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雅 《魅力中国》2011,(3):111-111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写了方鸿渐这一追梦文人在事业、爱情、家庭等方面的悲剧命运。向人们展示了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困境,不断做出选择,却依然是从一个围城逃进另一个围城。主旨在于表达文人的一种“临境羡境,得境厌境”的人生困惑与文人在无路可逃时,不断追梦,不停在逃所揭示的人生本质上的孤独感与隔离感。所以《围城》应算是一部文人的悲剧小说。  相似文献   

2.
朱会娜 《魅力中国》2014,(23):134-134
一、阅读的重要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提到读书,其重要性大家都能说上几句:读书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增长知识、拓宽人的知识面等等。  相似文献   

3.
李元红 《发展》2012,(6):125-126
本文强调广播语境的虚境化特征“在场性”和“不在场性”的美学特征,是在虚境化广播语境要求下,对有声语言时间和空间意义的提升。有声语言表达的“在场性”是声音形式及其引发的观念中的客观世界、想象中的意象世界;“不在场性”是紧密联系“在场性”的、在一定文化模式下有声语言蕴涵的审美意绪和美学价值。它以创新的面目出现,活跃于人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将自己精美的篆刻艺术带到了重庆。让观众深深领略到汉字之精妙、书法之优雅和篆刻之“有趣”,更让人惊叹于这位集政治智慧、文化修养、艺术才情于一身的老人所具有的胸襟与独特人生领悟。  相似文献   

5.
任焕林 《西部大开发》2011,(1):161-161,174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了读书能力,学生就能独立地有效地从浩瀚的书本中寻找和摄取大量的知识.只有这样,他们才算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实现由“教”向“不教”转化。  相似文献   

6.
看“轻”自己,体现的是一种谦虚中的坚定有为、清醒中的苦心经营,是在人生和事业目标中的合理定位。看“轻”自已,是人生和事业的起点,更是一种永恒的精神磨练  相似文献   

7.
罗小卫 《今日重庆》2009,(4):108-108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瞎,语言无味。这是从个人修养角度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知识和学问,与他的气质、气度和气魄,都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能把知识变为技能,能使学问成为智慧,那么他的工作、事业乃至人生境界,都会随之得以提升。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多读书的粗浅道理。  相似文献   

8.
李朝荣 《魅力中国》2013,(10):245-246
物理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物理过程,情境不但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思考,而且能处理好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过程中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乐。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教学情境中的“境”指教学环境,“情”是指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课程的探究活动都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指导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杨一一  熊怡 《今日重庆》2014,(19):30-31
第七届重庆读书月“十佳读书人”、“十佳书香家庭”评选揭晓,我们又有幸认识了一些爱书之人。他们的故事,有的宛如“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有的以一种“乐学”的姿态“随性阅读”,颠覆了“苦学”、“功利性”阅读的庸俗化。而相同的是,他们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喜欢读书是一种态度,善于读书是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0.
贾磊磊 《走向世界》2014,(45):82-83
如果用一种视觉分析的方法来看王焕波的作品,犹然间我们觉得他的画可以化分出两种不尽相同的艺术境界,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在此所谓“有我”与“无我”,不是指艺术家在作品中体现的自我意识的有无而言,也不是指艺术家叙述视点的定位而言,而是指艺术家自我精神的不同呈现方式,即艺术家个性精神的不同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11.
书趣与诗意     
唐人翁承赞的一首《书斋漫兴》写道:“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样花。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明代的于谦写有《观书》一诗,诗曰:“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读书四时乐》是清人翁森的逍遥之作,主旨是“跟着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诗中是这样表述四时之乐的:春天,“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日,“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秋时,“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  相似文献   

12.
潘学平 《发展》2009,(5):80-80
一、明确学生的阅读目的 古人曾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身边常有一本书,闲暇之时品读鉴赏,从书中洞悉世界、体察人情,让书去丰富我们的知识、增长我们的才干、荡涤我们的灵魂,这难道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吗?教师应将这样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要使学生认识到阅读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一个人精神的追求,使中学生的阅读目的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3.
李娜  胡海燕 《理论观察》2005,(6):183-183
激“情”入“境”,“情”随“境”生。创设合理且富于激情的教学情境,将会激发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学过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明初宁海许继的诗歌结集为《观乐生集》。许继的“观乐”乃是他所追求的一种审美境界,也是一种人生异态而非常态。他痛苦于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愁苦的纠缠,所以才要努力超越愁苦之界而臻于“观乐”之境。他绝非真的乐而忘忧,他的诗歌还透射出浓重的忧世心怀。即许诗在“真之显示”层面之外,还有着“生存关怀”的一面。许继的心理图式处于不时地向“乐”与“愁”的两极摆动、既对立又依存的状态,这也影响到了他的诗歌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中国画创作孜孜追求的至高境界,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前人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在唐志契的论述中,“意中之事”、“眼前之景”分别代表“意”与“境”要描绘的内容。花鸟小品画盛行于宋代,其在应物象形、意境营造、笔墨技巧等方面都臻于完美。虽为小品,却能蕴涵着无穷的韵味。  相似文献   

16.
陈明强 《新财经》2000,(5):48-49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越来越多的人对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读书已成为时下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家如果能乘“需”而入,围绕“书”开设服务项目,肯定有钱可赚。  相似文献   

17.
黎权 《走向世界》2014,(25):12-15
悬梁刺股、凿壁愉光、囊萤映雪、书巢勤学、警枕励志、牛角挂书……中国关于发奋读书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数不胜数,怎么突然就说“不爱读书的中国人”了呢?这一武断的说法,将中国人读书的历史无情地割断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积淀。应该成为中国人“爱读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境界,是一种不断完美做人的素养的程度。境界,还是一种为文的风格,是赋诗填词的要素和灵魂。人生境界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名利观达到的高度和层次。人生境界与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并无必然联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品读马凯诗词,脑海中常浮现出“境界”一词。这是因为我从他的诗章辞赋中深切感受到诗人那笔下真情、胸中大气、不谋虚名、不图富贵、淡泊守静、抱璞归真的脱离低级趣味的人生境界。超凡的境界入诗入词,则诗意词境清新高远:言志,则壮志凌…  相似文献   

19.
《改革与开放》2012,(4):F0004-F0004
“金陵”一名缘何而起,“南京”之名又始于何时?“十朝都会“之称如何演变而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中的朱雀桥究竟在哪里?扫叶楼真的是龚贤故居吗?”状元境“之名真是来自秦侩父子吗?”吴宫花草埋幽径”,  相似文献   

20.
谋求内涵发展 彰显学校特色 1.明晰理念 确定了以“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学校有特色”为目标;强化两个发展,即“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实现两个追求,即“高品位、高质量”;建设两个校园,即“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在建设“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我们用“基于学校”来引领学校特色和内涵发展.通过创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整合丰富的读书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