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陕西省西安市和榆林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明显,西安市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榆林市已进入全面工业化发展阶段。根据1990~2015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西安市和榆林市的耕地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西安市的耕地面积年均减少3 549hm~2;榆林市1990~2005年间的耕地面积年均减少17 480hm~2,2005~2015年期间的耕地面积则年均增加13 905hm~2;人均耕地面积也存在类似的变化趋势。西安市的耕地生产力及耕地产出率明显高于榆林市。1990~2015年,西安市的耕地面积与三大产业产值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990~2005年,榆林市的耕地面积与三大产业产值呈负相关关系;受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2005~2015年二者则呈现正相关关系;此外,西安市和榆林市的耕地面积变化和人均GDP均存在显著的对数关系。建议西安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通过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缓解人地矛盾紧张的现状;榆林市应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并提高耕地质量、注意节约用地,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2007~2016年陕西省耕地质量变化的基础上,选取总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区域生产总值等12个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10年的耕地面积整体呈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耕地质量基本不变;人口变化、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根据陕西省目前的现状并结合研究结果,为耕地保护提出现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未来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贺晓晖 《西部大开发》2018,(收录汇总):67-74
以关中地区2009~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关中地区8年来耕地资源的变化趋势及特点,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关中地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6年关中地区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出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8年共减少27575.69hm2,人均耕地面积减少0.003hm2,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从耕地内部结构来看,水浇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水田和旱地面积有所增加。同时研究区内耕地面积变化存在区域差异性,渭南市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余4个地市耕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少量和年变化率由大到小依次均为西安市、咸阳市(含杨凌区)、宝鸡市、铜川市;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有人口、经济、农业发展、产业结构等,且对耕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以关中地区2009~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关中地区8年来耕地资源的变化趋势及特点,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关中地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6年关中地区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出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8年共减少27 575.69hm2,人均耕地面积减少0.003hm2,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从耕地内部结构来看,水浇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水田和旱地面积有所增加。同时研究区内耕地面积变化存在区域差异性,渭南市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余4个地市耕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少量和年变化率由大到小依次均为西安市、咸阳市(含杨凌区)、宝鸡市、铜川市;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有人口、经济、农业发展、产业结构等,且对耕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和保护耕地的矛盾近年来成为浙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文章分别利用回归分析和协调度指标对浙江1978~2005年的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浙江的城市化与耕地资源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协调的一面,城市化的发展最终有利于保护耕地,协调两者关系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坚持集约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和保护耕地的矛盾近年来成为浙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文章分别利用回归分析和协调度指标对浙江1978~2005年的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浙江的城市化与耕地资源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协调的一面,城市化的发展最终有利于保护耕地,协调两者关系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坚持集约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理解其变化特征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西安市2001、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动态变化和程度变化三方面进行变化分析;利用SPSS 19.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社会经济主要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6年西安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耕地、草地面积的下降,其中耕地和草地分别下降了16.96%和70.25%。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长15.12%和61.80%。2001~2016年西安市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升,西安市经济的发展与工业、房地产业、居民收入等息息相关,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分别是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城市化。西安市应继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保障重大战略用地的基础上,增加城市绿地、林地等具有较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的数量,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依据耕地压力指数模型,运用近30年张掖市统计数据,计算其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变化特征。1984年至2012年间,张掖市以及各县耕地压力指数均减小,2012年低于警戒值;张掖市各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均减小;张掖市各县耕地面积均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各县情况不同,其中肃南县、山丹县、高台县、临泽县人均耕地面积均增加,甘州区和民乐县人均耕地面积均减少。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Excel软件,在分析焦作市改革开放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六安市耕地面积与GDP、城市化率、固定资产投资、二三产业增加值等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六安市耕地面积减少与经济过热增长同步,即与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市率以及二三产业增加值呈负相关,反映了六安市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耕地为代价的.对此,文章提出六安市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关系,对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实现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在介绍1978~2018年西安市城市化水平和耕地面积变化态势的基础上,采用协调度模型,分析和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协调性,并提出了相应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8年西安市城市化水平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呈现反向变化关系;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总体呈现出"基本调和—不协调—勉强调和、调和"三个阶段。本研究可为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走高质量城市化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安阳市为例,对城镇化过程和耕地保护之间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对安阳市1997—2004年间城镇化率和耕地面积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城镇化与耕地变化之间存在者极大的相关性,从思想、技术、行政、经济和制度方面提出了耕地保护的措施,以保证城镇化和耕地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根据都匀市2009-2017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动态的幅度、速度及变化程度,并运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都匀市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因素。结果显示,总体上,都匀市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动态度增加;土地利用类型上,农业用地不断缩减,建设用地明显增加,都匀市土地的驱动力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两个方面。都匀市土地利用应盘活低效用地,实现城乡土地综合利用,同时启动耕地保护机制,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相似文献   

14.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点。无钱、无物,如何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铅山县汪二乡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的经验值得推广。汪二乡地处铅山县西北角。全乡有8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2913户、13935人。共有土地面积9.048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47亩。历年来,该乡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享有铅山县四大粮仓之称。  相似文献   

15.
耕地是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和农村经济发展,耕地撂荒问题逐年凸显。本文以千阳县张家塬镇为研究区域,依据遥感影像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耕地撂荒空间分布及撂荒类型,从空间地理质量、管理质量、经济质量3个方面探讨了耕地撂荒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撂荒率为10.81%,其中常年性撂荒面积占44.17%,季节性撂荒面积占55.83%,耕地面积越小,越容易引起撂荒现象,且旱地撂荒程度显著高于水浇地。撂荒耕地面积随着地形位指数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高程低、坡度大或高程高、坡度小的区域更容易出现撂荒现象。交通条件和水利配套是引起耕地撂荒的重要因素,常年性或季节性撂荒耕地面积均随距道路及灌溉设施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常年性撂荒耕地主要分布在距灌溉设施大于200 m处,而季节性撂荒耕地主要分布在距灌溉设施100~200 m区间内。随着耕地等别的增大,撂荒地块的面积也逐渐增大,耕地撂荒情况与粮食产能成反比。  相似文献   

16.
赵伟  赵红霞  万苹 《北方经济》2012,(15):83-85
正一、引言新疆地域辽阔,全区166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6,但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耕地资源却是稀缺的。截止到2008年,新疆耕地面积(地方耕地面积)4124.6千公顷,全国耕地面积为121715.9千公顷,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占全国耕地面积平均比重为3.23%,新疆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39%,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第15位,耕地承载度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城市化进程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保护耕地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相似文献   

17.
我国素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在不断深化改革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粮食生产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众所周知的人口的自然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和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增长速度放慢,粮食供求形势不容乐观。为协调好人口、耕地、粮食之间的比例关系,确保粮食供求总量和品种结构上的基本平衡,权威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变化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90年至2008年的数据对影响耕地变化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人口、建筑用地和农业技术对耕地数量有较大的影响;其他因素对耕地数量影响在95%的置信水平下不显著。根据回归结果提出了我国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区域基尼系数的相似方法对贵州省乌江流域40个县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与耕地面积、水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劳动力资源与耕地面积彼此之间的匹配状况进行分析。得出结果,水资源与区域生产总值GDP匹配的基尼系数为0.4582,表明水资源的耗用与水资源带来的GDP不成比例,没有实现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因此,贵州乌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具有很大提升空间;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匹配的基尼系数为0.43184,处于相对不匹配状态,因此,需要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水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资源匹配基尼系数为0.4408,处于相对不合理匹配状态,而耕地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资源匹配基尼系数为0.2246,处于相对匹配状态,这表明,随着农业现代化进步,生产效率提高,农业劳动力日益减少,这有利于农村农业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9~2014年新疆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幅度、转移方向、变化速度、利用程度等多方面分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对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河子市耕地面积最多,占地区总面积的40%以上;2009~2014年,石河子市耕地、林地减幅较大,而交通运输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幅较大,主要转移特征为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移;石河子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呈不断上升趋势;经济发展、人口因素、宏观政策等是影响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演变特征的研究,可为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