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建宁 《发展》2008,(9):120-120
Blog或Weblog,或称“网志”,被认为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本文从博客的技术特点及功能进行分析,分析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详细论证了博客与教师、学生、教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博客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进行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蔡慧 《魅力中国》2010,(10):128-129
“今天你围脖了吗?”这个句式看起来似乎有点问题,其实,这里的“围脖”指得是微博,即微小的博客,这一概念译自于英文单词micro—b]ogglng,是博客的一种变体,  相似文献   

3.
高雅 《中国经贸》2007,(7):68-69
打开Google搜索引擎,输入“国际商务单证员”七个宇,立即显现相关网页约447.000篇。打开阿里巴巴“资讯”频道,可以看到“07年外贸业最吃吞岗位”——外贸公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  相似文献   

4.
给力,好!     
说“给力”是当下最热最流行的一个新词语,应该说没人提出异议吧!且不说它在网站论坛、博客里正铺天盖地出现。按照百度搜索提供的结果,仅仅就在进入2010年11月的十多天里,标题里含有“给力”一词的新闻条数竟然就多达600余条。  相似文献   

5.
我是小资     
《开放潮》2003,(1)
一天晚上在咖啡馆里和一个女孩聊天,她装得有点玩世的样子,和我大谈最新的电影音乐还有畅销书,然后在话语里时不时加一两个英文单词。最神的是她有点自嘲地说道:我就是一个“雅皮”。我对“雅皮”这个词还不是太适应,因为,我习惯听“嬉皮”这种说法,就是那种特别随便和反抗一切世俗规范的人。她看  相似文献   

6.
赵康 《魅力中国》2009,(22):52-52
博客的全称是weblog,即网络日志。截止2008年底,我国博客用户数量达到了1.62亿人,占总网民总数的54.3%。博客的种类非常繁杂,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居生活到政经实事无所不包。根据《博客评论》(Weblog Review)的划分,博客内容可以分为个人、娱乐、新闻、电脑、音乐、青少年、电影、视频、图片等类别。在诸种博客之中,个人博客(personal blog)是最为常见的。个人博客浸  相似文献   

7.
博客(Blog)是一个典型的网络新生产物,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在当今知识社会,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管理者,应引入Blog并构建Blog中心,拓宽交流渠道,提高知识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冯昕 《沪港经济》2003,(3):43-46
买房子。等于安下一个家 关于家,英文单词里有三个词都能沾上一点边——即“HFH”。第一个“H”是指“house”,是房子:而“F”代表“family”,是家庭,与“house”相比较,则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后一个“H”是“home”,那是一种家的感觉,比起前两者,则更多了一种心灵的感受。我们也可以用这三个概念,来表现中国房地产业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人们对住宅需求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博客(Blog)是一个典型的网络新生产物,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在当今知识社会,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的管理者,应引入Blog并构建Blog中心,拓宽交流渠道,提高知识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胡云生 《科学决策》2006,(10):60-61
“官员博客”浮出水面 博客,这个互联网上的新生事物正在迅速地延伸到政治生活领域。 在国外,“官员博客”已司空见惯。美国布什、英国布莱尔、韩国卢武铉都有自己的博客。在我国,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开设博客,还是一件新鲜事。教育部原副部长因开办而被称为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2006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办“两会博客”,被认为起到“让人们更广泛地了解与参与政治决策”的良性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厅局级官员博客也纷纷亮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开博客的官员大多集中在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卫生、教育、物价等领域,这些官员在加强干群沟通、官民交流的同时,无疑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