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文章评估了价格支持政策对不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平均效应与动态效应,并测度多种价格支持政策的交叉政策弹性。[方法]基于1998—2016年实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省份面板数据,设立对照组,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SM DID)评估价格支持政策平均效应与动态效应,并构建粮食作物供给反应(Nerlove)模型测度价格支持政策的交叉政策弹性。[结果](1)价格支持政策对水稻、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具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按大小依次为玉米>水稻>小麦,对大豆播种面积变化影响不显著; (2)价格支持政策持续时间越长,对水稻、玉米播种面积增加的推动作用越大,对小麦播种面积增加的推动作用较为稳定; (3)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变化主要来自自身价格支持政策,水稻播种面积变化除了受到自身价格支持政策影响外,还受到其他作物政策影响,大豆播种面积变化对玉米临储政策反应敏感,对自身价格支持政策反应不敏感。[结论]在制定粮食政策时既要区分政策及其持续性对不同粮食播种面积变化的影响差异,又要注意在同一地区实施多种粮食政策时,可能对不同作物产生交叉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小麦供给反应研究——基于小麦主产省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Nerlove供给反应模型测算了1998—2008年我国主产省份小麦播种面积对小麦价格、生产成本以及替代作物价格的反应程度。研究表明,在短期内,小麦播种面积对小麦价格和替代作物价格变动的敏感性不强,长期内小麦播种面积能够针对小麦价格以及替代作物价格变化做出反应;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程度比小麦价格影响程度小。因此,政府应在稳定农资价格的基础上,保持小麦托市收购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稳定生产者预期,防止小麦生产剧烈波动;在制定小麦及其替代作物扶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影响,避免政策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3.
玉米已成为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同时玉米在主要粮食作物中比例也不断攀升。文章利用2003~2010年河北省农户玉米种植的动态面板数据,建立了农业供给反应(适应性预期)模型,采用广义矩阵估计方法(GMM),对影响河北省9个县534户农民的玉米供给和调整的价格、政策以及气候等因素进行了动态面板实证分析和相关探讨。基于农户玉米生产供给反应模型的理论框架,推导出研究所采用的动态面板适应性预期模型。结果表明,首先,河北省农户的玉米种植面积对于价格变化很敏感,玉米种植面积的长期价格弹性较大。其次,补贴政策对于农户种植玉米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农户对于补贴额的反应程度很小。再次,生产成本投入增加会制约河北省农户玉米种植。最后,降水对于保证玉米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稳定玉米价格、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水利基础设施补贴力度对于保证河北省玉米生产和供给会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吉林省是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大省,吉林省玉米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价补分离”政策(既市场化收购+补贴)。在玉米价格逐步市场化的形势下,为探究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方法]文章利用1985—2015年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玉米平均出售价格、玉米的物质成本投入、玉米与大豆的每667m2收益比值、玉米与水稻的每667m2收益比值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运用Nerlove模型,测算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对价格、物质成本、与大豆和水稻的每667m2收益比值的供给反应。[结果]吉林省玉米的短期供给弹性为049,长期供给弹性为063,短期供给弹性和长期供给弹性均小于1,缺乏弹性,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迟钝。[结论]提出完善农业耕作制度,推进玉米目标价格制度改革,优化玉米收购市场结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受玉米近年来价格维持高位的影响,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提高,同时,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也为玉米播种面积的增加打下了基础,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2011年河南省玉米播种面积或达到4430万亩,将较去年增加30万亩,为河南玉米丰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我国玉米供需形势变化需要国内玉米供给适时作出调整,通过分析玉米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其背后的农户行为,为国家制定政策并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玉米种植决策提出建议。方法 文章利用2008—2019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省级玉米播种面积和出售价格的面板数据,加入替代作物比较效益和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虚拟变量,基于Nerlove 模型对玉米供给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1)东北地区玉米短期缺乏价格供给弹性,长期则富有弹性;(2)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短期内具有一定的刚性;(3)玉米与大豆、水稻的比较效益是影响东北地区农户玉米种植决策的重要因素;(4)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 短期内仅通过市场价格变化调整玉米供给能力有限,还需要一些配套支持政策及时引导农户调整种植决策;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后要加快建立优质优价机制,引导农户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玉米品种从而增加种粮收入;通过加大“两区”政策支持,将土地、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提升优势产区产能。  相似文献   

7.
河南玉米:产量与需求紧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2011年河南省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增加。年初至新玉米上市前市场供求偏紧,价格持续攀升,新粮上市后价格有所回落,市场运行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受饲料、养殖业旺季推迟影响,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出现小幅振荡,总体走势以回升态势为主。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中等玉米出库价格为1070元/吨,吉林长春地区玉米出库价格为1110元/吨,辽宁省辽宁地区玉米平仓价格为1200元/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玉米出库价格为1180元/吨,河南省郑州地区玉米出库价格为1200元/吨,山东省烟台地区玉米到厂价格为1200元/吨。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发展环境将日趋好转,市场行情有望全线飘红,具体分析如下:市场供应主体缩减,促进价格稳步走强2004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450万公顷,接近于1996年和2002年的播种面…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玉米种植中,旱地玉米播种面积较广,约占总播种面积的2/3。旱地玉米产量对我国玉米总产量有着重要影响。简要分析了旱地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仅次于稻和麦.玉米在我国栽培历史已接近五百年,在长期的栽种过程中,对栽培技术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不断改进和推广种植技术不但可以提高玉米的质量、产量、粮食储量,还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玉米种植技术以及如何加强和推广玉米种植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Nerlove供给反应模型和2SLS估计方法测算了1999—2012年我国12个玉米主产省份单产和种植面积对价格的反应弹性,并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考察粮食市场化政策、城镇化以及技术进步因素对玉米供给的冲击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玉米主产省农民对玉米种植面积的调整存在一定的时滞性,而对单产进行调整可以立竿见影;玉米生产"高成本"长期削减着粮食市场化政策的增产效应,国家可以通过完善价格扶持政策控制生产成本的非理性上涨;农业技术进步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因素,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主产省农民应该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土地资源利用的技术效率,保障玉米供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从供应弹性的视角看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Nerlove模型,利用1978—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和棉花等六种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原因。结果表明,上期供应和上期自身价格是影响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主要因素,价格变动对农产品供应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因品种、地区及时间跨度而异;大部分农作物在主产区的生产短期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不如全国总体显著,粮食作物短期供应弹性小于经济作物。在上期供应、作物自身上期价格等因素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小麦、玉米和油菜籽的长期供给表现出更大的弹性,而稻谷、大豆和棉花的长期供应弹性较低。不同作物的供应弹性差异从供应反应的视角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吉林分部玉米分析师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可能会减少,今年国内玉米价格预计会上涨。 此份报告称,即使玉米产量和播种面积可能减少,但2003年的出口预计仍将保持强劲。这份报告并  相似文献   

14.
2017年中国稻米市场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谷是我国第一大口粮消费品种,全国有60%人口以大米为主食.2016年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虽略有减少,但仍处于历史高位,高价格、高产量、高收购量、高进口量的局面仍未改变,库存量进一步增加.预计2017年,由于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下调幅度较小,与玉米等作物相比效益相对较好,播种面积和产量仍将进一步增长,消费走弱,进口减少,供给大于需求较多,库存增加;市场价格将呈先走高,后逐步下降的走势,稻强米弱、粳强籼弱的格局稍有缓解.  相似文献   

15.
一、吉林省春播生产情况 (一)播种面积与品种情况 根据吉林省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2014年,全省主要粮食品种播种面积为7800万亩以上.其中:玉米播种面积5800万亩以上,水稻插秧面积1200万亩以上,大豆和杂粮800万亩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调查显示,全省多数县(市)主要粮食品种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只有松原前郭县花生产区部分农户由于上年花生亏损改种玉米,白城地区洮南市由于今年春季土壤墒情好,适宜大田作物,有农民将绿豆改种玉米,但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6.
一、播种面积稳步增加,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据最新调查,2006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加3%以上.由于总体气候状况良好,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预计亩产比上年略增,总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中国411个县的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目标价格制度对大豆播种面积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背后的政策机制。对政策改革效果的评估发现:尽管目标价格低于根据大豆和玉米间合理比价推算的价格水平,在2014年(即目标价格制度推行的首年),改革仍使试点地区大豆播种面积在上年基础上显著扩大了11.4%;但是,2015年,试点地区大豆播种面积较上年显著减少了20.5%。政策机制分析表明:目标价格制度的实施可减少原临时收储政策下政府补贴的中间"损耗",把相应的收益转移给豆农,提升豆农的种豆预期收益;并且2014年的目标价格高于上年临时收储价格,进一步刺激了试点地区豆农在该年扩大大豆生产。这两种效应共同导致了他们在改革首年增加大豆播种面积。但是,目标价格制度下的种豆收益远未达到2014年播种期豆农的预期,豆农从种豆损失中汲取"教训",对种豆收益预期进行调整,于2015年大幅减少了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猪肉价格周期波动一直是困扰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文章研究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稳定猪肉市场价格的效果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如果玉米、生猪和猪肉市场之间存在着价格波动传导机制,那么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就可以通过稳定玉米饲料价格来缓解猪肉市场价格波动,因此应用非对称BEKK-MGARCH模型和DCC-MGARCH模型研究玉米、生猪和猪肉市场之间的价格波动传导机制和动态关联程度。[结果](1)生猪和猪肉市场对负向冲击的反应程度明显高于对正向冲击的反应程度,即存在非对称价格波动传导效应;(2)玉米(生猪)市场与猪肉市场之间存在着双向价格波动溢出效应,表明降低玉米和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水平有助于稳定猪肉价格,因此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可以起到稳定猪肉价格的效果;(3) DCC-MGARCH模型的估计结果也支持上述结论,同时发现玉米市场政策调整和重大外界冲击会降低玉米和生猪(猪肉)市场之间的动态关联度,从而削弱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的实施效果。[结论]减少玉米市场不必要的政策干预,提升应对重大外界冲击的能力可以提高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稳定猪肉价格的效果;缺乏...  相似文献   

19.
目前2005/2006年度的玉米市场走势已基本完成。在本年度里,玉米品种可谓大放异彩,从刚上市时的全国平均1160元/吨涨到当前的1405元/吨,涨幅高达17.4%,市场交投人气在农产品市场里一枝独秀。而随着2006年新产玉米的上市,市场关注的焦点也开始逐渐转移,新玉米上市后,其价格走势将如何运行?干旱天气难撼2006年玉米丰产预期四川、重庆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销区,但今年的干旱天气对两地玉米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重庆地区今年玉米产量至少减少20%左右,减产数量在40万吨以上。今年四川省玉米播种面积1700万亩左右,其中300万亩夏玉米几乎全部绝收,大约…  相似文献   

20.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处于12月6日正式发布2006年我国主要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最新预测数据。2006年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为2750万公顷,较2005年增长69万公顷,增幅为2.6%。玉米产量预计为1.42亿吨,较2005年的1.39亿吨增长263万吨,增幅为1.9%。2006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920万公顷,较上年增长37万公顷,增幅为1.3%。稻谷产量为18074万吨,较上年的18060万吨略增。主要原因是四川、重庆和湖北等稻谷产区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干旱和病虫害,单产水平同比下降,影响了年内稻谷的增产。2006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27万公顷,较上年的2279万公顷增长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