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探讨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要大幅降低油、气、煤的开采量,发展洁净能源;在全社会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法》各项条款;保护一切生态环境;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家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包括: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观念;知常知和的观念;知止知足的观念等.挖掘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为当前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根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李洁 《改革与开放》2011,(22):132-133
人与自然是一种既辩证又统一的关系,是既矛盾又斗争的一个统一体。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与表现,充分认识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谐,就要运用统筹兼顾的这个方法,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谐,同时还要做到正确认识科学有效的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走一条生产和谐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生态保持平衡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受到人类重视。在现实的行动中,我们要树立"差异共存、竞争生存,协同发展"的基本价值理念;把握三个维度:差异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竞争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动力;协同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发展模式的超越性、发展战略的创新性、发展价值的人民性,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创造性超越。这一贡献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生态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叶琛 《重庆与世界》2012,(1):63-64,71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研读,提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根基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现实实践的观点,并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针对当前的中国生态现状,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代西方科技文化片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忘记了二者的同一性前提,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畸形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由于缺乏科学技术,也没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一性要求我们必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斗争性要求我们必须发展科学技术。两方面结合决定了我们的必然选择: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是澳大利亚的第四大客源市场,但是从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三大客源市场。也正因如此,中澳间的旅游合作也越来越多,航班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0.
《走向世界》2008,(14):I0005-I0006
新世界阳光花园西区坐落在济南市两条主干线经七路与纬十二路交界处。秉承新世界阳光花园东一区的开发理念。西区项目结合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将传统空间与现代风格相结合。营造出“在都市中修行在悠然中养生”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我党指导思想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和谐思想的提出,尤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环境成为我们追求的新目标,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核心要义1.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涵进行理论解析,从人口、资源、环境、时间、空间五个方面,分析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实施“人口零增长”、“资源利用效率‘十倍’跃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自然资本投资”四大战略,以促进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此进行过不懈的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在坚持把发展作为中心任务的同时,努力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中心主义曾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成果,但人类中心主义也把人类与自然对立起来,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挑战。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才有可能走出两难困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48岁之前的徐守盛,一直生活在江南水乡——江苏。48岁之后的徐守盛来到了甘肃,那一年是2001年。2007年1月,徐守盛任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上任伊始,他就面临着完成中央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徐守盛承诺完不成任务就辞职。经过近三年的努力,5年的任务提前完成了。  相似文献   

17.
“我们刚刚应付了一场现代战争!”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余志豪瞪圆了眼睛说。这位已经73岁的老科学家口中的战争就是2008年年初那场50年难遇的大雪灾。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也是推动"一优两高"战略在青海成功实践的现实需要。本文着眼如何更好推进"一优两高"战略,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实际需求,从树立生态系统价值观,维护生态平衡,尊重和顺应自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运用生态规律等方面,进行理论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杨东升 《西部大开发》2011,(3):139-139,143
传统经济维系的黔东南苗族村落文化,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变着。村落人们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正发生着深刻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20.
李曰春 《理论观察》2008,(1):149-150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那么,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呢?这就需要树立生态民主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