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傅允生 《浙江经济》2012,(11):40-41
设立与建设浙东中欧工业园,对浙江来说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与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大力发展浙江高端制造业,变"浙江制造"为"浙江创造"的追赶与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2.
顺德是国内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形成了以家电、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在新形势下,顺德的制造业面临新的挑战,急需整合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国外制造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产业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国外制造业升级转型的规律和经验,可以为顺德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借鉴。本文在顺德制造业SWOT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国外制造业发达地区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的分析,总结提炼对顺德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启示,提出顺德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发展思路及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工业园系统结构与动力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循环经济工业园是循环经济在中观层次上的一种实践模式,按照传统的循环经济工业园理论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具有成本高、风险大、计划指令色彩浓、内在动力机制不足等问题。要使循环经济工业园得以成功实施,有必要对现有的循环经济工业园理论进行创新。产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借鉴产业集群理论,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可以大大降低循环经济实施的成本、让循环经济工业园模式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形成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内在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4.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东北地区工业振兴的必由之路。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创新动能不足、核心竞争力缺乏、区域制造业集群尚未形成、产业融合水平低等问题。本文认为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深度结合本地区比较优势,统筹制造业发展和保障国家五大安全,打造区域性制造业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融合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在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找准方向、精准施策,避免内耗经济和政策浪费资源。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工业4.0计划"是当前国际上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一种有效战略,也是一种产业发展理念,它正在推动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不同类型、不同发展基础的制造业在推进智能化升级改造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模式是不同的,中国欠发达地区制造业发展有其特有的基础和条件,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未来产业技术发展趋势,选择恰当的智能化改造路线,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在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加强试点示范和应用推广,有序推进区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同时要重视和加强相关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科学设定战略目标、技术路线、优先行动计划和具体方案,明确所有参与方的责任分工,充分发挥好行业组织的作用,整合调用多方资源,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加快推进区域制造业实现创新升级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专业镇在持续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经验特色或典型模式.本文首先从广东中山市小榄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集聚协同创新发展实践出发,将其所获得的有效经验和成功做法进行总结归纳并上升为一种创新发展模式;而后理论构造了一个专业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协同创新价值网链平台模型,以赋予专业镇或区域行业一定的...  相似文献   

7.
浙江经济升级,主要表现为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发展方式升级、从数量粗放型转向质量集约型增长的发展模式升级,或产业结构、社会结构转型等.当前,重中之重是,从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制度红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着力形成"劳动生产率红利",替代传统的日渐消失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8.
关于江苏绿色装备制造业依托生态工业园发展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江苏机械装备制造业年均以30%的速度增长,高于江苏GDP的增长速度。江苏机械装备制造业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品的数量和档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化是促使"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产业进行空间转移、整体转型和全面升级的必然要求。而依托生态工业园来发展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本文就江苏的绿色装备制造业如何依托生态工业园发展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大转型,国际市场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信息化的模式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辽宁省的传统制造业也积极响应,现在辽宁省传统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智能化制造业,抓住每一个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经济发展、生产方式、产能、资源几个角度出发,对辽宁省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做了简要概括。又通过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水平、生产管理、政府政策几个层次对辽宁省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集群是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链韧性。针对数字经济产业与制造业产业的融合集群发展,以产业链理论、产业韧性理论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水平,探究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机制。研究发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产业协同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产业协同创新亦可显著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关系中起显著调节作用。从产业融合集群、产业协同创新、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为我国制造业提升产业链韧性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基础。在新的国际形势和背景下,提升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对制造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制造业人才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存在制造业人才供需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不足,制造业人才用非所学、培养模式亟待升级,重学历轻技能现象严重、人才发展环境待优化等问题,需不断健全多层次多结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制造业技能培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制造业人才对外开放和引智力度。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归纳技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三种一般性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上海现状提出上海制造业升级的模式是技术移植+自主创新模式逐步向自主创新+全球合作模式过渡。并进一步剖析在过渡模式条件下高新技术融入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三种路径。研究表明,上海需要从推动传统制造业进行技术改进与创新、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创造增量产业、推进技术型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动态融合三方面共同加强政策引导,才能全面实现制造业能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河南作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当前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既有利于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规模,使河南由工业型经济迈向服务型经济。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程度不深,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如构建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机制,推进制造业发展“服务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产业化、高端化发展以及优化制度环境等,以促进两大产业形成互相支撑、互补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制造业不再依赖于其规模效益,而更多依赖于其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加工外包和生产虚拟化使新兴制造业有了广阔的天地。基于互联网思维,制造业产业升级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生产扩大化;二是生产虚拟化。在这两种升级模式下,中西部传统制造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承接我国东部制造业转移的同时,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和设计,并利用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升级制造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劳动力短缺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制造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制造业亟需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而机器人产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对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在区域间合作交流、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应该在加强顶层设计,破除区域间交流壁垒,成立“政产学研用”创新联盟,以及加大关键人才引进力度和加强重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行业管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实现了产品和市场的融合发展。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产业价值链原先的结构得以打破并重构,产业融合开始出现并逐步深入。文化产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主要有工业旅游、动漫产业园和工业设计等。在政府扶持、人才支撑、技术推动和网络创新等路径下,可以实现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形成了具有较强优势的制造业生态链,但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文章以产业互联网和江苏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为基础,通过产业互联网+制造业的聚合裂变,进而提出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构建制造业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型制造等模式,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萎靡不振和我国生产要素和人力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业靠人力和资源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将不可持续,转型升级的压力愈加迫切。而在全国114+1家国家高新区中,制造业产业类别占所有产业的90%以上,可以说,制造业就是高新区的主导产业。高新区能否找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破局之道,对于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实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笔者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异地工业园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区经济》2008,(6):21-24
<正>一、深刻认识建设异地工业园的重大意义1.建设异地工业园是加快深圳产业升级的需要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依靠特殊政策和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国际资本、技术和产业的转移,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和"三来一补"经济,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随着全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张,深圳市的土地、电力、供水等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显,人口压力、环境压力也越来越严重。要从根本上破解"四个难以为继"的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发展: 国际代工模式与创新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刘志彪 《南开经济研究》2005,12(5):37-44,58
本文以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成长模式为线索,探讨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在参与国际竞争和产品价值链分工中为何持续走“国际代工”道路,并且着重从技术、制度、组织、市场、企业战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等层面,揭示未来沿海地区通过全面的创建自有国际品牌的战略实现产业升级的基本路径、政策和创新体制的可能性,期望能够为沿海地区的政府政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