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必须予以处置。熔融固化处理是安全的处理方法,但飞灰熔融过程中有有害物质挥发,造成二次污染。对在高温下飞灰中的重金属(Pb、Cr、Cd)和SO3、Cl的挥发情况进行了研究,采用动态热重—红外—差热分析对飞灰在升温过程中物质的分解挥发情况进行了动态跟踪。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依然比较严重,必须进一步强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控制,有效防控涉重金属环境风险。本文结合具体案例,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对锌污染土壤进行修复试验,然后开展修复效果评价。经实践验证,土壤中锌浸出量远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的Ⅲ类标准限值,达到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垃圾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先将绿矾溶液与飞灰混合后氧化稳定飞灰中的重金属,然后将处理后的飞灰与水泥混合、养护,使焚烧飞灰在双重稳定化的同时,得到的水泥砌块浸出浓度低,具有相当的强度,可以在特殊场合安全利用。还以Pb、Cd和Cr为代表,检验双重稳定化过程中一些反应条件的选用对重金属的稳定效果,并对比了双重稳定化所获得的砌块与直接水泥固化所得砌块的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淡水可为化学处理介质,洗去盐分有利于重金属固化,化学稳定化后再与水泥混合获得的砌块试件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垃圾焚烧飞灰具有较大的孔隙率以及比表面积,组分以硅、钙、铝等元素为主,含有大量可溶性盐,可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生产工艺中添加的消石灰也进一步增强了飞灰的腐蚀性,其具有较高的浸出毒性,人们需重视对飞灰的无害化处理。本文对垃圾焚烧飞灰的理化及污染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及研究,并总结了国内外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的现状,以石狮市垃圾焚烧飞灰处置与应用为例,介绍了飞灰处理技术及设施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塑料与厨余垃圾占很大的比例,导致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氯元素。氯元素的存在使得垃圾在焚烧过程中释放二噁英等有毒气体,促进了重金属的挥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必须对飞灰进行资源化处理。常见的飞灰资源化处理方式是将飞灰制成建筑材料和路基材料,但是飞灰中高含量的氯导致资源化处理存在一些困难,所以在进行资源化处理之前需要对飞灰进行脱氯预处理。常见的脱氯预处理有水洗法和生物脱氯法。  相似文献   

6.
为克服现有固化剂在重金属污染土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中的不足,采用了新型固化剂对铅污染土进行固化处理。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浸出试验,研究了初始铅污染浓度、污染土粒径、养护龄期对固化后污染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化体试样的强度随初始铅污染浓度、污染土粒径的增加而减少,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固化体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随初始铅污染浓度和养护龄期显著变化的规律,随着初始铅污染浓度增加,固化体抗压强度减小,破坏应变增大,应力—应变曲线变平缓,峰值不明显。随着养护龄期增加,峰值应变减小,固化体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后表现为下降段较陡;浸出浓度随污染土粒径、养护龄期的增加而降低,随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浸出浓度均远低于浸出安全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7.
砷具有很强的毒性,环境污染风险高,传播途径广泛。当前,砷污染土壤修复广泛应用固化/稳定化技术。常用的固化/稳定化剂有3种,即零价铁、铁(氢)氧化物和铁盐,砷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化修复机制有吸附、沉淀/共沉淀和氧化/还原。固化/稳定化技术是我国污染地块环境风险管控的有效措施,砷污染土壤修复后,要开展修复效果评估。未来,要结合实际修复工程应用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重点,最终使其更好地服务砷污染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8.
100吨 /日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是我国第一台工业应用规模流化床垃圾焚烧炉,所研制的关键配套设备双轴螺旋给料机和集冷渣与床料分选一体化的水冷滚筒出渣机,也为国内首创产品。由三者组成的垃圾焚烧处理系统,对垃圾预处理要求低,对我国现阶段低热值生活垃圾适应性强,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物质排放基本满足国家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WKB3- 2000)。 100吨 /日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的建造、运行和取得的大量测试数据和经验,为流化床焚烧炉、工艺系统和配套设备的放大和优化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了依据,同时带动了我国垃圾处置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典型行业含砷废渣为研究对象,开展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通过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获得无害化处理技术的最优配方和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m(含砷废渣)∶m(电石渣)∶m(稳定剂A)∶m(稳定剂B)∶m(水泥)=1.000∶0.025∶0.020∶0.010∶0.300,水灰比为0.4的条件下,含砷废渣处理后,砷浸出浓度由618 mg/L平均降低至1.09 mg/L,达到《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19)的相关要求,说明水泥固化辅助药剂稳定化处理含砷废渣能够有效降低有毒重金属的浸出、迁移,达到无害化处理目的。  相似文献   

10.
稳定化芦荟的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芦荟具有较强的抗感染、杀菌能力,并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芦荟可制成食品,具有健身、助肠胃消化、减肥、防癌等作用;芦荟添加到化妆品中,具有防晒、润肤、防皱、消炎、治疗粉刺等作用;在医药上制成外用药,治疗皮肤溃烂、擦伤、划伤、烫伤等;内服可用作泻药、健胃药等.  相似文献   

11.
《江苏科技信息》2020,(2):37-41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中含有金属铝,与水泥拌和时会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氢气。为了充分发挥垃圾焚烧底灰在工程中的作用,文章提出采用不同碱处理方案去除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灰中的铝等有害物质,用预处理后的垃圾焚烧底灰部分取代水泥,测试不同期龄(7d,28d)砂浆的抗压、抗折强度。结果表明,焚烧底灰用作部分水泥的替代物时,会降低抗压、抗折强度和流动性。经预处理的焚烧灰部分替代水泥掺入水泥砂浆,可以去除铝等有害物质,从而减少微孔结构的生成,使砂浆的力学强度明显提高。当底灰粒径不大于5 mm时,用液固比不小于5的饱和Ca(OH)2溶液在常温条件下浸泡15 d,为适合我国西南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的较优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及城市化的大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难题。目前,常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有三种:堆肥、填埋及焚烧。在大中型城市,焚烧发电以其一系列优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建成或处于筹建阶段。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能改善环境并节约资源,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节能减排的需求,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广。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优缺点,并从政策及技术上深入分析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垃圾焚烧技术在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国内的主流技术。而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二噁英的相关减排技术中,成熟的和最有前景的技术分别是布袋+活性炭吸附和SCR。本研究对活性炭吸附技术和SCR技术的投资运行费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投资运行成低,但较难进行监管;SCR投资运行成本较高,特别是低温催化剂的开发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4.
电厂炉渣作水泥混合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电厂炉渣的性质、矿物组成、活性评定方法以及炉渣对水泥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采用炉渣作混合材生产普通水泥或复合水泥时的适宜掺量,为综合利用废渣,降低生产成本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垃圾的大量产生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垃圾的处理技术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目前,垃圾焚烧技术逐步成熟,正向着大型、高效和清洁的方向发展。本文论述了垃圾焚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希望对垃圾焚烧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活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我国城市普遍面临垃圾围城的局面,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也许能够破解这个僵局。中国在向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资源性产业将被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替代,绿色复苏的成果丝毫不逊于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17.
垃圾焚烧烟气治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所涉及的技术与工艺较多,极具复杂性,有着较高的节能化标准与要求。鉴于此,本文深入研究了垃圾焚烧烟气治理运用的各种节能技术,以期为今后垃圾焚烧烟气综合治理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吕志刚 《特区经济》2010,(10):296-298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宏观环境因素,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秦建军 《魅力中国》2014,(20):319-320
本文通过小磨试验,探讨了矿渣、石灰石、黑页岩作为水泥混合材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向滇池蓝藻浆中分别加入生石灰、三氯化铁两种不同量的调理剂并进行抽滤脱水,脱水后采用天然高分子凝胶载体中的琼脂和有机合成高分子凝胶载体聚乙烯醇(PVA)作为固化剂对蓝藻进行固化处理。结果表明,三氯化铁的脱水性能较生石灰为好,其最佳投加量为4 g/50 mL,脱水率约为49.1%,脱水后蓝藻含水率为50.9%。经机械强度与耐热性测试后可知,聚乙烯醇固化效果较琼脂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