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姜发根 《当代经济》2021,(11):14-17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以全球化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是应对新挑战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在梳理了发达国家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关系的发展脉络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内外部环境面临的新挑战,提出在竞争政策框架下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协调的主要原则以及相关的协调机制.主要原则即竞争政策优先原则、竞争政策兼容性原则、产业政策时效性原则;协调机制包括适用除外制度、豁免制度、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3.
4.
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政府在引导市场的具体发展上功不可没.通过政府干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式来配置资源,以求对经济发展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但在2008年开始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制造业投资所引起的产能过剩、房地产价格泡沫和地方债务违约等问题的影响后果开始恶化.过去靠着政府来引导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式应该舍弃.与其还抓着实行政府行政干预的手段不放,还不如让市场中的各个企业自己决定应该如何发展、往哪方面发展,让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来引导企业发展方向.我们不应该提倡过去的鼓励投资的产业政策,也不应该提倡用抑制投资的产业政策去产能,政府应该简政放权,由市场的供需来决定哪些企业应该退出或进入,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持市场充满活力,由竞争政策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曾经效仿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广泛使用产业政策来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但事实证明政府推行的产业政策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随着市场机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与日俱增,政府的职能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政府实行的影响微观经济的政策也将从产业政策为主导过渡到以竞争政策为主导。  相似文献   

6.
强化对外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升级未能较好地转化为出口优势,这与对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长期割裂有关,贸易发展与产业发展目标不协调使二者难以有效衔接,进而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探讨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周秀娥 《经济师》2004,(3):44-45
从以GATT到WTO原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规范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各种贸易行为及贸易政策制定。这一贸易政策框架正在不断扩展 ,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正成为贸易政策扩展的焦点。中国在贸易政策方面取得了相当进展 ,但在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方面还相对滞后。今后改革的定位应当注意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 ,充分考虑竞争政策的要求 ,完善市场机制 ,及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8.
一、纵向限制竞争行为的利弊及其规制之必要性所谓纵向限制竞争行为(以下简称纵向限制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同一产业中处于不同环节或层次而有交易关系的企业,如制造商与销售商、批发商与零售商,通过合同或其他形式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现实当中比较常见的纵向限制行为主要有维持转售价格、搭售、独家销售协议、选择性交易、知识产权方面的协议等,它的根本特征是:行为当事人处于不同的经营层次,如制造商、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协议,通常采用协议的形式,其直接目的是便利商品或服务的销售,对市场竞争的影响较为复杂。与横向限制行为最大…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促进知识创新需要依靠知识产权制度,维护竞争秩序依靠反垄断制度,但是,知识产权过度保护势必易于相随限制竞争和垄断。如近期发生的思科为了维持垄断地位,拒绝华为许可使用其设计标准;微软在其视窗操作系统中捆绑销售IE浏览器、媒体播放器;6C或3C专利联盟利用“专利池”一揽子打包许可等事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形成了以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自上而下的变迁为变迁强度类型、以从WTO法律体制进行制度移植为主要制度变迁方式、以渐进式(例如逐渐开放的政策)为制度变迁进度类型为特征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国在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问题上形成外因引致的制度变迁和国内改革开放的内因引致的制度变迁为一体的制度变迁体制。本文从目前中国有关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的体制性问题入手,并借鉴美日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体制的经验,提出中国有必要建立起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协调的体制,并从机构设置和主体多元化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论竞争政策相对于产业政策的一般优先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都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虽然二者具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一面,但在干预经济的理念、路径和方法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矛盾冲突.当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存在冲突时,应确立竞争政策的一般优先地位,这不仅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需要,是对日本等国历史经验以及我国产业政策实践客观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产业政策主要解决的是由于体制上的弊病而产生的结构失衡问题。在价格体系不合理的条件下,它最迫切的任务是通过国家的干预,实行产业结构的逆价格调节。同时,要着眼于为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节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建立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刘杨 《经济问题》2008,(5):51-53
反倾销法律和竞争政策均以制止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为目标,二者的关系是复杂的.它们的具体目的有所不同,在实践中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尽管竞争政策与反倾销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但竞争政策国际化俨然已成为一种趋势,只有顺应这一趋势,完善我国的竞争法律与政策,协调竞争政策与反倾销法律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二者对国家竞争秩序和竞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的高耗低效增长方式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能源的供需紧张关系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笔者首先对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然后对能源产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针对能源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了增加国内能源供应,加强能源的国际合作,适时调整能源国际贸易政策与重视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作用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治理整顿中调整产业政策与空间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年改革,成绩卑著,但同时一系列的失误,也导致改革与发展,矛盾重重,面临困境。治理整顿,势在必行。调整产业结构,相应的调整产业政策与空间政策,理顺产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加有效供给,是治理整顿的主要内容之一。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工业生产建设存在着两大结构性缺陷。  相似文献   

19.
毕茜  李靖 《财经研究》2023,(5):140-153
规范收入分配问题以及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文章以《反垄断法》实施为契机,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反垄断法》施行对职工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低垄断程度企业相比,《反垄断法》实施显著降低了高垄断程度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且经过平行趋势、倾向匹配得分、改变样本期间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考察影响机制发现,《反垄断法》通过降低高垄断程度企业的垄断利润率以及信息不对称程度来削弱职工工资。异质性检验发现,《反垄断法》对职工工资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程度较弱行业的企业、行政干预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税收规模较高的企业。文章的研究丰富了职工工资的影响因素研究,为《反垄断法》的施行效果评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对于完善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汇率政策与国内经济目标的冲突及协调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一、引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社会提出了许多重新改造世界金融制度的构想。今年以来,德国、法国和日本曾多次正式地建议在三种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欧元和日元之间设立汇率目标区,试图将这三种货币的双边汇率固定在一定的范围(目标区)内,以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