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固定收益平台报价与国债收益率曲线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收益平台是上交所于2007年正式起用的又一债券交易系统,本文通过对平台报价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发现:固定收益平台报价与银行间最优报价的差异较小;固定收益平台报价收益率与全市场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为接近;在没有平台报价数据的情况下估计的全市场收益率曲线较正常值发生了一定幅度的偏差,并据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和流通已在金融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国债的利率是国债交易的核心。本文的研究主要对象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国债所形成的收益率曲线。通过三次多项式模型来拟合我国的国债即期收益率曲线,分析了国债收益率曲线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并探讨了债券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利率互换收益率曲线的构建及实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互换收益率曲线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市场基准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国外发达市场上,互换收益率曲线建模方法已发展得相对比较完善。但在国内,由于缺少金融期货等交易品种,因此曲线建模还不能完全照搬国外做法。在系统地阐述了曲线的构建方法以及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结合中国市场实际,利用有关市场数据,对人民币利率互换收益率曲线进行了实证模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随机抽取的个股收益率数据和铜期货价格为金融资产价格代表,利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性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对国债收益率在我国基准利率体系中的参考程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02年1月至2010年2月我国通货膨胀率月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是否有助于预测通货膨胀率。实证结果表明:当资本市场属性占主导地位时,国债收益率曲线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下,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测能力较强;当货币市场属性占主导地位时,国债收益率曲线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下,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测能力较强。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双重属性,并且其资本市场属性呈时强时弱的变化态势,导致该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市场属性也不稳定,进而出现预测能力随货币政策工具与市场属性匹配程度而改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概括了1981年至2003年我国发行国债所引起的债务负担情况,并分析了国债利率与债务关系的相关理论模型。然后在推导多马国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自1981年以来国债发行利率对债务稳定性的影响的定量关系。分析表明:当国债利率高于经济增长率时,国债所引起的债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析,发现中短期债券收益率比长期债券受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替代市场的影响更大。货币供应量对各期债券收益率的实际影响与理论影响不同。中短期债券更多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中长期债券则更多受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债市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正严重阻碍着把国债市场打造为核心金融市场的努力。本文选取上证所交易的十种国债,通过对他们在央行最近一次调整存款利息前后,价格与收益率关系表现的实证检验,得到了国债实际价格变动显著偏离理论值的结论,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背离根源于国债市场的结构性顽疾。最后,从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供给的角度,从交易标的、交易主体和市场联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国债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2008-2016年中国城投债分布规律的统计研究,定量分析地方国有企业非含权固定利率城投债发行利率受其发行方式、有无担保、城投债级别、行业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6年城投债平均发行利率呈下降趋势;(2)就公募发行而言,2014-2016年全行业地级市城投债发行利率平均高于省级38个基点,地级市高于县级市16个基点,县级市债券平均高于省级21个基点,具有地级市最高、县级市次之,省级最低特点;(3)就私募发行而言,2015-2016年地级市发行利率平均高于省级32个基点,县级市平均高于省级37个基点,县级市与地级市没有明显的统计规律,省级最低;(4)公募发行利率低于私募。近三年省级公募发行利率平均低于私募118个基点、地级公募平均低105个基点、县级市公募平均低119个基点。定量化研究成果对债券估值实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Jan Marc Berk 《De Economist》1998,146(2):303-320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the yield curve with respect to future inflation as well as future real economic activity is discussed. Both theoretical arguments and the empirical validity of these arguments are reviewed. The empirics favouring the yield curve as leading indicator for inflation is not found to be entirely convincing. The curve possesses information content, but it is difficult to empirically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effects on real interest rates and future inflation. The yield spread is a stable leading indicator for future real economic activity, but there are several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s of this (positive) relationship, depending on the nature of shocks hitting the economy and the behaviour of prices in the economy. The proper reaction of monetary policy could differ among these interpretations. All in all, care should be taken in using the yield curve as information variable for monetary policy. 相似文献
14.
15.
1996年至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八次降低存款利率。根据利率政策原理,利率上调,存款增加;利率下调,存款减少。但结果却是利率的连续降低并未对居民储蓄有多大影响,我国居民储蓄仍在稳定地增长。制度政策、实际报酬、货币流通、投资渠道、消费信贷、年龄结构、传统习惯等因素,是造成我国利率下调反而储蓄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我国债券基金的发展迅速,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末期,各种经济因素出现一定不确定的情况下,债券型基金总体仍然表现良好。通过对债券基金投资绩效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债券基金和股票等其他理财方式投资效果的差异,也有助于投资者更科学地评估基金公司的投资效益。本文介绍了詹森指数、夏普指数等基金绩效评价指标,并针对我国债券型基金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证券市场属于新兴资本市场。所以从实践来看,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会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其传递路径主要通过对投资者心理产生作用,进而会影响到投资者价值与价格的比较判断,最终导致证券市场的非正常波动。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最小二乘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公布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投资者心理指标的变动与证券指数有显著的相关性,而货币政策的调整幅度、虚变量市场状态对应的P值大于对应的显著性水平α,显示货币政策信息公布时点及调整幅度在市场处于牛市或熊市下不能一致性地产生溢价收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