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突出景观与行为的相容性分析和游客行为的调查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对农业旅游产品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的研究设计方法.以株洲市仙庾岭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确定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和主要内容,突出农业旅游产品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城郊农业旅游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城郊景观特点进行分析,重点突出景观与行为的相容性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对农业旅游产品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的研究设计方法。以株洲市仙庾岭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确定农业景观观赏型和农产品开发利用型农业旅游产品为主导产品。  相似文献   

3.
以皖南齐云山景区为例,从旅游发展的现存问题出发,比较其与核心热点区--黄山景区在旅游资源和游客资源上的差异,基于理论研究判定前者是后者的"阴影区"。运用SWOT分析法对齐云山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确定自身优势,分析可能的机会,确立总体战略,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提出差异化竞合战略,突出齐云山特有的道教文化和优质的生态资源,打造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制定全方位的旅游体验服务,创新设计旅游产品。同时与黄山景区及黄山市内的周边景点优势互补,谋求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与生态旅游规划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由的田园生活,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与旅游活动项目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与政府的重视。文章在以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从发展现状分析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普遍具有齐鲁文化风韵内涵突出、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体验产品发达、基础扎实与机制灵活等特点;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文化特色薄弱、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开发管理不规范、品牌意识不强,产业开发方式粗放、生态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实施"政府-市场"配合管理机制,普及生态保护观念;加强科学规划编制,合理规划阶段性开发生态区域;实施分类管理,优化营销模式,注重生态保护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突出生态人文特色;引进并培育高素质人才,强化生态保护意识等建议,以期为山东省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发展旅游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农户是推进遗产地发展旅游的主体,探讨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户农遗旅游开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遗产地振兴以及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 文章通过对遗产地农户展开实地调研,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角色认同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认知、角色认同与农遗旅游开发意愿之间的关系,以及角色认同在农户认知与农遗旅游开发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角色认同对农户农遗旅游开发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原真性感知对农户农遗旅游开发意愿存在不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原真性感知对角色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角色认同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原真性感知与农遗旅游开发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结论 (1)农户是农遗旅游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农户交流,充分了解农户参与农遗旅游发展的需求和瓶颈,并给予政策支持,利用线上和线下渠道引导农户理解农业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以提高农户认知水平。(2)在农遗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突出农户的主体地位,注重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带头作用,提高农户作为农遗旅游开发主体的角色认同感。(3)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高农户开发农遗旅游意愿,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双向赋能。  相似文献   

6.
郭志敏 《农业经济》2022,(2):141-142
近年来农业旅游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本文首先进行了农业旅游的优劣势分析,并由此提出了农业旅游多样性发展方式,即从产品多样化、户外活动多样化、文化遗产旅游多样化三种形式来进行农业旅游的多样性发展。基于农业旅游的优劣势及面临挑战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农业旅游多样化发展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与体验经济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同时满足了旅游者对于体验活动的五种不同类型要求。本文依据体验经济理论及我国农业旅游现状,分析了农业旅游产品对于体验活动的满足情况,研究了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价值缺失的具体情况,最后提出了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业市场需求的不断转变,体验经济理论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文章以西安浐灞生态区农业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从体验经济视角出发,分析了浐灞生态区农业旅游产品发展现状;揭示了其存在的农业产业规模小,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总量不足,农业旅游产品吸引力不足、市场开发能力不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简陋、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开发缺乏前期规划、没有与体验经济很好地融合等问题;最后,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场向导、注重营销,循序渐进、逐步开发,创新技术、注重管理,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原则,探索了浐灞生态区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如重大有益事件带动模式、特定功能带动模式、交通带动模式、产业带动模式、优惠政策带动模式、居住带动模式等。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旅游产业振兴计划要求农业旅游产业专注于开发休闲导向、创意特色型旅游项目,促进一三产业有机融合。研究剖析休闲创意农业旅游的产业融合内涵与意义;分析其发展现状并从缺乏规划、缺少特色和经营不善等角度剖析休闲创意农业旅游的不足;给出确立农业旅游产业的休闲特色设计,突出其文化创意设计和建设融合农业产业的全域旅游体系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业资源本身具有体验性强、可持续性强、生态环保等特点,如能抓住这些优势把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将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环境价值。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可转化为旅游资源的农业资源极其丰富,文章从吉林省农业旅游的现状出发,发现吉林省农业旅游存在发展速度缓慢、资源利用率低、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等众多问题,但吉林省农业旅游资源也存在发展的绝对优势,比如绝佳的地缘优势、悠久的农耕文明、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类型等。对上述优势与劣势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提出要从开放思想、抓住契机;加强农业旅游资源整合;创新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加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全民农业旅游意识等5个方面入手,提升农业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并结合休闲农业与"互联网+"的双重理念,打造一条吉林省特色的、全新的体验式农业旅游之路。  相似文献   

11.
罗凯 《南方农村》2014,(9):57-60
农业旅游企业是一种从事农业旅游活动的经济实体,可分为生产农业审美产品的农业旅游企业、经营农业审美产品的农业旅游企业和既生产又经营农业审美产品的农业旅游企业。要发展农业旅游,必须做好农业旅游企业的组织、资源、人才、资金和营销管理。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二道河农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本文从农场地理位置、生态资源、区位等优势出发,通过分析二道河农场确定的旅游产业规划及发展思路,提出进一步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特色旅游产品营销、加强对外旅游宣传力度和沟通合作、创新旅游发展机制、倡导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并重等旅游产业发展措施,谋求做强现代化大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实现助推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乡村旅游形象是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和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对拓展农业功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城乡统筹、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合肥大圩镇为案例地,基于一手调查数据,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城郊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形象与行为意向关系概念模型,探索并验证了游客感知形象维度与结构,并深入分析各形象维度及以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对行为意向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关联特征,从而为提升乡村旅游地形象,实现乡村人地关系和谐共生提供借鉴。[结果]城郊型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形象包含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乡村环境与设施感知、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乡村景观与建筑感知4个维度;各维度对旅游体验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17、0.38、0.25,对满意度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4、0.17、0.25、0,对行为意向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0.15、0,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对行为意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17、0.63,旅游体验对满意度影响路径系数为0.49。[结论]各变量影响路径系数并不相同,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和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维度对旅游体验、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高于其他维度,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旅游体验以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应加大重视乡土文化与氛围感知和乡村产品与服务感知对乡村旅游形象提升的作用,注重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优势、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优化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而有效提升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为河南的经济发展作为了重要贡献。对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是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构建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专家评分法,对各项评价指标打分,并计算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结合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得出目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得分为72.45,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并对当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农业生态旅游意识淡薄、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缺少政府资金扶持和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特色原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加强专业培训,打造专业队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快速发展,但仍存在生态保护不足、乡土气息破坏以及体验性产品缺乏等各种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主要包括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经营的BOT模式和农户自发形成的小规模经营模式,目前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存在整体布局和规划不完善、旅游资源整合欠佳以及旅游模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该文结合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本土特色,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整合旅游资源、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等对策路径,以期为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发展提供实践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业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产物。河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同时又是农业大省,具有发展农业旅游的有利条件。文章在河南省郑州、新乡、信阳、南阳、开封、商丘等地进行调研,运用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了解河南省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结合研究结论,该文分别从强化旅游基础设施、提高硬件接待水平;构建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环境,提高软件接待水平;开发创意农业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增强旅游参与性,提高旅游体验效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为农业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农业旅游资源的分析与综合评价,提出构建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设想,并探讨该设想的可行性。[方法]以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为例,集中分析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存在的问题和机会,将环太湖4市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为切入点,确定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层的影响因子,对综合得分结果展开研究。[结果]对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8.289,属成功的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地。综合评价得分项目中突出的影响因子分别为区内旅游需求旺盛、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广阔、区位优越且交通便捷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结论]环太湖4市具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构想可行。  相似文献   

18.
以体验营销为切入口来优化休闲农业市场定位及运作模式,有助于优化现代农业与农村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可同步维护农村生态和农业生产,同步提升农户经济效益和游客旅游体验水平。研究阐述了体验营销与休闲农业的内涵及二者融合的意义;从休闲农业游客的动机分析和行为分析来给出关于休闲农业旅游的精准市场定位;结合体验营销提出了休闲农业旅游的运作理念、运作内容及其体验营销策划等策略以优化休闲农业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研究从生态系统视角重新审视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开发的内涵及意义;立足生态链视域来审视制约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整合问题、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聚集问题和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创新开发问题;给出统筹规划生态型农村特色休闲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培育生态型农村特色休闲农业旅游产业链和创新原生态型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渭南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将盐碱地治理蕴涵的农业文化、生态环境教育资源融入其中,为渭南市特色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可借鉴的思路。[方法]利用渭南市统计年鉴、中国休闲农业年鉴、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通过RMP分析方法,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方面讨论渭南市盐碱地特色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条件和可行性,并提出可实施的盐碱地特色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结果]渭南市农业资源良好,盐碱地改良技术成效显著,在盐碱地改良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切实可行。根据渭南市盐碱洼地和盐碱滩地提出水塘养殖体验游和科教文化体验游,在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基础上,为渭南市休闲农业旅游增添农业文化和生态环境教育内涵,从而提升科教型休闲农业旅游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结论]在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在挖掘农业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内涵,明确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定位,坚持以生态教育为导向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