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晋步 《魅力中国》2010,(34):319-319
有旬顺口溜形象地描绘了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状况,“初一朵朵红花,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现在,两极分化期提前到来之势。  相似文献   

2.
不管何时何地采访牛根生,他那句招牌经典顺口溜总能不失时机地冒出来: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年,生活吃穿全不愁,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  相似文献   

3.
张军 《当代陕西》2007,(4):36-38
一段顺口溜,凸显警民关系曾经“油水难触” “见了干部陪笑脸,见了群众斜瞪眼,歪着肚子吊着脸,长着一双势顺眼。”这段描述警察形象的顺口溜,一段时间曾在淳化县民间流传。  相似文献   

4.
顺口溜是老百姓的"众口相声";顺口溜是下里巴人的诗;顺口溜是大众心态的晴雨表;顺口溜是民间的"无线电台";顺口溜是人人争相传诵的小品。自从人类诞生语言那一刻起,就在想方设法进行"调侃",期冀从某种无可名状的情调中"侃"出生活浓郁的味道,"侃"出生活无穷尽的乐趣,这便繁衍出了"顺口溜"……  相似文献   

5.
<正>"小康路上都有份,家家户户不掉队;还有一些未脱贫,党和政府很用心……"这是一位64岁的普通农民一口气编写的300多字的扶贫工作顺口溜。憨厚朴实的河南省商水县平店乡曾庄村村民曾庆申说:"这些扶贫顺口溜,我酝酿了两天,灵感一来,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创作。"平店乡工会主席、曾庄村脱贫责任组组长任清贵说:"曾庆申有感而发编写了顺口溜,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我们农村扶贫工作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因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宁波市委第十一次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用“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几;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跟你;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这样的顺口溜解说民生问题,一时引来了坊间以及众多媒体对民间顺口溜的许多评论。  相似文献   

7.
右手握左手     
佚名 《西部人》2004,(11):48
酒席上流行一首顺口溜:拉着情人的手,甜酸苦辣全都有;握着老婆的手,仿佛右手握左手。 每当有人念出这段顺口溜,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一桌子人便会  相似文献   

8.
张军 《当代陕西》2007,(4):36-38
一段顺口溜,凸显警民关系曾经"油水难融" "见了干部陪笑脸,见了群众斜瞪眼,歪着脖子吊着脸,长着一双势利眼."这段描述警察形象的顺口溜,一段时间曾在淳化县民间流传.  相似文献   

9.
祁春玉  刘丽 《中国报道》2007,(6):105-107
“要想富,找家富”,在河南横川妇孺皆知的这个顺口溜,说的便是河南华英禽业集团董事长曹家富。曹家富以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带领华英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带领了一方百姓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10.
“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时下,这句在唐山市丰润区流传的顺口溜成为这区奶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浙江工商》2006,(11):45-46
在企业家中间流行着一个顺口溜:吃得好,营养少;喝酒多,吃饭少;陪笑多,欢乐少;住店多,回家少;看似潇洒,其实内心孤独……看似调侃的描述,却真实反映了中国企业家令人堪忧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圪台村的顺口溜 正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记访问了革命老区高平市野川镇。野川镇位于高平市西北部,距市区13公里。全镇总面积93.6平方公里,现辖24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6361户。  相似文献   

13.
“下班关手机。点菜要维C。周末必出游,随手带垃圾。”这个带有夸张意味的顺口溜,描述着都市“绿领”的时尚生活…… 白领、金领、粉领、灰领过后,“绿领”又向我们姗姗走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草鞋岗人穿草鞋,红薯南瓜当饭菜,年年缺钱又缺粮,苦涩日子真难挨。”这是十多年来草鞋岗群众中流传的一则顺口溜。不用介绍,人们从中可略知草鞋岗过去的贫穷。这个远离宜黄县城,只有21户105口人的老区特困村,如今又怎样呢?  相似文献   

15.
“耶溪河畔老鸦石,靠山作田有饭吃”。这是宜丰县天宝乡鸦溪村村民编的一个顺口溜。这个村的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民办教师和村干部的工资只能按田亩向农户摊派,群众出的是赌气钱,干部拿的是怄气钱。1985年以来,在省、地、县老建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积极扶助下,启动内部活力,壮大村级经济,使鸦溪村集体经济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1989年实现了农业产值72万元,村民人平纯收入715元,是1985年的5.6倍和2.6倍,9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新房。  相似文献   

16.
为了岁岁好过年──乐安县高家村奔小康纪实谢冬明地处江西省乐安县城北部的龚坊乡高家村小组,在畅叙治穷致富的深切体会时,流传着一首颇具经验之谈的顺口溜:"家有吨粮田,岁岁好过年,加上两亩桑,用钱不需慌,人均10头猪,定奔小康路"。1991年,这个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17.
香港走私古董大跌价要致富,挖古墓,一夜变成万元户;想发财,开棺材,金银财宝滚滚来。这是中国洛阳、开封、西安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大陆一些不法分子近年来盗掘古墓之风甚盛。在这种风气下,珍贵文物不断流入香港。11年前,香港海关首次截获走私...  相似文献   

18.
“先抓掌权的,再抓拿钱的,后抓种田的,”这句顺口溜是安徽省金寨县抓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公式”,依照这个“公式”,金寨县十年少生十万人,实现了“少生孩子,多栽树”的目标。这是某报报道的,笔者不禁对金寨县委、县政府这种“先抓掌权的”作法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19.
缓解县乡财政困窘的体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级财政稳稳当当。市级财政摇摇晃晃。县级财政哭爹叫娘。乡镇财政精精光光。”这些顺口溜。既是基层财政状况的写照。也表达了基层干部的忧虑和酸楚。实际上,县乡财政的困境就是县乡政权的困境,当我们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时,县乡财政的风险更值得警觉。  相似文献   

20.
顺口溜之一:觉着脚下弹,到了富平县。进了富平县,车速减一半。不是钢板断,就是油箱烂。好路只有二里半,中间还架了个收费站。 顺口溜之二:外国有个阿富汗,中国有个富平县。天上多少星,地上多少坑,小的能养鱼,大的能卧驴,“嗑腾”一声,到了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