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一是以保证人作担保时,对保证人的主体资格审查不严,担保流于形式,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形成风险,可能导致资产损失。由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人员对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不足,加上受旧的信用贷款操作程序影响,往往只注意对借款人自身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和偿还能力的审查,而忽视了对保证人主体资格的审查,在相当部分的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中,乡政府、乡政府职能部门、事业单位、未授权的企业分支机构充当了贷款保证人,由于保证人主体资格不合法,形成无效担保。  相似文献   

2.
<正> 担保是根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监督债务人履行债务,保证债权得以实现的一种法律手段。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为了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建立了贷款的担保制度。但现行的担保制度不够完善,有的手续不符合民法中有关债权得以实现的条款准则,以致无效担保时有发生。本文拟对信用担保与抵押担保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保证人主体资格须具备法定条件  相似文献   

3.
保证限额是评价保证人保证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授信业务审批的重要参考依据,CLPM系统中某保证人“测算的保证限额”小于零,反映其已经过度担保,一般不能再对外担保,但通过运行信贷信息查询系统发现,有许多保证人在CLPM系统中“测算的保证限额”为负值,有的保证人负值金额高达百亿元,这个问题使客户经理在进行客户担保评价时,以及审批入在进行保证授信业务审批时难以对保证人实际担保能力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4.
担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重要形式,但如果把关不严,将为信用社的健康发展造成诸多隐患。当前个别信用社在担保贷款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以保证人作担保时,对保证人的主体资格审查不严,担保流于形式。农村信用社往往只对借款人自身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审查,忽视了对保证人主体资格的审查,个别信用社的担保贷款中,出现乡政府、事业单位、未经授权的企业分支机构充当贷款保证人的现象,因保证人主体资格不合法,形成无效担保。二是以抵押物作担保时,对其法定要求不严,致使农村信用社的债权难以实现。如在抵押贷款发放中,对不动产抵押只就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单一设定抵押,造成借款人以同一不动产进行重复抵押。三是以存单等质押物担保时,由于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和管理的松懈,造成信用社贷款被诈骗,形成资金损失。四是对抵押物评估不规范。当前农村的评估市场尚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使抵押物的实际价值不足,造成信用社的债权难以追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象州县农村信用社,为了保证贷款高效、安全运行,普遍采用担保或抵押办法,但由于信贷人员业务素质等原因,实施担保、抵押贷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保证人不合法。有的信用社在办理贷款手续时,对担保人的主体资格不明确,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不具备担保条件而充当保证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形成无效担保。二是抵押物品不符合抵押条件或折价后不足以清偿所借贷款本息。三是担保的形式不合法。贷款到期,借款未能归还,向信用社申请延期。有的信用社在没有取得担保人同意的前提下,就给借款人办理延期手续。因为超过了原担保的时限,担保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导致担保合同对保证人无法律约束力,增加了贷款的风险程度。  相似文献   

6.
(一)银行贷款担保法律效力面临的主要风险 1.贷款保证效力不足形成的法律追索风险。 (1)新发放贷款使用不具备法定担保资格的保证人进行担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作为保证人”。因此,以不具备担保资格的保证人进行的担保,一旦新发放贷款逾期、欠息,银行将丧失对保证人实施法律迫偿的资格。……  相似文献   

7.
在实践中,有的银行为了确保债权的“万无一失”,为同一债权设置多重担保,如两个或多个保证人、抵押人,或者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等。但在主张担保权时,多个担保人往往互相推诿,滥用“抗辩权”,致使纠纷久拖不决,有的甚至导致时效及担保权的丧失。因此,弄清同一债权多个担保人的清偿责任和顺序问题,对于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8.
"保证"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但担保法中的"保证"具有其特殊的含义:保证是一种重要的担保方式,是指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以其名誉和不特定的财产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由保证人按照保证合同的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在保证法律关系中,提供保证的第三人为保证人.那么保证具有什么法律特征呢?  相似文献   

9.
在担保制度中,保障债权人利益是主要目的,但法律的公平价值又要求兼顾保证人的利益,因此不能忽视保证人的抗辩权。保证期间抗辩权是保证人抗辩权最基本的常态,应该对保证人保证期间抗辩权的行使、限制和完善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工程担保的概念 工程担保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由保证人向合同一方当事人(受益人)提供的,保证合同另一方当事人(被保证人)履行合同义务的担保行为,在被保证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由保证人代为履行或承担代偿责任的一种工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实行贷款担保已成为我国金融机构完善贷款保障机制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多种复杂原因,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担保贷款的风险仍然不小,无效担保问题十分突出.担保贷款的风险控制问题已迫在眉捷.本文就担保贷款风险的成因、特征及风险防范作初步探讨. 一、担保贷款风险的成因和特征 (一)担保人、担保物本身的风险 担保贷款的担保最终都要落实到担保人或担保物上,在日益开放的经济环境中,担保人、担保物本身也存在着风险,且不同的担保方式存在不同的风险.保证人可能会因其产品销售受国内外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变化影响效益的实现,使其担保能力在短期内增强或削弱,甚至自身难保;抵押、质押物可能会因市场变化、时间变化而升值或损耗、贬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的规定,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这里的保证人是指向债权人即贷款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履行或不履行借款合同所约定的义务时,由其代为履行或承担责任的保证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保证人一般是具有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公民个人。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作为保证人。国家机关除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以外,不得作为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除有企业法人的书面授权可以在授权范围内作为保证人对外担保以外,其他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均不得作为保证人对外担保。  相似文献   

13.
担保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当事人应当如何承担责任担保合同,即债权人与担保人之间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担保合同一旦被确认为无效后,首先应当明确的是,担保人不再按照担保合同的约定承担担保责任。因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无...  相似文献   

14.
一、担保贷款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担保贷款是指为保证借款合同的履行而设置的一项法律制度。农业银行的担保贷款和其他银行的担保贷款一样,实际上就是保证,是经济合同的担保形式之一。所谓保证,是保证单位与当事人的一方,达成的关于被保证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由保证人负  相似文献   

15.
完善贷款担保抵押制度之我见韦美林担保贷款是指借款方向农业银行提供符合法定条件的第三方保证人作为还款保证,借款方不能履约还款时,农业银行有权按约定要求保证人履行或承担清偿贷款连带责任的借款方式。抵押贷款是指借款方向农业银行提供财产作为还款保证,借款方不...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借款人、抵押人、保证人能提供相应的担保,而且担保相对借款金额是足值的,信贷资金安全就有保障。其实未必。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银行业现行担保贷款的问题及成因 我国银行业担保贷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有: 1、保证人无法人资格 我国<担保法>第二章第八条至第十条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性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未经法人书面授权的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  相似文献   

18.
担保作为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主要手段,其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物、权和人.即通常所说的抵押、质押和保证。这三种担保方式的贷款依次被称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其中.保证作为商业银行贷款担保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商业银行与保证人约定,当第一债务人不履行或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人的选择是商业银行保证贷款风险防范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保证贷款的实际情况,从银行内部控制角度提出保证贷款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朱克鹏  卢玉生 《新金融》2003,(7):40-43,27
担保体现了借款人第二偿债能力.在一个社会信用状况不很理想的环境下,借款人第二偿债能力的可靠性尤为重要.为使担保切实发挥第二偿债来源的作用,除按照贷前调查程序认真对担保人和担保物进行调查外,依法设立担保、确保担保有效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担保无效的法律风险基本属于可以控制的风险.只要严格依照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设定担保,除个别现行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问题外,基本可以防范担保无效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0.
《担保法》中所称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是银行贷款惯用的一种担保形式。为切实保障债权,有效规避风险,银行信贷实践中,经办人员必须熟谙贷款保证的各项法律规定,尤其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