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较有实力的企业每年都要引进一批大学毕业生,然后像“宝”一样进行培训,希望他们成长为企业未来的顶梁柱。而每年新进员工的离职率之高又让不少企业头疼。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往往呆上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跳槽高峰期。因为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思想难免偏于理想化,而工作后会发现现实并非想像的那么完美,容易出现心理落差。这当然与大学生对社会、对企业了解不充分,思想不够成熟有一定关系,但是企业对新员工初期的培训方式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不同的培训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好的培训方式能引导帮助大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企业,进而留住他们的心!海尔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名牌企业,每年招录上千名大学生,但是离职率一直很低,离开的大部分是被淘汰的 (海尔实行10/10原则,奖励前10%的  相似文献   

2.
较有实力的企业每年都要引进一批大学毕业生,然后像“宝”一样进行培训,希望他们成长为企业未来的顶梁柱。而每年新进员工的离职率之高又让不少企业头疼。海尔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名牌企业,每年招录上千名大学生,但是离职率一直很低,离开的大部分是被淘汰的(海尔实行10/10原则,奖励前10%的员工,淘汰后10%的人员),真正优秀的员工多半会留在企业。那么海尔是怎样进行员工培训的呢?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企业》2004,(7):50-51
较有实力的企业每年都要引进一批大学毕业生,然后像“宝”一样进行培训,希望他们成长为企业未来的顶梁柱。而每年新进员工的离职率之高又让不少企业头疼。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往往呆上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跳槽高峰期。因为初人社会的年轻人思想难免偏于理想化,而工作后会发现现实并非想像的那么完美,容易出现心理落差。这当然与大学生对社会、对企业了解不充分,思想不够成熟有一定关系,但是企业对新员工初期的培训方式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跃军 《大众标准化》2004,(12):35-35,i003
较有实力的企业每年都要引进一批大学毕业生,然后像“宝”一样进行培训,希望他们成长为企业未来的顶梁柱。而每年新进员工的离职率之高又让不少企业头疼。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往往呆上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跳槽高峰期。因为初人社会的年轻人思想难免偏于理想化,而工作后发现现实并非想象的那么完美,容易出现心理落差。这当然与大学生对社会、对企业了解不充分,思想不够成熟有一定关系,但是企业对新员工初期的培训方式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留”不住的应届生 对于大多数应届生来说,初入职场的第一年并不轻松——他们必须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和心理转变,否则很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同样,对企业HR来说,这段日子也格外难熬,除了要完成相关的适岗、培训任务,更要有强大的内心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新员工闪辞.根据《2016应届生能力画像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的数据,2015年度应届生离职率高达24.8%,远超国际公认的18%离职率警戒线.不仅如此,在受访应届生中,愿意留在同一家企业工作超过一年的比例不足1/4,结合24.8%的离职率来看,即使有超过半数的应届生留在了企业,但他们跳槽的心依然是那么火热(见图1).  相似文献   

6.
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的实践证明,如果公司给员工提供有目的培训课程,就会减少员工的抱怨,并且离职率也会降低.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每1美元培训费可以在3年内实现30美元的生产收益.因此,要想使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企业必须把内部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硬指标.那么,国外一些企业又是如何开展培训工作的呢?  相似文献   

7.
"90后"应届毕业生群体具有自身的新特质,他们目前已经成为各企业的新员工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90后"应届毕业生入职培训工作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面对新要求和挑战。通过开展培训项目化运作,加强培训需求调查、提高培训针对性与适应性、增加具有行业、企业特点与色彩的"我是华北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培训项目和建立入职培训体系,采取"入职期望"量表量化培训评估等方式,对提高"90后"毕业生入职培训效果进行了探索,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作为企业与学校直接建立的合作模式,极具创新性,在各大中专院校等职业学校得到较好试行.但由于常见的传统校企合作方式单一,校企双方合作深度,广度不足,其合作成果的局限性,限制传统校企合作方式被大范围实行,致使校企合作模式对于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的作用未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发挥.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校企合作新模式,通过企业入驻校园促使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从而降低应届毕业生就业成本与求职风险,开拓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思维,积累创业经验,同时降低企业员工培训,招聘成本与员工短期离职率.  相似文献   

9.
数字圈点     
《人力资源》2012,(8):93
18%调查统计显示,2011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第一年的流失率是18%,远远高于平均离职率。据调查,高离职率的背后,是他们对薪酬和职业发展的不满。有83.3%的企业表示2012年将给员工进行调薪,仅有4.2%的企业表示不会加薪。而会给2011年招聘的应届生调薪的企业占到57.8%,尚有21.9%的企业明确表示不会给2011年招聘的应届生涨薪。(新闻晨报)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大潮中,企业往往不予重视应届大学毕业生入职培训,认为其与新员工入职培训差别不大.这给毕业生们带来不少的入职困扰,同时也给企业以后的用人风险和运作弊病埋下了伏笔.本文剖析了毕业生入职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初进职场毕业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从入职培训中的准备、实施、评估等几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应届毕业生是企业新员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今,到岗才几个月的大学生纷纷"跳槽"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此社会上有不少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的这种行为是"极不负责任"、"极不守诚信"的,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不能把责任单方面推给大学生.姑且不论谁是谁非,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这不仅是人才流失,还会加大企业成本,更严重的还可能打乱企业的某项商业计划,甚至导致计划的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2.
做好新入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而又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需要企业各个方面密切配合。如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是企业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点,企业都非常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而每年从各大专院校吸收毕业生则是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途径。那么,企业如何做好新入职大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尽快融入企业,为企业作出贡献呢?  相似文献   

13.
马楠 《河北企业》2013,(1):48-48
<正>培训是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的一项重要形式。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经过培训的员工是企业的资源,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是企业的负担。"摩托罗拉公司也曾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每在培训上投入一块钱,就能给企业带来三十块钱的回报。正因为培训具有可观的投资回报率,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培训,加大员工培训力度。但是,在企业看到培训收益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培训当中存在的风险,并进行防范。一、培训风险分析(一)培训风险的含义1.培训。培训,是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备完成现  相似文献   

14.
为了避免"替他人做嫁衣"的无奈,在新进大学生员工身上,企业需要做更长远和更明智的打算。H公司每年都会有大学生招聘计划。虽然公司吸引优秀毕业生加盟之后,在如何促使他们在企业里稳定、长久工作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结果却并不理想。根据对近几年大学生入、离职情况的汇总统计,该公司发现,每年员工的流失率都达到35%以上,2009年度甚至达到100%。通过对离职大学生的去向分析,H公司发现,在一年內离职的大学生多数是因  相似文献   

15.
“90后”应届毕业生群体具有自身的新特质,他们目前已经成为各企业的新员工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90后“应届毕业生入职培训工作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面对新要求和挑战.通过开展培训项目化运作,加强培训需求调查、提高培训针对性与适应性、增加具有行业、企业特点与色彩的“我是华北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培训项目和建立入职培训体系,采取“入职期望”量表量化培训评估等方式,对提高“90后”毕业生入职培训效果进行了探索,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丽 《上海企业》2007,(12):51-53
近年来我国IT业发展速度迅速,但是雇员离职在IT业中比较频繁,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根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5年的调查显示,上海市的IT行业2004年的员工离职率超过10%的企业占79.3%,有一半企业员工离职率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人高离职率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琳琳 《人力资源》2007,(21):70-72
据太和顾问2006年的员工离职率调查显示,企业员工的主动离职率为12.4%,而房地产等竞争激烈的行业,这一数字则达到14.7%——看似"黄金满地"的行业,为什么员工的主动离职率却会远高于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找工作难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但同时,进入企业不久的年轻大学毕业生跳槽却非常频繁.如何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企业中的这些年轻大学毕业生离职率,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远 《现代企业》2014,(10):55-56
大学生从大学毕业到就业工作是从学业生涯到职业生涯、由理论向实践发展的重要过程。特别是毕业后的第一年,大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职业,是否会存在职业适应困难?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今后工作的满意度和职业的认可度。那么,作为用人单位的主体――企业,如何帮助新入职大学毕业生更好地适应职业?目前,企业都为新员工开展了哪些上岗培训?这些培训真正起到什么作用?新入职大学毕业生又是如何看待的?为此,我们对100位来自广州民营企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着不同的专业,但绝大多数都是从事普通的文职、行政管理、一线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20.
九州 《中外管理》2008,(5):114-114
海尔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名牌企业,是怎样进行新员工培训的?第一步:使员工把心态端平放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