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目的:分析美国为保护湿地而创设的湿地交易补偿制度,为中国湿地保护具体制度设计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美国湿地保护交易制度是为缓解湿地流失而设立,由开发者购买替代湿地实现对开发活动带来的湿地生态损害的补偿,交易制度刺激了替代湿地的营建,保持了美国湿地数量动态的平衡。研究结论:中国可借鉴美国经验实施对湿地的生态补偿;交易手段在中国湿地保护中有发展的空间;湿地交易可以实现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中国湿地保护从长远看应该是政府和市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湿地缓解银行是美国实现市场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补偿的有效方式,在运作过程中通过湿地"信用"的交易实现对湿地生态系统损害的事前补偿。这一类似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制度,使得开发商能够直接购买"信用"完成补偿要求从而获得开发许可,湿地银行建设者以专业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建设湿地"信用"并通过交易获益,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和监管制度,调动了第三方资本与技术参与生态补偿的积极性,实现了生态补偿目的。启示:为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我国应继续夯实相关制度和法律基础,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和考核评估制度,建立生态补偿和保护长效机制,积极引入第三方资本和技术,营造良好的生态补偿市场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叶浩然 《水利经济》2016,34(2):36-40
在湿地补水的社会实践中,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成为解决相关地区之间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的有效方式。对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并从补水方案、湿地补水补偿关系、生态补偿标准、生态补偿方式和分担分配等四个主要方面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从法规体系、资金保障、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和协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福建省湿地概况及其保护现状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试图为构建完整的福建省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提供参照。[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借鉴、归纳总结,从法律机制建立原则、法律机制构建内容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措施等3个方面构建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及分析其效用。[结果]发现当前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立法理念不准确;(2)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3)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护不完整。[结论]福建省在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构建方面尚处于薄弱阶段,无法达到为福建省的湿地保护以及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提供法律保障的程度。并对此提出3点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2)明晰权责;(3)明确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5.
湿地生态补偿及其运行机制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洞庭湖区为例,在分析生态补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探讨洞庭湖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基于典型案例研究的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域自然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地带,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湿地生态补偿是保护湿地资源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依据湿地生态补偿相关理论,分析湿地生态补偿典型案例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确定湿地资源权属,出台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及建立合理的湿地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建立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的内涵及理论依据,提出了湿地生态补偿原则、补偿范围、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补偿资金来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草原生态补偿对维护草原生态安全,推动草畜平衡,促进农牧民增收和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达国家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对促进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实现草原保护与利用平衡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方法]文章梳理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部分欧盟国家在草原生态补偿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实践,总结分析共性特点,借鉴有益部分提出我国草原生态补偿的建议。[结果]为促进草原生态安全,同时保障农牧生产者的利益,发达国家主要从资金、技术、市场(保险、税收)等方面开展了草原生态补偿,具有长期性、完善性、弹性和差异性、协调性、多元化、联合性、严格性等特点。[结论]针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内容措施和标准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保障机制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从发达国家经验中,得到提升法治地位、科学确定生态补偿制度、构建市场化多元化融资机制、健全监管体系和加强科技支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等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碳交易市场设计支持森林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碳交易等市场机制补偿林业生态建设,可有效解决财政机制下生态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供需"不挂钩"的弊端,并基于此探索生物多样性银行、生态产品标签等其他市场化补偿机制。本文分析新西兰、澳大利亚国家碳市场补偿林业生态建设的制度设计,总结其合法性基础、关键运行机制及特色补偿政策,并比较国内6个省份试点碳市场在市场化补偿机制方面存在"接口单一和上限控制"的双重限制、林业碳汇场外项目级参与单一补偿模式等主要弊端。最后提出修订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突破5%碳抵消限额限制、增加国家财政如碳税或配额拍卖收入返还对已有森林保护活动付出机会成本的补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滨湿地是重要的湿地资源,也是重要的环境资源.盐城海滨湿地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淤泥质海滨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生态补偿是保护海滨湿地资源积极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对盐城海滨湿地资源生态补偿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并以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为依托,建立盐城海滨湿地生态补偿核算公式,计算得出2007 年应对盐城沿海滩涂湿地需生态补偿2...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塑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优美生态环境、向国内外展示城市的崭新形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上海市三大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即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和加强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湿地资源类型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沙市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淡水湖泊,草本沼泽等自然湿地类型;水库、拦河坝、水电坝,淡水养殖池塘,农用池塘、小型水池,废水处理场所,城市景观水面和娱乐水面,灌溉用沟、渠等人工湿地类型.长沙市湿地生态系统不仅为长沙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生产生活用水和动植物产品等多种资源,同时还是诸多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湿地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的...  相似文献   

13.
吴上 《水利经济》2016,34(6):55-58
非自愿移民贫困已成为深刻影响家庭生计、社区重建、社会稳定的特殊问题。以制度结构论、文化心理论、网络资源论为分析框架,对非自愿移民致贫根源与脱贫路径的相关成果进行系统归纳和梳理,识别出政策设计及执行、心理调适及融入、资源动员及整合等3项影响移民贫困的关键要素,指出应当构建起政府、移民、社区及其他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的贫困治理体系。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挑战在于非自愿移民贫困的测度困难和治理滞后,因此加强跨学科比较的理论研究和精准化治理的实践探索是未来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辉 《水利经济》2005,23(2):12-16
针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利用水平不高,湿地垦殖强度大,湖泊调蓄功能下降,湿地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从经济学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特征。研究表明:控制人口总量,退田还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避洪耐涝型湿地特色产业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协调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是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寿光市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寿光市湿地资源包括巨淀湖、人工芦苇温地和大面积滩涂;湿地开发中存在巨淀湖生态环境退化、人工芦苇湿地的结构简单、功能发挥不充分、滩涂开发中生态意识薄弱及湿地系统的有机联系不密切等问题;提出了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开展巨淀潮湿地恢复工程和湿地农业生态工程、完善人工芦苇湿地系统、滩涂开发中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抓、营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梳理和阐释我国湿地保护法治建构的内在逻辑与发展向度。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我国湿地保护法治历经了从“抢救性治理”到“全面性治理”再到“整体性治理”的建构历程,湿地保护法治的功能随之不断嬗变,在规范面向上表现为“要素保护—功能保护—系统保护”的递进完善,在实践面向上表现为“利用管理—保护管理—安全管理”的辩证发展。(2)鉴于环境增益、绿色发展与生态安全的战略需求,我国湿地保护法治需要超越“人域法”规范的内生困境、复归法益保障的价值偏离、补强风险防控的规制局限。(3)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旨归,湿地保护法治应以形塑人际同构的秩序性、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风险防控的调适性为功能指引。研究结论:面向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湿地保护法治向协同性与适应性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理性与生态理性的良性互动,推进湿地保护与湿地利用的规范共进,寻求风险规制与风险适应的制度同构。  相似文献   

17.
河流洪泛湿地的功能特征及综合开发利用--以向海湿地为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向海湿地为例,分析了典型的河流洪泛湿地的功能特征,即蓄洪防旱,调节径流,控制洪水,净化过滤污染物,为珍稀生物提供栖息地以及巨大的初级生产功能等。为综合开发利用河流洪泛湿地资源,提出了先获取湿地要素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再做好综合开发示范,调整,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19.
湿地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而枣庄市台儿庄区湿地面临着面积萎缩,水质污染,泥沙淤积等威胁;通过对湿地产生威胁的原因分析,提出保护湿地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