教师人格魅力通过理论教育、课堂展示、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的知行转化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根据饭店产品有形和无形的属性以及标准化服务的特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饭店的标准化与个性化服务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发展的进程中的应采取的形式,是每一个经营管理人员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当今饭店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10多年来,国内外品牌个性领域研究成果不少,主要包括品牌个性的内涵、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表现形式、不同文化传统背景下品牌个性构成维度分析与测量模型、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个性之间的关系等,藉此回顾分析,可以揭示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