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我国地方税收立法权的确立与界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针对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于中央的现状,论述了确立地方税收立法权的必要性、确立地方税收立法权的三条原则。在此基础上,按照“区别税种,适度分权”的思路对地方税收立法权作了具体界定,并指出需要同时进行的一些配套性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税收立法权划分模式的国际比较1.美国的税收立法权划分。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府机构分为联邦、州、地方三个层次,这三级政府均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税收体系,并拥有各自的税收立法权。美国的州和地方政府有相对独立的税收立法权,可以对属于本级税收体系的税种单独立法,但分别都受到上级法律的监督和制约,即它既可以控制下级政府税收权限范围,又可以使下级政府在一定幅度内行使较为灵活的必要的职责。2.德国的税收立法权划分。德国是联邦制国家,与美国不同的是,其绝大部分的税收立法权都集中在联邦。联邦除了对关税拥有单独立法权以外,还对联邦专享税,联邦、州、地方的共享税以及各州和地方的专享税都享有优先立法权,即如果联邦尚未立法,各州有权立法;如果联邦已  相似文献   

3.
推进依法治税工作,应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措施。应注意将内容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一、完善税收立法,保证有法可依 (1)尽快出台税收基本法,明确税收立法权限。立法是执法的基础和前提:正在研究中的税收基本法,应该将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划分列为重要内容,以确立中央、地方税收的合理划分。目前我国所有税种的立法权、解释权及税目税率确定权一律集中在中央,这不利于财权与事权的统一,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不利于使国家的税收导向与国家的政府、经济导向趋问。  相似文献   

4.
民族自治地方的税收自治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相应的税收自治权是符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分税制基本要求的,但现实中税收自治权的行使还存在着一些制度障碍。应改革财税体制,授予民族自治地方适当的税收立法权,确立自治地方的主体税种,并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5.
王诚尧 《涉外税务》2007,224(2):45-48
当前中央和地方税收立法权划分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要化解这些矛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借鉴历史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区别不同的地方税税种,分层次、有限度、可控制地下放部分税收立法权,完善税收立法体制,健全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至整个财税体制。  相似文献   

6.
周剑璧 《广东财政》2003,(12):50-51
应赋予地方(具体的说是省一级及经济特区人民代表大会)必要的税收立法权。“分税制”要求按税种分权、分税、分管,其实质是按税种划分税权,税权主要包括税收立法权、司法权和执法权,其中正确划分立法权是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方税制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不规范,地方政府缺乏税收立法权,没有建立起税收立法执法司法相互分离的制度,使地方税制的改革十分迫切.应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收立法权,加强地方税制改革,完善税政职能.强化税政监督.  相似文献   

8.
根据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的权责不同,美国实行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税制,三级政府共同分享税收权力。联邦和州有税收立法权,而地方没有立法的权力,只能在州制定的税法约束下征税。联邦政府开征的税种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遗产与赠与税、消费税、社会保障税和关税;州政府征收的税种包括销售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消费税、物业税、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税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确立,我国建立了相应的中央税收体系和地方税收体系.但由于税收立法权和管理权过于集中、地方税收收入规模较小、地方税制结构不合理等,现行的地方税收运行机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应科学合理地划分税收立法权、扩大地方税收收入规模、重构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加快税制改革步伐,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地方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制度外税收竞争导致税收法定主义弱化,降低了市场机制对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其法治筹划,从税收立法角度来看,要完善规范税收竞争的相关法律,提升税法立法级次,赋予地方适当税收立法权,加快费改税立法进程;从调整税收政策取向来看,要对税收优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税制改革、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同时,要通过强化税收执法监督、健全税收司法保障,对制度外税收竞争进行规制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征管法》根据修订该法律时所能预见的情形,以及结合当时税收执法的实际情况,对偷税进行了界定,并规定了其法律责任,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是,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现行《征管法》对偷税主体、偷税手段及其法律责任所做的规定开始显现其弊病和不适应性,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消费信贷对推进金融服务的创新和信贷体制的完善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消费信贷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消费信贷立法及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非讼程序,是公力救济在民事非争议案件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在和谐社会语境下,非讼程序的内外双重价值凸显,既可以高效快速地完成对非争议案件的审理,又可以及时有效的达到对民事纠纷的事先预防。于立法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我国非讼程序的现状和缺陷,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维度提出切实的完善路径,将有效助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已然形成"迈向"全面完善"。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完善的法律体系促进和规制城镇化发展,是现代法制国家的共同特征。这个法律体系包括税法、环境法、房地产法、行政许可法等多个部门法,其中,发挥核心主干作用的是城乡(城市)规划法。目前,所能查阅到的最早的一部国家级城市规划法,是1874年瑞典制定的《城市规划法》,它开创了城镇规划核心法的先例。目前,各国城乡规划法的名称有所不同。例如德国称之为《建设法典》,英国称之为《城乡规划法》,法国的第一部城市规划核心法称为《城市规划法》,日本则称为《都市计画法》,我国则命名为《城乡规划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税收立法在立法权限的划分法治化程度不够,立法内容缺乏统一性,立法程序规范性较差等问题,对社会经济有诸多不良影响,健全我国税收立法法治化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评估行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非常紧密,评估行业的发展关系到企业改革的进展、资本市场的信誉、司法审判的公正、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等等。因此,评估立法不仅仅是评估行业自身的事情,而且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唐运祥 《银行家》2004,(4):1-11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一步开放,分业经营将使中资金融机构放于报为不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It is highly desirable that public policy should be based on good evidence, but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the Westminster Parliament concerning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proposed legislation is seriously inadequate. This theme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laws affecting local government, where the costs of change have been under-estimated and the benefits exaggerated. If better information had been available, the legislation might have been altered. The author argues that some form of independent scrutiny is needed to assist legislators in assessing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proposed enactments, and that American practice, in particular the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may provide a suitable model for reform.  相似文献   

19.
企业研发创新的立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的科技研发创新,是高新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国家立法应致力于建立激励性的保障机制。企业需要成为研究和开发(R&D)的主体,对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需要作出立法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有效激励方式,需要作出立法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王连洲 《银行家》2002,(9):24-25
立法部门审议证券投资基金法草案 新华社 2002年8月23日 保障中国基金业高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草案)>,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草案对中国基金的组织和运作方式、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外资参股中国基金管理机构等重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