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作用由"基础性"转变为"决定性",使市场与政府的边界问题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市场与政府的边界理论进行梳理,用边界理论分析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通过将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进行比较,指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作为提高外资企业进驻效率、加速转化政府职能及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是厘清市场与政府边界的"抓手". 相似文献
5.
6.
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正式挂牌,一系列促进改革的制度也随之出台。一改以往改革实验区的模式。舍弃政策优惠,寻求制度改革。自贸区提出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旨在扩大投资领域开放,利用开发倒逼制度改革。这种模式能否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改革曙光。更重要的是能否引入现今日益重要的税费改革?取决于行政体制改革及法制建设如何落地,以及配合这些措施的监管体制的完善程度。本文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与税费改革关系出发分析清单模式引入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立正面负面清单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市场三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其三者间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以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为出发点,指出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并简要分析了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海自贸区2013版负面清单运行半年有余,对国内外积极效应显著。而其内涵亦随着实践推进而不断变化,故重新定位其地位,审视其意义,细化扩大服务业开放、提升政府管理透明度、兼顾产业保护与国家安全之清单修订三原则,同时探索建立配套的负面清单管理协调机制、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以期为2014版负面清单修订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规定企业“只能做什么”和规定企业“不能做什么”,两者相比,显然后者更能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负面清单”管理这种与国际接轨的做法符合市场规律,同时也能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5.
16.
17.
文章通过考察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美新自由贸易协定以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总结国际规则下金融业负面清单设计的主要特点和经验,比较当前国内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业负面清单与国际协定的主要差距,尝试分析国内负面清单保守编制做法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自贸试验区三周年后,为有效对接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自贸区需要编制一份更全面反映金融开放现状、更符合国际规则的金融业负面清单。 相似文献
18.
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对中国现行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影响深远,一方面有利于突破现有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瓶颈,另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的外资监管与风险防控能力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降低进一步开放带来的监管风险,为保留根据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外资政策的灵活性,中国需要在缔结中美BIT之前通过统一内外资法律、制订专门的外资管理法、完善外资准入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规范化与制度化反垄断审查工作先行改革与完善国内外资管理体制,予以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试点政策作为市场准入管制放松的准自然实验,构建交叠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市场准入管制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排除同期重大政策干扰、缓解自变量识别以及考虑不可观测因素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渠道在于改善要素市场配置效率和促进产品市场竞争。在改善要素市场配置效率渠道方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得益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和金融市场抑制的矫正。异质性检验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在市场分割程度严重、地方保护水平和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研究表明降低市场行政准入壁垒对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