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党中央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也是给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赋予新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与民生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本文试从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保障和服务民生、促进和谐发展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杨春辉  韩喜平 《经济纵横》2023,(11):103-110
开展民生调查研究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前提。党中央提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这为改善民生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方法指引。要深挖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民生调查工作抓实,需要构建民生评价体系,夯实民生调查基础,同时把握好调查和研究两个部分,以找准民生改善的着力点。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及住有所居等方面构建客观评价指标,并综合考虑过程和结果的关联,围绕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构建主观评价体系。实践中要提高民生调研认识,做到源于群众制定方案、归于群众开展调研、见微知著深化研究、洞若观火解决问题,并以督查回访形成闭环,推动民生调研落地生效。  相似文献   

5.
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和谐社会建设发展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和发展民生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而财政是民生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多年来,针对民生事业发展要求,我国公共财政加快了职能转换,加大了向民生领域的投入,各级政府财政60%以上的资金,有些地方甚至超过70%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事业,公共财政成了名副其实的民生财政。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尽管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事业,使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这对我们广大基层工作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看望北京一个普普通通的廉租户引起社会热议的事例,说明我们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尽管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和媒体的沟通,和老百姓的沟通还差得很远。在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五个坚持中,我最关注第三点,即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余军 《发展研究》2008,(2):11-13
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民生问题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葛滢滢 《新经济》2014,(4):67-68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形成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五位一体的社会管理体制.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党和人民共同的政治期待,民生问题以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社会问题,更多的表现为政治问题.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管理不能脱离民生,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服务于民生政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很多,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方面。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劳动关系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叶翔  高丽娟 《经济月刊》2011,(11):90-92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最深情的牵挂。在庆祝建党9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回望过去的5年,西藏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情系民生,服务社会,续写了为民、利民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对财政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为财政工作指明了方  相似文献   

12.
民生的概念在不同社会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自国家起源以来执政者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是经济的规律,是社会的进步。近年来,我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本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是改善民生的目的,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民富国强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这为我们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指南和遵循。对于江南发达地区来说,要以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导向,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实现社会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彻底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民生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这“四位一体”放置在同一地位,使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十七届三中全会也着重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基层问题。可见党能够正视并更加重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针对教育、就业、分配、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管理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旨在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周碧云 《时代经贸》2011,(24):101-10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体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地位。本文从“十二五”期间为什么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入手,分析了“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会议强调:“‘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这就为今年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围绕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住房、文化、社会稳定等民生领域,注重管理创新,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近年来,长沙市民政局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总书记提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个可以简称为民生建设"五个有所"的政治智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为民理念.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拟探讨我国民生建设"五个有所"的历史继承性,分析"五个有所"的内涵及意义,并且在总结成就的基础上,寻求现实问题的对策.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了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切实巩固和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最终目的。建设服务型政府最终目的也就是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地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说.这一表述深刻地揭示了两者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