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如何走出去并在华尔街的金融舞台展开战略抄底?克里斯托夫·金博士撰写的《剑指华尔街——中国在行动》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意识,展开探索,提出解决方案。“战略抄底”指的是“包含财务抄底(代价)、战略持有(兼并)和整合管理(参与)的一系列跨国行动的集成,其目标指向华尔街金融品牌机构和美国相关支柱产业,旨在系统囤积中国急需的稀缺性跨国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2.
姜军 《财务与会计》2011,(11):28-30
并购是一项风险高、成功率低的企业投资行为。我国企业的并购成功率远低于西方企业,部分并购企业甚至陷入了“赢者的诅咒”:虽然完成了交易,但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为什么不高?这与企业对交易风险的管控机制和体系建设相对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3.
2004年秋末冬初,一股覆盖电信、科技、医疗等诸多行业的并购热潮席卷全球,一直延续至今。与之相伴的是,一个个大规模裁员计划陆续公之于众。在华尔街银行家为并购交易击掌庆贺之时,很多员工已经暗自做好准备,等着人力资源部发来辞退信,然后拿着遣散费回家了。对于参与并购的公司来说,这只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平常一招;对于被裁掉的员工而言,也不过是职场生涯的又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4.
李稻葵 《中外管理》2008,(12):50-52
中国经济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仅限于信心层面。而华尔街高调进入市场“抄底”,对于受到冲击最小的中国企业而言,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相似文献   

5.
国际/资讯     
华尔街史上最大内幕交易案被定罪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华尔街日报对冲基金富豪拉杰·拉贾拉特南5月11被定罪,他受到的全部14项证券欺诈和串谋类指控均被判有罪。这是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大的内幕交易案,  相似文献   

6.
并购亮剑     
刘丹栋  相俊红 《经营者》2006,(14):26-37
新一轮的并购浪潮已然来临,经验甚少的中国企业开始思考如何“亮剑”,有没有一种所向无敌的并购方程式,遗憾的是,在诸多商业书籍中我们没有找到答案,并购,总让人想起这样的画面,谈判、签约、握手、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但并非所有的并购都像华尔街交易那样神乎其神,每一个看似从容不迫、波澜不惊的并购,都隐藏着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历程,很多并购往往上演的都是“多国演义”,但最后的赢家,只有一个,更多的竞购者都是功败垂成,有人说,并购的失败率比好莱坞明星结合的失败率都高,虽然讽味十足,但足以给我们警示,那些奇妙和成功暗含着怎样的逻辑,那些功亏一篑的失败走过了怎样的路径,无论如何,这些先行者的经验会给你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一边是金融企业赶着去"抄华尔街的底",另一边到年底可能就有一大批制造企业陷入困境,"被华尔街的抄底"  相似文献   

8.
使用2011年—2013年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并购事件作为样本,研究了并购交易中的业绩补偿承诺对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以及协同效应在并购双方之间的利益分配。文章结果表明,并购交易中引入业绩补偿承诺,可以显著提升并购的协同效应水平,这种协同效应的提升主要来自于业绩补偿承诺的信号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业绩补偿承诺在显著提高并购溢价的同时,也会提高收购方股东的收益。积极有效地运用业绩补偿承诺这一契约工具,能够有效地提高并购效率,促进并购交易双方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并购活动中目标企业评价特殊性 并购是一项具有普遍意义的企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并购所涉及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价问题逐渐成为一个极其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于交易双方而言都至关重要。由于企业是非标准化的商品,作为交易对象不仅是一个包括众多层面问题的综合体,而且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10.
捕风捉影     
用人单位“抄底”华尔街;年终奖期待调查:热情依然不减;;国内一季度招聘预期将趋于谨慎;香港逾千家企业签署不裁员约章;  相似文献   

11.
颖一 《英才》2007,(2):52-53
它曾经是华尔街名躁一时的并购杀手,平均每星期并购一家企业;它在80个国家兼并了350家公司,快速成为一个巨无霸公司,业务范围从保险、汽车零件到酒店等。它最初的名字叫“IT&T”,现在叫ITT。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似乎营造出一个巨大的气场,中国企业并购的冲动再次被激活,尤其是所谓“海外抄底”。但曾全面操作了中国惠普整合康柏中国的高建华直言:不是时候!  相似文献   

13.
联想集团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演绎的是一场精彩的“蛇吞象”活剧,留给国人的是一个很有嚼头的故事。联想人借并购之举,一脚跨进了世界500强,稳稳坐上了国际PC业第三把交椅,与戴尔、惠普形成新的竞争格局。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刚 《英才》2008,(12):40-48
对任何一宗并购案,华尔街历来只对价格敏感。 在今年4月汤姆森以160亿美元现金和股票对路透的并购宣布完成后的至少一个月里.华尔街不出所料地对这一“过高的价格”予以抨击。彼时,汤森路透集团CEO汤姆。格罗瑟和他的高管团队正在马不停蹄地忙于整合。他设想着在一年时间里,把两家血统迥异的公司合二为一,取得“1+1〉2”的效果,并为下一个150年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5.
王珍 《财会通讯》2010,(11):108-110
企业“整体上市”是相对于“分拆”上市而言的金融创新,是一种企业集团内部纵向一体化的过程,被视为是对分拆上市的修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关联交易的产生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通对企业整体上市前后关联交易变化的动态对比分析,以期验证整体上市能否真正减少关联交易的产生,运用纵向并购的相关理论对企业整体上市行为进行了研究,为其存在的合理性给予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球资源重新配置最有效、最灵活的方式.企业并购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国是亚太地区继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后的第三大并购市场,2006年上半年,中国的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41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令人诧异的71%;2005年,中国公开的并购交易数比上年增长了14.5%,达到857宗。 如何以最低的并购成本获得最高的并购收益,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交易费用、分散经营风险、迅速“做大、做精、做强”,即1+1〉2的目的,是并购方关注的重点。财务问题贯穿于并购始终,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企业并购的财务规划,如何进行财务操作,并购给企业带来怎样的财务影响,并购的态势走向如何,如何选择最佳的并购方式,都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思索……  相似文献   

17.
徐珊 《中国企业家》2011,(18):64-65
对于很多试图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市场扩张的中国企业而言,2008是一个交织着兴奋和沮丧的年份。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资产价格下跌,难得一见的"抄底"机会凸现在中国企业面前。但是如果这一年你真的是为抄底而出手一那你只能认赔,因为2008年不是底。  相似文献   

18.
地产市场正在经历它的动荡时代,不仅市场冷暖未定、各地房价涨跌不均,而且从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到市场主体。各路“英豪”对于当前市场的评判和期待也各不相同。在这样一个纷繁的局势中。近来“抄底”却似乎成了各方较为一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媒体上频频出现有关“抄底购房团”、“抄底买地团”的消息,仅从上海出发的团队,除了前往江浙,还远赴美国,其“抄底”触角可谓“全球化”。日前.又传出外资“抄底”上海商业地产的消息……  相似文献   

19.
张小明 《人力资源》2005,(11):14-17
2004年秋末冬初,一股覆盖电信、科技、医疗等诸多行业的并购热潮席卷全球,一直延续至今.与之相伴的是,一个个大规模裁员计划陆续公之于众.在华尔街银行家为并购交易击掌庆贺之时,很多员工已经暗自做好准备,等着人力资源部发来辞退信,然后拿着遣散费回家了.对于参与并购的公司来说,这只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平常一招;对于被裁掉的员工而言,也不过是职场生涯的又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20.
张鲁杭  王敬昌 《科技与企业》2012,(18):209-210,208
自金融危机以来,海外企业纷纷市值缩水,而中国企业“海外抄底”比比皆是,却经常因政府管制铩羽而归.本文从经典理论出发,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的现状、方式及动因;同时对外国政府的并购管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多角度为中国企业提出跨国并购的应对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