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要性在审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凡 《审计月刊》2006,(4):26-27
一、在制订审计实施方案时,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由于“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是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审计人员在制订审计实施方案时,必须确定重要性水平。在这里,需要注意确定重要性水平及审计风险的评估是各自独立的两个步骤,不能混为一谈。下面分三步来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1、在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审计目的;信息使者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业务规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业务风险水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性质、金额、项目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2.
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目的是考虑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为了使审计人员在执行对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有必要充分运用好审计重要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卫国 《陕西审计》2005,(1):21-22
重要性概念对审计工作有重要影响,它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人员要对重要性进行界定,做出初步判断,并将重要性价值分配于各个项目,以此作为各个项目允许出现差错的最高额度。即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错报或漏报是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在准备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标准,评价所发现的问题是否重要,以此确定是否要作进一步的审查;在审计的终结阶段,  相似文献   

4.
重要性概念对审计工作有重要影响,它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人员要对重要性进行界定,作出初步判断,并将重要性价值分配于各个项目,以此作为各个项目允许出现差错的最高额度;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在准备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标准,评价所发现的问题是否重要,以此确定是否要作进一步的审查,并作相应的记录;在审计的终结阶段,  相似文献   

5.
审计重要性的中心问题是确定重要性水平。由于要考虑的不确定变量太多,确定唯一固定的重要性水平缺乏理论基础。实务中,需要注册会计师基于影响审计重要性的因素进行职业判断,并通过公布重要性水平来缩小不同群体的判断差异。  相似文献   

6.
孔小文 《审计月刊》2004,(11):10-11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是决定审计风险、检查范围和审计程序的直接依据之一。正确确定审计项目中的重要性水平,科学进行审计测试,是确保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对在审计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贷款项目时,如何运用重要性水平进行基本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审计重要性     
宋慧 《审计月刊》2004,(6):49-49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8.
曾灵 《新疆审计》2006,(5):46-47
一、重要性原则的意义和内容 由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会计必须运用合理的假设、判断和估计才能进行有效的核算。因此,现代会计报表不可能是绝对真实,而只能是公允反映。重要性原则就是会计师确定的一个会计报表中会计报表使用人对会计信息错报或漏报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是通过审计人员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来实现的。重要性标准有性质标准和金额标准两种。性质标准是确认各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是否重要的标准。它通常是由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自己以往的审计经验,从每项审计项目的实际出发,自主判断确定的。通常认为,“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现金和资本账户中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等等。  相似文献   

9.
审计署5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将审计重要性定义为: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重要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上述定义中,要求审计人员在判断重要性时,应当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特定环境,二是信息的使用对信息的需求,三是审计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夏伟 《审计月刊》2004,(10):20-21
审计重要性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正确确定审计项目中的重要性水平,科学进行测试,是确保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就如何实施审计重要性评价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我国新修订的《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也引入了该概念,本探讨审计重要性概念并揭示了审计重要性与会计重要性一致的原因,在我国国家审计中如何根据不同的审计类型确定重要性水平,如何在审计中运用重要性概念;当前运用重要性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重要性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借助重要性概念及由此衍生的一整套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人员可以规划审计工作、确定审计范围、设计样本规模、评价审计结果并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本拟从实用的角度介绍重要性概念及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为了帮助读理解,作拟用案例演示其运用。鉴于篇幅和所介绍知识的限制,案例内容到样本规模确定以后就停止(续将介绍样本审查及其评价,这涉及抽样知识)。  相似文献   

13.
王磊  张海晓  姜力琳 《价值工程》2009,28(7):158-160
随着审计不断发展,审计重要性逐步引起人们重视。重要性水平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始终,对于科学地制定审计计划、确定抽查的样本规模和提出审计评价意见都有重要影响。如何恰当理解和应用重要性水平对于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至关重要。在审计过程中,能否做到合理地确定审计的重要性水平,直接关系到审计是否能够得以顺利地实施。  相似文献   

14.
《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第十三条规定: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认为会计报表中可以出现而又不致影响报表使用者作出决策的最大错报数额,从而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但是,在审计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对重要性理解存在偏差,对重要性水平的评估认识不足现象时常发生,使得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的确定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目标的实现。以下笔者就如何合理评估审计重要性水平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中,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本文拟就如何认识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谈些看法。 一、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的区别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如果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与漏报的程度,这个程度是指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  相似文献   

16.
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初步确定被审计会计报表中所包含的错报、漏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全面反映的正确理解所确立的“临界点”。在进行符合性测试、编制审计计划、评价审计证据和发表审计意见时,确定总的重要性金额成了重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国家审计署为了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相继发布了第5、6号令,其中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确定与审计风险评估问题,成为审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的新课题。为此,我们根据3月份审计署在苏州举办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培训班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审计机关审汁重要性水平和风险性水平的计算和运用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重要性水平时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和自身专业判断作出适当的选择。一般来说,在实际工作中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作出判断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朱红 《财会月刊》2005,(4):50-51
在审计实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是一项十分复杂且具有风险的专业判断。重要性水平确定得太高,虽能提高审计效率,但可能因缩小了审计范围、减少了审计程序以及未能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导致较高的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确定得太低,虽能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但可能因扩大了审计范围、增加了审计程序而使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降低。笔者认为,审计质量是第一位的.当注册会计师遇到多个可供选择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选择较低的重要性水平。  相似文献   

20.
赵云青 《审计月刊》2005,(11):24-25
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重要性水平的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结合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的特点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