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云生 《中国市场》2009,(18):94-96
本文从社会学与政治学的学科视角出发,以实证性的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为主要形式,以四川攀西农村为基础,从农民的视角开展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与需要的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认知程度、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的优先序、"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的现状与需求及需求的优先序。通过调查深入理解农民在这五个方面的基本现状,以及他们分别在这五个方面的主要需求和需求的程度。然后根据农民在五个方面的实际需求提出新农村建设在四川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得出政策性建议和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
朱云生 《中国市场》2009,(22):63-66
本文从社会学与政治学的学科视角出发,以实证性的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为主要形式,以四川攀西农村为基础,从农民的视角开展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与需要的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认知程度、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的优先序、"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的现状与需求及需求的优先序。通过调查深入理解农民在这五个方面的基本现状,以及他们分别在这五个方面的主要需求和需求的程度;然后根据农民在五个方面的实际需求提出新农村建设在四川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得出政策性建议和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詹华庆 《商场现代化》2006,(21):306-307
党的十六大提出,未来中国农村要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在《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也是今后中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方向。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对各项成效进行综合考评。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做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索了本溪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从特色农业型、生产经营型、区域建设型、生态旅游型和龙头牵动型五个方面进行了本溪市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定中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构想,分析了中央对新农村建设几方面的支持。其次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指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四个方面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对策建议。最后部分是小结。  相似文献   

6.
李明 《四川物价》2006,(11):16-17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建设内容.为转变物价部门职能,努力服务干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泸州市物价部门在加强涉农价费监管、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基本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对全国近八亿农民来说,是个巨大的福音。而实现这五项基本要求,必须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来保障。因此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作为政府的价格监管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价格监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肩负起历史的责任。我认为,价格监管部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西沿海地区的钦州、北海、防城港三个地级市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考证,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负面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生态新农村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为我们勾画了未来农村发展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把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新农村的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专家视点     
《中国供销商情》2006,(2):59-59
新农村建设的“五要五不要”;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是建设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新农村建设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魏仁杰 《中国市场》2009,(48):55-56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决策,这些决策都蕴涵和贯穿了和谐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以人为本发展,闪烁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想光辉。本文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农村建设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彦 《北方经贸》2006,(7):9-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意义重大。文章以哈尔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例,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实质和内容主体、科学标准和指标体系、科学规划和有效推进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正平 《现代商业》2007,(21):186-187
政府关于新从村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如何让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下去,这是值得探究的话题。本文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纵深发展,在构建农业产业化利益链,培养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加强营销理念的导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倡导新农村建设的农业技能、职业和创业培训等几个方面提出观点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新农村建设已被列为国家重中之重的工作.如何建设新农村已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和管理民主",调查了安徽省长丰、固镇、界首、六安、蒙城、潜山、宿州、芜湖等8个县市区26个乡镇57个村的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看法与期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问题是各级政府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时期,新农村的建设给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农村市场体系的建立已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韦坚祥 《市场论坛》2006,(12):57-6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文章从广西农村发展的现状出发,提出广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发展缓慢.本文提出"新农村文化建设规划"的发展理念,对其法律法规体系、行政体系、规划体系三个方面进行理论探讨,并为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建设规划提供可操作性制订方法.以江西省抚州市新农村建设作为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20.
崔威 《北方经贸》2014,(4):31-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在新农村建设中,图书馆应制定实施五年规划;落实推进机制;多渠道推进事业建设;加强县图书馆软、硬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