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之间的关系,论证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政治力量间的竞争是宪政转轨的推动力量。通过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例证,本文分析了两种转轨模式下的特征和问题。结论是,在政治垄断下的经济转轨将被国家机会主义所挟持。经济转轨双轨制产生了宪政转轨的非常高的长期代价,大大超过它赎买既得利益平滑转型的短期好处。经济转轨是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与WTO规则下的全球经济趋同的过程,而不是创造一个本质上不同的制度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2.
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研究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之间的关系,论证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政治力量间的竞争是宪政转轨的推动力量。通过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例证,本分析了两种转轨模式下的特征和问题。结论是,在政治垄断下的经济转轨将被国家机会主义所挟持。经济转轨双轨制产生了宪政转轨的非常高的长期代价,大大超过它赎买既得利益平滑转型的短期好处。经济转轨是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与WTO规则下的全球经济趋同的过程,而不是创造一个本质上不同的制度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3.
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研究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之间的关系,论证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政治力量间的竞争是宪政转轨的推动力量.通过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例证,该文分析了两种转轨模式下的特征和问题.结论是,在政治垄断下的经济转轨将被国家机会主义所挟持.经济转轨双轨制产生了宪政转轨的非常高的长期代价,大大超过它赎买既得利益平滑转型的短期好处.经济转轨是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与WTO规则下的全球经济趋同的过程,而不是创造一个本质上不同的制度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之间的关系,论证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政治力量间的竞争是宪政转轨的推动力量.通过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例证,该文分析了两种转轨模式下的特征和问题.结论是,在政治垄断下的经济转轨将被国家机会主义所挟持.经济转轨双轨制产生了宪政转轨的非常高的长期代价,大大超过它赎买既得利益平滑转型的短期好处.经济转轨是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与WTO规则下的全球经济趋同的过程,而不是创造一个本质上不同的制度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转轨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成因、特点及绩效等问题进行分析。文章认为,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可以分为两阶段,即叶利钦时期的激进式改革阶段和普京时期的渐进改革阶段,而以制度内生理论为工具进行分析,可以认为两阶段的经济改革的绩效差异主要是由制度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转轨经济中的资本外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格雷戈里关于经济体制的四种属性和刘国光对经济体制的“五分法”,本文研究了转轨经济中普遍发生的资本外逃问题。由于转轨经济的现实同科斯定理所要求的理想状态存在巨大差异,较高的交易成本、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产权未被很好的界定,使得经济转轨不可能一帆风顺。作为经济转轨的成本之一,资本外逃抑制了转轨经济的正常增长,丧失了大量的税收,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本文分析了转轨国家资本外逃的现状和规模,揭示了资本外逃对于转轨国家的负面效应,从体制转轨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转轨国家出现资本外逃的原因,并就如何防范、减少资本外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通过认知基础的完善和人类发展的经济史分析深化对转轨时期经济的研究。得出的主要观点有:第一,体制转轨与成长转型是转轨时期经济面临的双重约束.转轨的目的在于寻求适应现实成长阶段的制度安排,使双重约束转化为双重激励,实现经济发展;第二,转轨的制度安排比一般性制度变迁远为复杂和系统,路径选择与政策搭配都对经济绩效产生直接影响,选择一契合是寻求约束向激励转化的重要思想;第三,转轨时期的经济绩效由回顾性增长和前瞻性增长两种性质的收益构成:随着转轨过程中认知条件的趋同,转轨的走向会逐渐趋同;第四,转轨的实质是一次商业功能的重建,是补商业的课。中国样本超常增长的实质,是特殊奈件下发生的一次商业革命的结果;第五.无论转轨过程表现出怎样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转轨的发生和结果都将符合于经济史的一般性原理。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5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突破,经济体制转轨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举世瞩目。在世纪交替时期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深刻认识现状,探索构思未来,着重勾画和设计到2020年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背景下,置身经济全球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转轨经济中的公司融资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建新 《经济管理》2003,(10):26-34
本文主要从转轨经济中公司手求外部融资时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出发,未尝试对转轨经济中公司融资与治理的制度安排进行探讨。论文运用数理经济模型对公司融资与治理结构方面不同种类的制度安排及不同形式的公司治理进行了一般的描述和分析,并对日美两国的公司融资与治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融资制度要对公司治理发挥积极作用的基本条件是该融资制度必须内生出既具有监控动力又具有监控能力的监控者。最后针对转轨经济中公司融资与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转轨经济研究思路的评述、反思与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尝试用单视角和双视角的分类对现有的转轨经济研究方法进行归纳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转轨-转型"的双视角思路对转轨经济这一特殊形态进行研究,并建立一般理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何一鸣 《经济前沿》2012,3(2):23-30
本文回顾了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发现围绕文化资本来解释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以及讨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少。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但非决定性因素,适应文化资本的制度转轨才是经济绩效提高的关键,因此,文化资本中的市场观念在改革开放后被重新激发,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最后基于结论从文化资本理论出发,兼述地域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政府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个非均衡发展大国经济体系中,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制度环境、历史文化的差异都会造成不同经济发展存在路径上的差异。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具有影响,中央政府在对外开放、财税、金融等制度安排的区域差异是造成的区域经济环境差异的原因。换句话讲,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政府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针对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 ,在一般均衡框架下构建了一个两期的动态生命周期模拟模型。我们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生产者、微观经济消费者、经济公平和转轨代价五个方面对制度变迁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模拟量化分析。分析表明 ,制度变迁将使资本量和产量增加 ,资本 -产出比提高 ,利率下降 ,工资率上升 ;两类劳动者个人效用上升 ,养老金替代率上升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同时发生一定转轨代价。总的来看 ,此次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效应是正面的。  相似文献   

14.
经济利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也是转轨时期经济关系的核心。经济体制是由经济利益关系所构成的制度安排,经济转轨的过程就是社会中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重构过程。中国经济转轨过程是推进制度变革的过程,也是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全面深入社会各个领域的过程。因此,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对理解转轨情境下的当代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十分重要。采用中国东、中和西部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中国转轨时期不同制度水平下社会资本、金融发展及其联合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正规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社会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则具有显著的负影响。社会资本与正规金融发展的联合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非正规金融与社会资本的联合效应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并且制度越完善,这种负面效应越明显。因此,在深化制度改革和金融发展的同时,应注重社会资本结构优化和平衡,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转轨路径选择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经济转轨这一概念以及两种经济转轨的路径选择方式的回顾,指出这种选择的差异源自各国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的制约。通过分析表象上的差异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并根据中国的市场化次序历程指出任何转轨路径的选择都存在着市场化次序的选择问题。最后,给出了一些结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杜朝运 《当代财经》2005,(6):41-44,99
基于人文社会学角度对中国改革至今所带来的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以及金融制度变迁进行审视。笔者认为,伴随我国社会结构从同质体向异质体转变,社会人际关系也将从人格化交换向非人格化交换演进:配合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这一时期的金融制度结构和金融制度安排也呈现双轨特点。同时,以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标准来评析过渡金融的制度绩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过去大量的研究强调政策、区域、禀赋等对广东经济转轨绩效的影响,论文从产权管制放松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博弈论模型,旨在分析广东政府放松对资源配置权利的管制对经济转轨产生的制度效应。研究发现,广东各级地方政府放松对资源配置权利的管制,大幅节约了租金耗散,并衍生出更多给予经济个体发挥比较优势的获利空间,扩展了市场范围,从而促进了地区经济均衡转轨。论文对于理解广东经济转轨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框架,它尤其有助于揭示产权管制放松与经济绩效变迁二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和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9.
转型经济中融资制度绩效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宗新 《财经研究》2002,28(8):13-20
经过2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基本实现了传统财政供给型融资制度向现代市场型融资制度的有力切换。然而,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体制的转换与融资制度的发展之间产生的矛盾与摩擦,造成金融资源逆配置,融资制度的内在效率相对低下,这必然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和阻滞,导致中国现实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由于金融资源逆配置的根源是融资制度本身存在的三重内在缺陷,即结构性缺陷、体制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因而提高融资制度绩效、克服融资制度缺陷的根本路径就在于中国融资制度的市场化创新。  相似文献   

20.
杨来科 《经济经纬》2000,36(1):31-35
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潮流.但是,由于各国本身的社会历史及经济法律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国家在转轨道路及转轨模式上有所不同.中国的经济改革,遵循的是一种特殊的思路,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中国取得了特殊的经济成就,也遇到了特殊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