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进 《世界经济文汇》2004,30(1):24-36,23
养老保险的再分配功能及其对公平和效率的影响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焦点所在。本文以年龄和收入两个角度划分养老保险所涉及的利益群体 ,从其各自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出发 ,得到不同的群体对养老保险所具有的再分配功能的不同偏好。当人口增长率下降时 ,现收现付制的吸引力将随之下降 ;当工资增长率上升时 ,现收现付制将得到更多的拥护 ;在资金的收益率不断提高时 ,现收现付制可能会成为无效的制度 ;在一个收入差距较大的社会中 ,现收现付制会得到占多数的低收入群体的支持。对照中国的情况 ,现阶段一个具有再分配功能的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但这一制度中公平与效率的交替关系对制度的顺利运行提出了挑战 ,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 ,现收现付制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趋势下 ,公平和效率的协调 ,还依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金收益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隋国利 《特区经济》2013,(10):71-73
退休制度和养老限险制度都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晚年生活而制定的,然而养老保险危机在多个国家出现并产生重大破坏,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退休年龄的改变往往是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分别对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了因素分析.肯定了提高退休年龄通过降低赡养率和被动率,分剐可以改善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缓解养老保险危机。但是否实行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还要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奎面考虑。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养老保险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老保险模式从资金筹集和支付的财务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三种,即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现收现付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老龄化危机的加重,中国选择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当前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仍处于改革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以对三种保险模式各自的特点比较为基础,简要分析了现行中国养老保险模式的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自己不成熟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与经济增长: 理论模型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世代交叠内生增长模型,本文考察了现收现付制与生育率、储蓄率、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与前人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将子女的人力资本引入父母的效用函数。理论模型表明,现收现付制会促进人口增长,降低储蓄率,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但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并不确定。本文利用中国31个地区的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降低了居民储蓄率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占居民收入的份额,不利于经济增长。利用制度外资金来解决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转轨成本问题和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将有助于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从而对经济增长有利。另外,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将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5.
基于经济动态效率考察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在深入分析两种有代表性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 ,认为基金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引入并不会改变行为人的最优行为 ,而现收现付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引入却会改变行为人的最优行为。通过考察我们发现 ,当前中国实际经济运行状态正处于动态无效区域。有鉴于此 ,本文认为当前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时机并不成熟 ,现收现付制仍是当前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一种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它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造成了巨大冲击。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引起养老保险支出迅速扩大;另一方面降低了养老保险的收入,形成巨大的养老金缺口。通过对养老保险运行机制的分析发现,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养老保险的本质相同,基于世代交叠模型的年轻人对老年人供养。因此,无论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积累制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都取决于老龄化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所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吸取了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家传统的社会统筹、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又在借鉴了新加坡、智利等国家的强制储蓄、个人帐户养老制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以1997年7月16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标志,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从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度开始向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转变.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养老基金的管理现状 目前,全球范围的人口老龄化,使得绝大多数以现收现付制为基本养老保险模式的国家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严峻挑战,现行的养老体制在不远的将来将由于无力承担日渐庞大的养老支出而发生制度性破产。而完全基金制则不同于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它以当年收支平衡为原则筹集养老金,以养老保险收支的远期平衡为原则,而且,个人缴入账户中的资金归个人退休时领取,因此,这种体制的长期均衡可以隔离人口结构出现不利变动时带来的冲击,可以有效规避不足清偿的风险,因而也就不存在现收现付体制下存在的政治风险。所以,当前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潮流都是从现收现付制向完全基金制或混合制进行转轨。  相似文献   

9.
目前江苏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点是把养老保险制度现有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部分积累制。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越来越大,养老基金无以为继。寻求定量研究养老保险需求和供给问题,确立未来养老基金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以此构建养老保险缺口模型,无论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实践以后,重新审视和评估现行制度及其相关改革思路的合理性,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全国统筹的现收现付制度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但是,为了使新制度具有可操作性,需要我们在实施中注意新制度与现有制度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1.
顾万勇 《江苏改革》2001,(10):32-33
基金筹集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问题。国际上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通常分为现收现付、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等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前江苏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如火如荼,改革重点是把养老保险制度现有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部分积累制.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越来越大,养老基金无以为继.但是现有的研究大都是基于对历史数据进行说明的,对未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义不大.文章通过总结现成学者的研究结果,探寻适合江苏省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春霞 《发展》2010,(1):11-14
中国在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中,明确了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并于2001年在辽宁试点后,向全国推广。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从传统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方面问题的冲击,如人口老龄化、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个人账户空账运转、隐性债务显性化等。各方的压力使传统的公共养老保障制度在财政上出现了支付危机。  相似文献   

14.
邱丹  赵庆先 《特区经济》2005,(2):212-214
一、深刻的社会背景1.制度的变革。1997年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基本上属于“公共养老”模式,实行现收现付制。1997年,国务院发布文件表示我国试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  相似文献   

15.
骆勤 《浙江经济》2002,(4):38-40
我国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以企业为风险分散单位的“现收现付代际支付”模式,即当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当期职工的养老保险费支付,而当期职工的养老金权益在未来由下一代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兑现。1997年,国家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现收现付代际支付模式改为“企业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制模式,即当期职工的缴费主要是负责自身的养老积累,只有小部分社会统筹基金存在转移支付的可能,不再完全承担支付上一代养老保险金的义务,同时也不再依靠下一代职工的缴费,每一代职工只负责自身的养老保险金积累。这样,统筹部分的再分配功能有助于解决上一代“老人”的养老保险金来源,个人帐户的储备功能则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从而真正实现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经过长期的改革探索和制度选择,国务院于1997年8月正式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在近期内将成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这种制度选择,使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根本性的机制转变,即养老保险由国家和单位全部包揽向国家、单位与个人共同分担转变,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转变,由"单一尺度原则"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由"充分福利"向"基本保障"转变以及由"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转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从苏联到俄罗斯:养老金制度改革之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京总统上任以来积极推行各项改革,其中极富成效的是革除了俄罗斯积弊已久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构建了“三支柱”养老保障制度.本文以前苏联时期的国家保险型养老保障制度为起点,循着转轨时期养老金制度的三个沿革阶段,评述了改革的思路、措施和效果,最后对未来改革的走向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成 《特区经济》2007,(2):160-161
我国从1991年实行养老保险改革开始到现在,基本上确定了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轨的方向。但是,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为了做实个人账户而产生的养老金缺口问题。本文认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中利用财政补贴弥补养老金不足、统一实行基金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以及动用国有资产存量支付转轨成本三大措施均存在不合理因素。因此,借鉴NDC(名义账户制)模式不失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封进  宋铮 《南方经济》2006,26(11):22-33
预测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则在2005年以后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在2030年以前城镇有效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随后会下降。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再分配的功能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确定的一个原则。采用中国的参数.评价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效应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养老保险的福利效应对不同时期出生的人有所差异,如果政府的目标函数兼顾效率和公平。可以得到一个对于社会总福利而言最优的养老保险规模。我们的模拟表明一个合适的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可以改进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20.
马红鸽 《黑河学刊》2007,(1):117-119
人口结构变化、全球化经济发展导致老龄时代加速到来,在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模式进入成熟期后,筹资模式选择便成为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讨论的主要内容。比较两种筹资模式下(传统的待遇确定型的现收现付制;基金积累制)养老金所存在的风险问题已经变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