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的压抑与抗争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一、引言土地发展权 (LandDevelopmentRights)是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物权 ,它是指所有权人将自己拥有的土地变更现有用途而获利的权利。土地发展权是针对土地用途管制而提出来的。这种管制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一种情况是 ,对土地用途选择权做某些限制。因为土地被用于某些目的时难免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从而造成相邻土地的损失。“为维持社会公共安全秩序、确保社会生活之调和 ,乃对其加以限制 ,以消极地防止灾害或危险”(边泰明 ,1 997) ,这恰是所谓政府“警察权”行使的根据。另一种情况是 ,由于某一地块的土地处于某一区…  相似文献   

2.
农民集团是推进农村城市化的主要行动集团。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集团内部两个子集团在“成本-收益法则”支配下,其运行存在着诸多矛盾。要使农民集团采取推动农村城市化的,政府必须通过农村城市的科学规划与布局以及建立并完善农地市场等制度安排,保障农民集团的行动收益大于行动成本,并在这一前提下影响农民对其行动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努力使两者的比率与集团收益和个人收益的比率相等。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已成为中国政府管理领域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微观层面入手,探讨农民和政府在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中各自的行动逻辑以及这两种行动逻辑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社会涵义。快速的市场转型使得农民家庭利益本位愈加彰显,消解了农民集体行动的社会基础;同时,地方政府代理行为异化所造成的官员个人利益本位不断凸显,最终致使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农民的行动逻辑与政府的行动逻辑出现了错位和偏离。实现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有效路径就是重建乡村共同体,拓展民间自组织的参与空间,强化村级组织的管理与组织功能,并以此推动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审视土地制度运行的长线历史,可以发现传统中国的地权运作遵循政治逻辑,土地制度其实是稳固租税、维护特权和防范豪强等政治思维导向下的副产品。而基于不同政治考量所设定的制度之间难以避免的相互掣肘和交互作用,成为中国历史上土地兼并和治乱循环的重要原因。以前近代的地权运作逻辑为参照审读现当代中国土地问题,可以发现政治思维和政治逻辑仍未消除,要注意防范土地问题潜藏的多重风险,避免陷入治理困局。  相似文献   

5.
王泽  何格 《农村经济》2023,(8):48-56
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财产权同步实现是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立足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必然性联系及思维规律的认识,剖析“两权”同步实现的内在逻辑。以明晰产权主体间相互依存关系及权利间辨证统一关系构筑“两权”同步实现的生产关系,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乡村产业经营引导“两权”同步实现的经营运作,以制定内部治理规则和外部配套制度提供“两权”同步实现的保障条件,以创新利益共享理念、“两权”利益关系、经营收益分配树立“两权”同步实现的利益导向。从中得出,“两权”同步实现是集体与成员关系的系统性变革、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动态调整过程、是以土地资源为核心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6.
稳定完善家庭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但是每当农村经济的发展遇到困难时,现有的土地制度还有没有发展潜力,明白地说还能不能维持下去的问题,就总是被提出来.  相似文献   

7.
土地及其收益,是农民最重要、最大的权益,是农民根本利益之所在。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就是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农民土地权益的核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那么,怎样才能既确保了农民的利益,又能使土地得以顺利有序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呢?在充分调查研究了我省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后,笔者认为,引入股份机制,让农民变“股民”,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孙颖 《农村经济》2003,(10):24-25
一、农民承包地使用权流转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我国农户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经过 2 0多年的实践 ,已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制度。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 ,一些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了土地规模小、土地经营极度分散、土地难以有效流转的制约 ,从而影响了农业经营效果。农户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太小 ,大大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 ,其客观上起到了维护传统农业分散化、手工经营特点的作用 ,不仅造成农业产业结构的单一化 ,也阻碍了机械化的规模作业 ,不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土地的流转能使土地向农业技术能手转移 ,激发…  相似文献   

10.
张强 《致富之友》2004,(6):39-39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实施,各地都做了大量的宣传贯彻工作,这对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起了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通过考察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和清单管理的制度文本和社会实践,揭示宅基地盘活利用清单管理的整体制度逻辑。研究方法:法律社会学和行政管理学相结合的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政策内涵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清单管理的政策内涵是实施技术治理的科学理性,转变政府职能,清晰界定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宅基地盘活利用偏重于私权保护,对管理负外部性和提供公共服务等公权问题重视不足。清单管理存在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之间内在逻辑不统一的问题。宅基地盘活利用清单管理需要构建一个统一协调、科学理性的内在制度逻辑。研究结论:三张清单是宅基地盘活利用中界定市场与政府边界的重要制度工具。宅基地盘活利用权力清单着眼于构建有限政府,其适合的理想构造型式为“权力追责”型;责任清单着眼于构建责任政府,其适合的理想构造型式为“职责追责”型;负面清单着眼于构建有效市场,其适合的理想构造型式为“分立耦合”型。宅基地盘活利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要与负面清单的禁入行为和限入行为清单相衔接,权力清单的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和公共服务事项需要分别与责任清单进行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系统剖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逻辑,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系统推论。研究结果:现行的宅基地制度已难以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起点,构建有效的“三权分置”制度体系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目标,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顺应人们对乡村高品质居住生活空间的需求、统筹好宅基地保障功能与资产功能的关系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主线。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必须兼顾宅基地制度自身的特殊性及其改革的敏感性,改革路径主要包括:一是聚焦于制度建设,并确保制度能得以落实;二是以系统思维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并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三是立足于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破解宅基地利用与管理中的难题;四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提升其行使所有权人的能力,并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统筹入市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比较分析两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统筹入市模式的治理效率,为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治理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案例的交易成本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不确定性是影响统筹入市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村集体自组织的土地联营公司模式比政府主导的土地整备模式,更适于处理较高不确定性引致的交易成本,在促成集体行动、避免事后违反协议、促进收益分配公平等方面表现更好。研究结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交易属性与所采用的治理模式之间的匹配程度决定统筹入市的治理效率。建议在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发挥政府协调引导作用,鼓励各村集体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成立联合委员会或者土地股份公司,合作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统筹入市。  相似文献   

14.
The Governance of Rural Land in a Liberalised Worl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beralisation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 reduces the influence of policy on land‐use decisions, but environmental policy objectives remain. Governance provides an approach that recognises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and collective action. The form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objectives in terms of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raises questions as to the role of economic valuation and as to whether the definition of ‘goods’ may misdirect policy attention.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relates to ecosystem services and sees management issues in terms of ecosystem resilience and the adaptive governance of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Governance involves a mix of regulation, markets, government incentives and collective action. Regulation sets the domain within which markets operate and social judgements as to property rights are required as a basis for exchanges. Depending on commodity prices, agri‐environment schemes may be required either to reduc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tensity or to keep land under production. The diffuse nature of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costs of land uses, the complexity of ecosystems and the need to co‐ordinate land management decisions indicate a role for local adaptive co‐management of land resources. Governments play a major role in supporting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within which this can take place.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究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理论逻辑,为破解城乡发展困境、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与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与乡在分工协作、生态宜居、要素流动、保障公平、服务均等、收入平衡6个方面的差距持续缩小的过程,具有土地要素流动受阻、人口外流与结构失衡、基层政府财力薄弱的县域问题表征,其关键在于围绕土地要素在城乡之间交换流动这一主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权益保障、激励约束和资源优化配置价值功能,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木桶效应和联动效应。研究结论: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应围绕产权制度完善,以革新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宅基地使用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补齐农村土地制度短板和完善农村土地市场机制为重点,从政府绩效考核、规划计划引领、财政金融支持、户籍制度保障等方面健全配套政策措施,实现县域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功能深度耦合和权益均等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明确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功能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功能的实现方式。研究方法: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和学理阐释,归纳宅基地"三权分置"的一般政策目标,运用法经济学分析方法揭示其政策目标的实现困境;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重新定位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功能。研究结果:乡村振兴战略下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功能,在于通过提高农村宅基地的综合利用效益,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研究结论:在宅基地综合利用中应当以保障农民的居住权和收益权为前提,充分发挥农民集体对宅基地所有权的落实和行使,同时必须通过物权化方式保护社会主体的宅基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索农村宅基地资格权设置的内在逻辑与实现形式,为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路径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当前农村建设用地规划空间和指标不足的情况下,宅基地资格权设置的内在逻辑是作为新增成员户兑换宅基地使用权“期权”,赋予农户资格权实现形式的多样化选择。宅基地资格权的实现形式除去规划批地的传统方式,还可以选择集中安置、宅地退出“类市场化”交易、村庄更新以旧换新、继承祖宅、城镇落户优先保障居住权利等多种形式保障“户有所居”。研究结论:农民权益的底线保障是宅基地资格权设置的初衷。资格权的“期权”逻辑可以指导实践中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让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拥有宅基地或农村住房保障,让城乡双栖人口盘活闲置宅基地的利用,让进城落户的新市民同步实现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  相似文献   

18.
从集体用地流转看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的发展权实质上归属于国家所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农民集体争取土地发展权及其收益的体现。农村土地发展权的设立与配置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通过分析与借鉴国外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进行了设计与构建,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土地发展权的归属、农用土地发展权配置、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配置、农村土地发展权流转、对农村土地发展权的管理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封闭式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源错配、治理路径及制度绩效。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定量定性混合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乡村振兴背景下,封闭式宅基地使用权与人口流动性增强的环境变迁不相适应,产生宅基地资源错配。(2)优化宅基地资源配置,需先行厘清村庄内部人地关系,进而建立外来农民非户籍所在地有偿使用宅基地制度。(3)向外来农民放开宅基地使用权对区域产业集聚与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更深层次的制度绩效。研究结论:允许外来农民在非户籍所在地有偿使用宅基地,是优化宅基地资源配置的制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开展农村土地资产经营的实际困难: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农村金融产品缺乏;月艮务平台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通过发展农村土地金融、、建设农地流转平台对推进农村土地资产经营进行了有益探索。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资产经营的政策建议:(i)进—步加快农村土地金融服务及制度创新,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和股权质押融资创新;尝试开办土地银行业务和土地资产证券化业务,(2)进一步加快完善农地流转平台,将农地流转平台裹在基珐.实现下沉服务,拓展平台照备功能,打造“一站式”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