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中总氮通常是指水体中有机氮和无机氮含量的总和。水体中氮、磷类物质超标,会造成浮游植物繁殖旺盛,导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本文根据连续流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的分析过程,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标准曲线,建立数学模型,对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水中总氮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为测量结果提供了可信度和可信区间。  相似文献   

2.
本次实验目的是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市场酱菜中的亚硝酸钠含量。采用的方式,在弱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反应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的物质,于540nm处测定吸光度。此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测量酱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亚硝酸盐氮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不同水环境条件下,它可氧化成硝酸盐氮,也可被还原成氨。本文在采集的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化工行业、食品加工行业)等不同类型水质样品中加入亚硝酸盐氮标准溶液,使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保存条件、不同保存时间的亚硝酸盐氮浓度变化,确定水样保存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加固定剂且0~4 ℃冷藏保存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的水质样品保存时间均比较长,96 h内亚硝酸盐氮浓度均基本保持稳定,无显著性变化;样品加酸保存反而达不到保存效果,从4 h开始,亚硝酸盐氮浓度逐渐下降,24 h后则呈明显下降趋势,与立即测定的亚硝酸盐氮监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氧化吲哚-6-甲酸甲酯、原苯甲酸三乙酯和醋酐为起始原料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E)-1-乙酰基-3-(乙氧基-苯基-甲烯基)-2-氧-2,3-二氢-1H-吲哚-6-甲酸甲酯(4),再与另一起始原料N-(4-氨基苯基)-N-甲基-2-(4-甲基哌嗪-1-基)乙酰胺(3)缩合得尼达尼布,纯度99.8%,总收率62.7%。  相似文献   

5.
水质采样方法主要有人工采样与自动采样,为了检验自动采样器的运行可靠性,本文分别对两种方法采集的3种类型18个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检测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和总磷(TP)三项指标。设定人工采集水样的检测结果为真值,利用自动采集水样检测结果与其比对,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最终提出增加自动采样器运行可靠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电感耦合等体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不同含量废水中总磷含量进行方法探究。利用硝酸-高氯酸体系消解水样,采用内标法克服总磷水样中硫酸固定剂带来的物理粘度干扰。用多元光谱拟合(MSF)技术消除光谱干扰,大幅度提升了ICP-OES法测定总磷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降低了检出限。操作简便,可用于样品的批量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7.
以AAOB为基础,本文对AAOB与硝化菌、反硝化菌和厌氧甲烷氧化菌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并介绍了这些菌相关的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硝化菌AOB和AOA可以为AAOB提供亚硝酸盐氮;反硝化菌还原作用可为AAOB提供亚硝酸盐氮;有机物丰富时,反硝化菌能够抑制AAOB活性。AAOB与N-damo菌均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而代谢产物可作为对方的反应物。  相似文献   

8.
利用亚铁离子(Fe~(2+))活化过硫酸钠(Na_2S_2O_8)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SO_4·-)去除土壤中典型的多环芳烃(PAHs)物质:萘(naphthalene)、蒽(anthracene)、苊(acenaphthene)。文章探讨了温度、腐殖酸(HA)、碳酸根离子(CO_3~(2-))对萘、蒽、苊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亚铁离子活化过硫酸钠可有效降解土壤中的萘、蒽、苊,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萘、蒽、苊的降解速率,而土壤中HA和(CO_3~(2-))的存在则对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苯胺化合物为芳香胺类的代表。苯胺类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盐重氮化,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紫红色染料,根据波长在545 nm处的吸收进行定量。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测定苯胺的最佳反应条件,苯胺标准曲线方程为Y=0.01 783x+0.00 756,线性相关系数为0.9 982,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22 mg/L。重复性实验中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5%,当加标量为5μg时,平行测定6次,回收率为97%~104%;所测得的标准样品在标准值范围内,并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环境中苯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在测定水中的总氮时,很多因素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为了更精确有效地测定水样中的总氮含量,通过对各个流程条件进行调整及实验比对,以寻求总氮测定的最优化条件,改进GB11894-1989方法中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1.
鱼酱酸是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原生态传统发酵食品,其制作工艺特殊,风味独特,制作食用的历史悠久。发酵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是评价其质量必不可少的指标之一,为此,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传统鱼酱酸和银鱼鱼酱酸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经测定其亚硝酸盐的含量远远都低于国家卫生标准,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小秦岭金矿区内选矿厂尾渣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尾渣堆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有机质、全氮等主要养分指标的含量特征,并对其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有机质含量分布在10.8~18.2g·kg~(-1)之间,全氮含量分布于0.02~0.98g·kg~(-1)之间,土壤pH呈弱碱性,含量为7.48~8.17,重金属Cu、Zn、Cd等元素含量严重超标。土壤有机质含量与Ni、As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与Cu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Ni显著正相关。通过对土壤有机质、全氮与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 尿囊素(Allantion)又名5-脲基乙内酰尿,化学名称为1-脲基间二氮杂茂烷-2,4-二酮,属于尿素的衍生物,也是一种重要的尿素深加工产品。它广泛用于医药、化妆品、农业、香料和轻化工领域。尿囊素也存在于自然界中,如牛的尿囊液、胎儿尿、人体和一些哺乳动物的胚胎和排泄物中及烟草籽、麦粒、甜菜等物质中。从这些物质中可以提取尿囊素,但因其含量低,工艺复杂、成本高,而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1 尿囊素的应用范围 1.1 医药方面尿囊素是有多种功用的药物,它既可直接使用,又可作添加剂。尿囊素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加快伤口  相似文献   

14.
耕地占补平衡是保证耕地资源及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措施,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本文选择陕南商洛山地丘陵区新增耕地整治项目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整治项目区田块,对整治后其土壤养分质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经土地整治后的新增耕地有效磷的含量处于13.17~27.17 mg·kg~(-1)之间;速效钾的含量处于102~110 mg·kg~(-1)之间;有机质的含量处于5.37~8.85 g·kg~(-1)之间;全氮的含量处于0.34~0.57 g·kg~(-1)之间。项目区除巡检镇大河村与永丰镇刘沟村全氮含量未达到标准要求外,其余新增耕地养分指标均符合标准。为改善新增耕地氮养分不足的情况,较传统的施加氮肥,增施有机肥是保障土壤氮素可持续提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前,饮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而常规水处理工艺已经难以应对当前严重的水体微污染问题.通过对常规启动的固定化生物活性碳(IBAC)、非常规启动的固定化生物活性碳(IBAC新)和普通活性碳(GAC)对TOC、UV254、浊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指标的处理效果的比较,得出IBAC无论在净化效果和运行稳定程度上都优于另两个碳柱.  相似文献   

16.
水样调节至酸性(pH <2)的条件下,采用自动液液萃取方式,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体积比1∶1)萃取水样中的酚类化合物,萃取液经过无水硫酸钠除水、硅胶柱净化、氮吹浓缩定容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离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目标化合物的特征离子进行定性,采用内标法定量,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地下水中14种酚类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1~20 mg/L,相关系数良好,为0.995~0.999,方法回收率为60%~86%,相对标准偏差为2.5%~14.4%,方法检出限为0.1~0.4μg/L。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染料废水中阳离子型染料罗丹明B(RhB)和阴离子型染料甲基橙(MO)为研究对象,对自制的新型光催化剂(石墨烯基-石墨相氮化碳复合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具有可见光催化性能的石墨相氮化碳比较,石墨烯基-石墨相氮化碳复合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得到显著改善。石墨烯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8.
旨在分析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建立目标产量下的推荐施肥量,为韩城项目区合理施用化肥、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采用土壤养分平衡施肥法,测定了韩城项目区耕作层土壤养分含量,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采用陕西省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对韩城项目区养分含量水平进行分级,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下的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计算了水稻目标产量的施肥量,得出韩城项目区水稻500kg目标产量下所需的单质施肥量为氮(N)20.88~31.60kg·亩^(-1),磷(P_2O_5)8.00~12.00kg·亩^(-1),钾(K_2O)7.56~12.44kg·亩^(-1)。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养分分级指标计算出的推荐施肥量呈现出增施氮、磷、钾肥的特点,客观地反映了当前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和区域内肥料投入规律,以简捷、快速、科学合理地指导水稻的施肥与生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施肥对陕北丘陵区山地梨枣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后,新梢长度、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均与不施肥对照(CK)有显著差异(P0.05)。施用N 363kg·hm~(-2)+P_2O_5450kg·hm~(-2)+K_2O 267kg·hm~(-2)(N_1P_3K_3)的枣树新梢生长量、单叶干重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1.93cm和1.67g,较CK分别提高了77.3%和46.5%,差异显著(P0.05);氮与磷配施能显著提高梨枣叶面积,N 535kg·hm~(-2)+P_2O_5267kg·hm~(-2)(N_2P_2)处理的叶面积达851.67mm~2,是CK的1.51倍;N_1P_3K_3处理促进了梨枣的生殖生长,其坐果率和产量均表现为最优,达到了5.72%和15.73kg·株~(-1),分别较CK提高了3.05%和48.3%,差异显著(P0.05)。对梨枣产量肥效方程进行主效应分析得出:氮、磷、钾对梨枣产量的影响为钾肥(正效应)磷肥(正效应)氮肥(负效应)。说明在陕北黄土丘陵区施用氮磷钾肥可有效促进矮化密植梨枣的生长发育,并提高产量,其中以N_1P_3K_3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在无溶剂条件下,将取代苯异氰酸酯分别与含氨基化合物(取代芳胺或苄胺)室温下定量发生反应,快速合成了六个芳基脲及苄基脲类化合物。讨论了物质的量比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经单因素实验得到合成N-苄基-N’-(3-氯苯基)脲的最佳反应条件是:物质的量比h0.9,(3-氯苯异氰酸酯:苄胺,其3-氯苯异氰酸酯为1.5mm01),产率88.5%;合成N-苄基-N’-(2-硝基苯基)脲的最佳反应条件是:物质的量比1:0.9(2-硝基苯异氰酸酯:苄胺,其中2-硝基苯异氰酸酯为1mm01),产率6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