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入股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还不明显;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对我国银行的绩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宏观背景下,就其对国内住房贷款市场和中资银行住房贷款业务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外资银行在经营理念、产品种类、定价经验、销售策略和服务水平等多方面的优势,并对中资银行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入股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还不明显;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对我国银行的绩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外资银行进入影响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入股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还不明显;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对我国银行的绩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入股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还不明显;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对我国银行的绩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巨头,对金融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的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各项优劣势比较分析,得出中资银行在盈利能力与人民币业务市场等方面有优势;而外资银行则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及优秀的管理人才等优势的结论。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都必须相互学习、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发展,促进云南省甚至整个中国西部的金融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融论坛》2011,(12):3-16
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以来,有关的研究文献大体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中资银行的视角,探讨中资银行的经营转型和国际竞争力,以及如何实施国际化经营并推进跨国并购;另一类则是基于外资银行的视角,研究它们在中国的经营发展,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以及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这些文献的研究热点转换反映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实践,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的金融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主要的14家中资银行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资银行税前利润率、非利息收入率和共摊费用率正相关,对净利息收入率的影响较弱。提高我国银行业竞争力,中资银行应优化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降低经营成本;完善人才培养、激励和约束机制;正确对待与外资银行的股权合作关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经营指标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剖析其中的脆弱性因素 ,又从外资银行的角度分析其可能采取的竞争策略 ,以便中资银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竞争方略。  相似文献   

10.
中资银行迎接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客户营销、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经营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本文结合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即通过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及股权合作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现经营战略的转型,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市场应变力,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升人力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在逐步加大。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全方位进入将对我国的银行业造成强大的冲击。就目前来看,外资银行不仅在经营能力方面强过中资银行(本文指境内中资银行,下同),而且我国为了吸引外资,对外资银行在某些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优惠待遇,这样,中资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以财务指标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内地的12家本土银行和3家外资银行2009—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土银行在资产规模、网点数目、客户认可度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总体经营业绩要高于外资银行。但外资银行的业绩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中资银行,并且在安全性指标上的表现也要优于本土中资银行,其经营模式表现出更好的成长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3.
段海涛 《南方金融》2000,(11):25-27
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加快,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份额必将逐步扩大,而从目前情况看,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似乎尚不足以对中资银行构成威胁,究其原因则多半在于我国金融开放的程度和相关金融政策法规的限制,这不仅不利于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中现存问题的解决,而且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全面放开也容易导致对中资银行的巨大冲击。因此,对合外资银行的现实困难,尽快逐步推出放开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限制的政策,将是迫在眉捷而又相当理性的选择。本文拟从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深入地分析我国加入WTO在金融监管领域面临的新问题,以期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 ,境内部分外资银行已开始对中资企业和居民开办了外汇和人民币存贷款业务 ,与中资银行展开了竞争 ,这种竞争的势头是咄咄逼人的。中资银行如何面对竞争并在竞争中发展 ,笔者认为依法合规经营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保障。在硬件条件基本一致的前提下 ,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最大的差距不是在人才、业务种类、金融科技等方面 ,而是在依法合规经营上。随着中央银行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 ,监管手段的不断完善 ,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也明显加强 ,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从近几年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现场…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20日,银监会批准花旗、汇丰、渣打、东亚四家外资银行成立在华法人银行,允许其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从此,中国银行业正式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开始享受与中资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从现状来看,由于"信任认知",境内居民对外资银行从"接触"到"接受",将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观望期",短期内市场格局将不会大变.然而,这并不是说中资银行可以高枕无忧,外资银行尤其是其母行在产品、管理、服务、资源等方面强大的优势无疑是对中资银行长远发展的巨大冲击与挑战.中资银行完善自身不足、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任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客户营销、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经营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本文结合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即通过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及股权合作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现经营战略的转型,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市场应变力,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升人力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 WTO之后,中资银行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中资银行也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学习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调整战略部署,优化生存和发展环境,完成新世纪银行业的平稳过渡和可持续发展。   一、冲击   (一 )对中资银行业务造成的冲击。 1.国际结算业务将首先面临冲击。加入 WTO后,由于外资银行在业务范围、经营地域方面将逐步享受国民待遇,其在国际结算业务方面的比重将大幅提高,而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将不断缩小。 2.外汇、人民币储蓄存款将出现转移。加入 WTO后,外资银行的数量和经营范围将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中资银行海外拓展及市场准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邹新  马素红 《金融论坛》2005,10(1):34-39
全面理解各国对外资银行的准入监管法规是中资银行构建海外网络、拓展境外业务的重要前提。本文在分析中资银行开展跨国经营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以WTO框架下与各国银行业开放相关的服务贸易谈判为背景,着重对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申请设立和开业登记遇到的准入限制、业务监管限制两大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中资银行如何应对东道国的监管限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12月11日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全面开放银行业后,外资银行通过改制成国内独立的法人银行后,可以全面经营人民币和外币业务,与中资银行共享国民待遇。中资银行在风险管理、金融创新、客户关系、电子化等方面都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成为中资银行决战外资银行的唯一途径。而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又依赖于经营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20.
虽然外资银行环境好、服务到位,但在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后,它们离普通老百姓的距离仍然较远,在目前情况下,还是选择中资银行显得更加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