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表首、基本部分和补充资料。笔者认为 ,补充资料部分披露的信息有待进一步完善 ,对此 ,谈谈以下看法。一、规范补充资料中有关项目1、将“财务费用”项目改为“投资和筹资活动发生的财务费用”。“财务费用”项目是用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一个加项 ,是用来核算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其中 ,既有经营活动发生的财务费用 ,也有投资和筹资活动发生的财务费用 ,但只有前者才构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 ,后者分别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所以 ,在调整净利润时 ,应将投资和筹资活动发生的财务费用调整出去 ,而补充资料中的“财务费用”项目就是指投资和筹资活动引起的财务费用。为减少编表的错误和报表使用者的误解 ,可将“财务费用”项目改为“投资和筹资活动发生的财务费用” ,这样 ,一方面清晰地表明了此项调整费用的性质 ,另一方面也同其他项目如“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 :增加)”一样 ,表明了它的类别 ,有利于提高信息的质量。2、将“存货的减少(减 :增加)”项目改为“经营活动引起的存货减少(减 :增加)”。存货的变动额是净利润的一个调整项目。存货的变动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经...  相似文献   

2.
运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以“净利润”为基础,通过一系列项目调整,倒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并进而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额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企业净利润与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净利润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含量高,说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较高以及营业收入的现金回收情况好。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涉及的项目有:1)使得净利润金额减少(或增加)但并未引起现金流动的项目;2)经营性应收、应付及存货项目;3)净利润中的非经营活动项目等。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资料,分析企业的支付能力可采用指标主要有九种,以下将对这几种指标作简要分析。一、现金保证性比率现金保证性比率的计算公式为:现金保证性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47;(长期债务偿还额+对外投资及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数额+支付利息和股利等的数额)&;#215;100%。从上面的计算公式可知,只有现金保证性比率大于1或等于1时,企业的资金才比较充裕;否则将由于资金短缺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在利用指标进行分析时,还要注意其各项具体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从表面上分析,该比率的分母与分子成反比,但也并不绝对。例如,企业加大对外投资及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才可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现金流入,亦即在对外投资及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增加额小于其所带来的现金流入时,这些投资对现金保证性比率的提高就有作用。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计算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47;基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15;100%。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能直观地反映企业未来内部资金的增长状况及增长趋势。就一般情况而言,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大于1,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处于增长阶段,企...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同时要求提供在净利润基础上调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信息。通过深入研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各项项目后,不难发现以下两个问题:其一,项目设置不完整,需要补充;其二,项目排列顺序不合理,需要进行整理。具体分析如下:一、项目设置的完整性问题除了《准则》中规定的调整项目外,为了使现金流量表正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补充资料中的经营现金流量相等,更准确地填列补充资料,笔者认为还应增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和“现金捐赠支出”项目。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企业会计制度》已经明确。指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应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即“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没有包括在“净利润”项目之中,因此应增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2.“现金捐赠支出”项目。对于捐赠支付的现金,会计上是作为“营业外支出”项目处理的,这样处理会减少企业利润,而在补充资料中,已经通过“净利润”项目减少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现金捐赠支出”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而属于“支付的其他与筹资...  相似文献   

5.
汪鸿艳 《新智慧》2006,(5):35-36
在我国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中,都是运用间接法计算填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为起点,调整计算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一般需要调整十几项内容。如果不理解光靠机械性记忆,时间稍长就容易混乱,有时还会出现因调整而遗漏项目的情况,笔想对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仅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往往有失偏颇。在流动负债中,预收账款是企业预先向购货方收取的购货款,不需要以现金偿还,用货物偿付即可。因此,在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应从流动负债中扣除。由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存在不足,所以需要引入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完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为:①经营现金融资债务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该指标反映运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流动负债中融资性负债的能力。该比例应大于1,表明企业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具有良好的信誉。②经营现金经营性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性负债。公式中的经营性负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流动负债,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上流动负债项目中除了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以外的所有项目,它是企业经营资金的重要来源。如果不存在现金折扣和应付票据的利息,还可以认为它是无成本的短期借款,属于商业信用的范畴。该指标反映企业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经营性负债的能力。该比率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  相似文献   

7.
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范围和确认标准上存在差异。间接法是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减去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收入,加上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费用,加或减汇兑损益;再减去不增加现金的收入和不增加费用的现金流出;加上不减少现金的费用和不增加收入的现金流入,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相似文献   

8.
《财会月刊》2000年第12期刊登了陶德同志的《投资者如何分析现金流量表》一文(以下简称《陶文》) ,其中经营现金流量净利率=净利润&;#24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增加额。该公式的作用在于反映投资单位年度内每1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能带来多少净利润 ,用以衡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获利能力。笔者认为 ,此公式存在以下缺陷 :1.概念不准确。公式中作为分母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增加额” ,在《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并不存在。可以推测 ,《陶文》是用这一名称代替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公式中两个比较因素的核算原则不一致 ,缺乏直接的可比性。“净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结果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按收付实现制确认的结果。虽然从“量”上分析两者属于同一个会计期间形成 ,但是从“质”上分析两者缺乏配比性。“净利润”形成于当期的收入减去费用 ;而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未必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有关 ,它还受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存货等项目的期初与期末差额的影响。3.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内含不对称 ,缺乏可比性。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净利润是企业会计期间内各种利润来源...  相似文献   

9.
陈隆伟  黄昌勇 《新智慧》2005,(11):58-60
我国现行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现行表”)反映现金流量指标以直接法为主,间接法为辅。该表的直接法部分(以下简称“直接表”)以现金收付的实际经济内容作为填报口径,反映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现金净流量;间接法部分(以下简称“间接表”)则以损益相关性作为填报口径,即在净利润的基础上,通过多项调节,产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相似文献   

10.
对于财务管理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这一重大问题,目前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主要观点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等。这些观点各有优点和不足,我们认为,将未来现金净流量最大化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较为合适的。其理由是:1.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的现金净流量,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企业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得出的,即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均以权责发生的日期为准,将收入与相关的支出配比,从而得出某一特定期间的利润。而现金净流量则不同,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得出的,即不论该笔现金收入与支出应归属于哪个期间,只要它们是在某个期间实际收到与付出的,就算作这个期间的现金流量。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现金净流量指标所具有的综合性和敏感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作出正确的分析与评价。2.现金净流量指标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利润主要包括营业利润(还有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等)。而现金净流量的内容虽然主要也是利润,但它又不限于利润,还包含了其他组成部分。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等取得现金,就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材料、接受劳务、购建固定...  相似文献   

11.
谈税务筹划中会计政策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税务筹划又称纳税筹划,一般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以收益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企业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纳税节约。税务筹划的显著特点是筹划性,即事先谋划、设计、安排。而税务筹划与会计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受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非常明显。可以说,企业进行所得税筹划的过程,也是一个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 在税务筹划中运用会计政策,具体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折旧、折耗和摊销的筹划。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是缴纳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折旧及摊销额越大,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会计上可用的折旧方法很多,加速折旧 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节税方法。另外,企业财务制度虽然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限作出了分类规定,但有一定的弹性,对没有明确规定折旧或摊销年限的资产可尽量选择较短的年限,将该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完毕。由于资金存在时间价值,这样国增加前期折旧额,把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相当于依法从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2.准备项目的筹划。(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提取的减值准备有八项,不得刻意多计提或计提不足...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间接法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信息,是现金流量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金流量表附注,由于目前对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和具体方法缺乏权威的、详尽的讲解,因此编制错误不少,特别是在复杂的经济业务环境下,问题尤为严重。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会计和审计工作经验,在本文中详细分析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若干问题。一、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附注的原理及调整项目类别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通常所说的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应收应付净增减变动以及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项目等,据以计算并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的原理是:利润表中反映的净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其中有些收入、费用项目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或者有些项目虽然发生了实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但并没有涉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也需要对这些项目进行调整,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列示的调整项目,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需要调整的项目可以分为下列四类:(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损...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加值(EV A)是目前国内外讨论较多的一套企业业绩评估标准,而在美英等国,很多公司都已经开始运用EVA财务管理系统来评价企业业绩。EV A的核心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因此,EV A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所使用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和股权成本)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EV A=N O PA T-K w&;#215;T C。其中:N O PAT为税后净营业利润;K w为所使用的资本成本系数,等于长期债务和权益资金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TC为所使用的全部资本,等于长期债务和权益资金的总和。这里的N O PAT与一般的会计净利润不同,T C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额也有较大出入。这是因为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 AA P)下的会计报表是基于一系列的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其对企业业绩的反映本身就存在着部分失真。对会计报表中的净利润进行调整时,通常涉及的项目包括:利息费用、少数股东损益、商誉当期摊销额、递延税款变动额、各类准备金的当期变动额、资本化的研发费用当期摊销额等。相应地,在调整会计报表中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额时,通常涉及的项目包括:短期性负债、累计商誉摊销...  相似文献   

14.
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的填列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包括8项:①应收账款坏账准备;②存货跌价准备;③短期投资跌价准备;④长期投资减值准备;⑤委托贷款减值准备;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⑦无形资产减值准备;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其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这两个项目的填列,可分别依据“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其他项目可分别依据“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投资收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收益—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来填列。现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项目为例进行说明。计提坏账准备时,记入当期的管理费用,列入利润表中。但其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为了将净利润调节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应加回到净利润中。如果年内发生了坏账转销,比如是1000元,一方面,与利润无关;另一方面,在后面计算“加:应收账款的减少”中也包括了这一减少的数额1000元,如果以此数额进行计算,现金流量就会增加1000元。而事实上,转销坏账本身不影响现...  相似文献   

15.
一、无形资产的计价对于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无形资产以及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或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或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入账;而税法基于有关资产在交易的对方“先分解为销售(转让)”且已完税的前提下,规定无形资产的接受方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资产有关的税费)确定其计税成本。因此,企业在该无形资产摊销或转让时应作纳税调整。对于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按其实际成本入账。同时按税法规定确定的接受捐赠资产的入账价值在扣除应交纳的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企业应在当期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上所接受的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或是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当期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待转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部分,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二、无形资产的摊销《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文件)规定,纳税人在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费用可以在所得税税前扣除。除另有规定外,自创或外购的商...  相似文献   

16.
王顺惠  吴健 《新智慧》2007,(9):17-18
项目投资财务可行性分析最主要的评价指标是净现值(NPV),而NPV计算又是以预期该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NCF)为基础的。项目投产后经营期各年NCF计算公式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很多国内财务管理学的教材列示了以下间接法公式:经营期某年净现金流量=该年利润+该年折旧+该年摊销+该年利息+该年回收额。其中该年利润被认为是净利润。该公式之所以要从该年利润中将利息加回,基于以下两种认识:第一,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是以净收益为计算起点,通过调整来计算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利息支付属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  相似文献   

17.
杨光 《新智慧》2004,(9A):40-41
一、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净利润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但是在现行的会计系统中,净利润并不仅仅包括经营活动的收入和支出,还包括因筹资活动而产生的“财务费用”、因投资活动而产生的“投资收益(损失)”以及一次性项目“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另外,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表中还包含了一些净利润没有涉及的项目,如本期支付的待摊费用中尚未摊销完的部分等。因此,要将净利润换算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就必须对这些项目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谢德明 《新智慧》2005,(11):63-6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同时要求提供在净利润基础上调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信息。通过深入研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各项项目后,不难发现以下两个问题:其一,项目设置不完整。需要补充;其二,项目排列顺序不合理,需要进行整理。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郑蓉 《新智慧》2006,(2):24-25
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以下简称《解答四》)规定,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当表明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全部或部分消失,并将以前年度已确认的减值损失予以全部或部分转回的,企业应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以两之中较低与价值恢复前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对于这一账务处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特别指出,由于无形资产不像固定资产那样将原值和累计摊销分设两个科目反映,“无形资产”科目的余额直接反映无形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摊销额后的账面净值,因此当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叉得以恢复时,无需像固定资产那样编制补记累计摊销数的会计分录,只需直接反映其可收回金额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沈星元 《新智慧》2008,(9):38-39
1.现行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编制采用单步骤调节方式,即直接由净利润调节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这样做无法清晰地显示调节的具体步骤,也掩盖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两个真实来源:本期盈利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和本期非盈利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并且,现金流量表附表中各调整项目的排列顺序没有规律性,既不能反映各自的性质与作用,又不能反映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