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群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形成的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群体。它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或水平的标志和产物。本文从城市群的内涵、特征、类型,以及城市群理论的起源、发展及其形成的动力机制等方面对目前学界的观点进行了搜集与整理。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长株潭城市群是提高湖南在中部地区乃至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增强省域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已引起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省第九次党代会关于富民强省的精神,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对策,力求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又快又好地发展作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形成的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群体。它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或水平的标志和产物。本文从城市群的内涵、特征、类型,以及城市群理论的起源、发展及其形成的动力机制等方面对目前学界的观点进行了搜集与整理,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滇中城市群和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昆明和南宁的城市流强度在各自的区域内都是最大的,城市的外向功能明显,能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但昆明对其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辐射和带动的能力比南宁更强;同时,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滇中城市群的城市发展极不平衡,而北部湾城市群则存在城市发展差距太小的问题。应根据各自特点进一步强化两城市群的城市流,促进城市群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沿淮城市群在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自身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大量资源的耗费,产业竞争力低等问题都亟待解决.如何快速发展经济,缩小与其他地区差距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从产业集聚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沿淮城市群发展的现状、产业集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基于产业集聚发展的视角提出了促进沿淮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运用分形理论从城市空间分布的向心性、相关性及均衡性三个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集聚性,表现为从中心城市向周围城镇密度递减;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的空间相关性较强,联系较紧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空间分布总体上比较均衡。  相似文献   

7.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需要依托城市群的发展。关中地区具备一定的条件优势,可以优先发展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通过增强中心城市西安的辐射功能,完善城市等级结构,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城市管理制度,发展点轴式空间结构战略,来带动关中地区及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类型,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内涵及机制,结合安徽现有的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与沿淮城市群三足鼎立的局面,当前安徽省要从文化、交通、产业等方面优先发展合肥经济圈,由合肥经济圈的崛起联动皖江城市带与沿淮城市群,实现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浙中城市群有其特定的空间现状特征,其规模、出口等方面与全国其他城市群都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全国的产业链中地位不高。浙中城市群区域一体发展的动力机制,应注重区域交通发展的驱动,产业集聚效应的驱动,政府调控行为的驱动。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的提升路径,城市群管理体制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城市群内软环境建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并积极引进外资,构筑城市群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交通作为影响城市群形成发展最积极的因素之一,对城市群的形成、空间格局、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了交通系统的形成与演变,并分析了其在各个阶段对于城市群发展的影响,在结合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城市职能结构演变加速。以山东半岛城市群8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区位熵法、纳尔逊法等方法分析2005—2014年间的8城市职能演变与城际职能结构差异变化状况。研究显示:10年间城市群中处于沿海的城市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城市群中的极化现象突出,区域内城市职能趋同化现象显著,资源型城市职能发展具有特殊性。基于研究结果和城市职能特点,文章提出了推动本区域城市发展和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商业空间集聚是现代社会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本文从内涵与外延、动力来源以及绩效评价三个方面对商业空间集聚研究进行梳理、综述与评价,指出商业空间集聚的未来研究重点在于实现与系统动力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构建完整的研究框架、采纳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形成新的研究突破。  相似文献   

13.
对于通道费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基本上是单纯从法学或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试图从法学与经济学综合分析的角度,进一步探讨通道费问题。即在阐述通道费的特征、回顾国内外关于通道费的经济学和法学理论研究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法学视角分析通道费问题的思路,其中重点分析了对大型连锁零售商滥用相对优势地位收取通道费的行为可以比照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规制。同时就进一步建立健全通道费的规制框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以来中国的城市群思想及新城市群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从来都是以城市群和城市为主体推进的。”因此,对改革以来中国的城市群思想加以回顾,并对新的城市群给予描述,有助于理清思路,深化改革。但应注意到,并不能因为地缘相近就可以称其为城市群,相反,需要打破行政边界,逐步建立区域经济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建立立体交通体系;建立开放型的城市经济系统,强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实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力促新城市群的形成,带动中国步入现代化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5.
基于Landscan全球人口动态分布数据测算我国各省份的多中心集聚,进而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省域多中心集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动态影响、作用机制及约束条件。研究结果显示:首先,整体上看,城市创新水平随着所在省份多中心集聚程度的增加呈现显著的倒U型变化趋势,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多中心集聚尚未达到最优水平。其次,分样本检验发现,多中心集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倒U型影响主要存在于大城市和内陆地区,中小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城市创新水平则随着多中心集聚程度的增加而提高。机制分析显示,市场一体化与要素流动是多中心集聚影响城市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多中心集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作用效果会受到省域内城市距离和基础设施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从创新驱动视角思考区域空间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6.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提出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与环境和谐关系、人类生态伦理文化,以及环境治理与生态安全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生态文明水平较高,居中部地区前列,表现为经济发展较快、竞争力较强、生态保护法规较完善、环保力度不断加大等,但也存在产业结构重型化、工业"三废"排放较多和循环经济发展不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9—2016年30个城市全市与市辖区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研究全市与市辖区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对30个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并选取西安、武汉、天津等3个城市,分析其自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后新增落户人口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辖区的人口集聚比全市更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中东部城市人口集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西部地区;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符合威廉姆森倒U形假说;西安、武汉和天津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依次递减,但武汉2017年新增落户人口人均创造价值高于西安;天津海河英才计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8.
美国城市群服务业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发达国家城市群,对我国城市群的培育与提升是一个重要的借鉴.通过计算空间基尼系数与区位熵,对美国纽约大都市圈服务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分别讨论了纽约大都市圈内服务业分布的总体特征与局部特征,并且通过考察2001年~2011年各行业空间基尼系数的变动情况分析了其服务业空间布局的演化趋势.进而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有利于我国城市群发展的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