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研究目的:对比分析政府主导和农户主导型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影响差异,衡量不同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应。研究方法:DID模型,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与政府主导下的土地流转相比,农户主导型土地流转更能提高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转出户的人均非农业收入比政府主导下高出1266元。而土地资源配置效应因农户类型和流转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土地流转前以非农业为主的农户,政府主导下土地转出户人均土地资源报酬显著高于农户主导型土地转出户387.74元,但是对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政府主导下农户转出土地面积过大,人均土地资源报酬低于农户主导型土地转出户。研究结论:(1)应当尊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使得土地流转符合农户资源配置收益最大化目标;(2)鼓励农户通过政府建立的平台进行土地流转,显化土地租金价值;(3)针对不同类型农户采取多元化的土地流转和劳动力扶持政策,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揭示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对于农地流转的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流转率与家庭非农就业率正相关,农户家庭非农就业率提高1%,农村土地流转率将提高16.26%。研究结论:依据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农地流转的内在关系,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以及非农就业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细碎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排序概率选择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细碎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收益,对农户农地最优经营规模产生负向影响;(2)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入意愿产生负向影响,使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减少;(3)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出意愿虽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增加,但农户转出意愿主要受非农就业影响。研究结论:为活跃农地流转市场,应采取农地整治等措施降低细碎化程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转入农地,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格局,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此外,应深化城市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非农就业岗位,以吸引农民市民化,使更多的农民愿意转出农地,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4.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户作为土地流转的主要参与人,其意愿与决策是土地流转的主要依据,因此,研究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对解决农地流转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江苏省典型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在农地流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与产权状况、参与主体状况;其中,人均承包地面积、人均非农收入、家庭农业人口数和受教育程度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江苏省村庄和农户两个层面的调查数据,分析农地不同流转去向(流转给小规模农户还是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对转出户收入的影响,进而考察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相较于流转给小规模农户的增收效果。研究发现:与流转给小规模农户相比,将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未能显著提高转出户的收入。具体而言,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对转出户的增收效果仅体现为增加农地租金(进而增加农业收入),但其增收部分缘于农业补贴被人为地计为农地租金而非转移性收入,这使转出户报告的转移性收入反而更低。而且,农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虽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但并未起到促进转出户提高非农收入和总收入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转出户的非农就业整体上已经较为充分,非农收入占比普遍已较高,且部分地区农地向规模经营主体流转是地方政府以行政方式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Logit与Tob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理论上,农地整治能提高耕地生产性收益与非生产性收益,降低劳动成本,但可能会增加土地和农机的使用成本,使得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2)实践中,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转入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非农就业状况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研究结论:现阶段,为活跃农村耕地流转市场,应加快推进农地整治、提高农地整治质量、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定耕地流转价格,以增加耕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此外,应增加城市非农就业机会,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登记发证工作,以增加耕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5市农地流转对农户增收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从农户微观收入视角和收入差距变化视角,分析湖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对不同参与农户增收及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基尼系数测算法。研究结果:(1)农地流转有效增加了参与流转的农户家庭人均总收入,且转出户家庭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转入户。(2)农地流转对转入户家庭人均收入、人均种植业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关键因素有家庭纯务农比例、单位面积土地收益、农业投入增加值;对转出户家庭人均收入、非农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关键因素有家庭在外打工比例、固定资产值、补偿金支付;其中土地流转面积和签订转租合同对流转户收入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家庭财富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在农地流出后逐渐明显,拉大了转出户的收入差距;转入土地后农户家庭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生产效益的增值,使转入户的收入差距缩小。研究结论:应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制定差异化的政策,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提高流转效率,促进农户增收,缩小农户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讨农地流转中的政府作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贵州省608户农户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政府作用对转出户的收入效应,并进一步对比不同干预形式影响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1)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可以分为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受到两种干预的转出户分别占比82.21%和13.70%,当前以直接干预为主;(2)直接干预影响交易实施,促成农户与企业、合作社之间的流转,间接干预影响交易环境,促成农户与种植大户之间的自主流转;(3)政府干预农地流转中,转出户的租金收入未能完全补偿农业收入的减少,非农收入和总收入均未明显提高,即使将租金提高到农户期望水平,转出户土地报酬不再显著减少,总收入仍未明显增加;(4)与间接干预相比,政府直接干预下农户的农业收入更高,租金、非农收入和总收入的差异为正但不显著。研究结论:政府作用虽已内嵌于农地流转交易中,但政府干预下的对转出户的增收效应尚不显著,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果差异不大,仅依靠合理显化租金不足以促进农户增收,实现农户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浙、川、皖3省18县调研资料,对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农地转出是以劳动力转出为前提的。非农就业机会越多、劳动力转移障碍与摩擦越小、保险市场越完善越利于农户劳动力转出,从而越利于农户农地转出。农户农地转出主要受实际租金率的影响。在非农就业不稳定和保险市场不完全情况下,农户会倾向于保留或短期流转超过最佳经营规模的部分农地以建立家庭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时期风险分摊机制。现阶段农地确权的不到位、流转信息平台的缺失和不完善、农户规模小且分散、政府对基层政府和村集体的激励不当都增加了农地交易成本,从而不利于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较为丰富,但既有文献大都关注其平均效应,忽视了农户个体异质性结果。基于2010年和2014两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下的"反事实"检验思想,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农户异质性。进一步,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相关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无论是转入户还是转出户,农地流转的收入效应都比较显著;但是,农地流转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效应高于低收入群体,农地流转市场的出现扩大了农村收入差距,这意味着农地流转政策面临着"效率"与"平等"两者的权衡。政策启示是重点关注并帮扶低收入农户,在乡村振兴中做好精准扶贫,发挥好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上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部省份孟楼镇的相关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农地市场化流转中农民群体多维权益实现困局及其成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农地为农民群体所提供的就业功能在其流转后被逐步剥离,本地就业机会的缺失以及异地非农就业的"技能门槛",构成了这一群体就业权益实现的重要约束。农地作为乡村文化的有形载体在其流转后趋于弱化,外出务工者带回的"城市文化"与传统乡村文化的冲突引致了农民群体价值取向的重构,构成了农地流转中这一群体文化权益相对缺失的重要原因。农地市场化流转制度不完善导致流转收益分配合理性的相对不足,以及基层政府以"经济权益"实现为主的农地流转工作理念与农民非经济权益意识觉醒之间的冲突则进一步恶化了农民群体多维权益实现的困局。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分析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社会互动效应,以期更好地解读农户的行为决策,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离散选择互动模型,Logit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转出行为存在显著的内生互动效应,同村庄其他农户的转出行为正向影响个体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2)内生互动效应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的农户对他人转出行为更敏感,流转决策的依赖性更强。(3)非农经营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经营非农产业不仅影响自身的农地流转决策,还会提高其他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研究结论: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并非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的,相关政策可以通过优先干预部分农户、鼓励非农创业的方式促进农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3.
董春玉  刘颖 《南方农村》2013,(8):29-33,43
提高农户收入是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当前这一政策目标能否实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利用安徽省天长市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粮食补贴金额对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粮食补贴金额越高,农户农业生产积极性越高,非农就业时间相对越短,在非农报酬率高于农业报酬率的情况下,农户总体收入水平反而会降低。(2)农户收入更多地受到非农收入的正向影响,非农收入已经成为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国家应实施相应措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报酬率的提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户非农就业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2011—2016年的连续监测数据,考虑非农就业的内生性,采用IV-Probit模型及其估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对林地转入有抑制作用,但对林地转出具有促进作用,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如何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长期、有效、稳定的非农就业转移这一问题上做出相关努力,以促进农户间的林地流转,最终实现林业规模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s linkages between off-farm labor markets and the labor allocated by farmers to on-farm production of fruit crops. Using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e of rural households in Shandong Province, we find that young and educated members of the labor force tend to work more frequently in the off-farm labor market, and that off-farm employment reduces the likelihood and intensity of fruit production. Fruit produ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levels of off-farm employment. Households and individuals who are less likely (or able) to find off-farm employment can benefit from shifting into fruit production. Although off-farm em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avenue out of poverty, fruit production provides ways for the less educated and older households to raise their income.  相似文献   

16.
Off-farm employ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an aspect of resource adjustment and a source of income in Australian agriculture. However, it is surprising that there is a paucity of work on this topic reported in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s literature. Therefore, we have drawn up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labour economic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off-farm employment in Australia. A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allocation of a farmer's labour between farm and off-farm work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the Australian Agricultural and Grazing Industries Survey. A Tobit maximum likelihood procedure is utilised to test the influences of the life cycl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wealth, non-wage income and farm income on the off-farm labour supply of farmers.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土地流转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从外出务工人员转移行为的角度研究其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劳动力转移距离和转移时间影响土地流转的意愿,在县内务工的人员不愿意转出土地的意愿更强,但是有将近一半的农户对土地流转问题没有考虑过。研究结论:应通过加强农民工培训、建立区域性的劳动力市场、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来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不同类型农户的行为目标不同,农地流转对其农地投入的影响存在差异;(2)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市场化程度越高,农地流转对其农地投入的影响就越大,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就越明显;(3)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和农户农地流转的市场参与程度,对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投入行为都有影响。研究结论:完善农地流转市场,规范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对引导不同类型农户进行农地的合理投入、促进农地可持续利用、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揭示不同模式土地整治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效应,探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健康的新路径。方法 文章构建“土地整治—农地细碎化—农户生态生产行为”逻辑框架,基于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咸丰县、宣恩县483份农户调查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不同模式土地整治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差异。结果 (1)土地整治通过治理农地细碎化,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与机械发展,有效降低农户单位面积化肥、农药的投入,有助于塑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2)与政府主导模式相比,新农主导模式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强化土地整治与农地流转的耦合关联,更有利于改善农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促进效果也更为明显。结论 应将农地细碎化治理作为土地整治的核心内容,在巩固和完善政府主导模式的同时,加大新农主导模式的支持力度,增强农户生态保护与社会责任分担意识,不断推进土地整治模式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在塑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流转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1)江苏省农地流转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苏南地区的农地流转比例最高,而苏北地区的农地流转增速最快,且已超过苏中地区的农地流转比例;(2)农地流转的区域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都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鼓励和扶持农地流转的农村土地政策有效促进了农地流转的发展,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紧张的农村人地关系和与种植面积(承包面积)挂钩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地流转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研究结论:为了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该因地制宜引导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并逐步探索农地流转专项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