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06,(20):66-66
商务部近日拟结合自身的职能,在中部地区的五个“能力”建设方面做好工作,助推中部崛起。借第一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之机,商务部表示要尽力做好五方面一工作:一是搭建经贸平台,提高中部开展合作的能力,把中部地区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机会。商务部还将支持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武汉国际机电产品、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等地方特色的投资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2.
技术引进与中原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大省,河南在快速发展、努力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的同时,又面临中部其他省份以及西部大开发中迅速崛起省份赶超的压力,“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是河南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部地区共有九个省(区),其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为中部北四省(区),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为中部南五省。本文所说中部,特指中部南五省。安徽作为重要成员,人口和GDP均占中部的近五分这一,无疑会对该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安徽与中部地区的排斥性大于互补性,要想在中部地区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就要减少排斥性,扩大互补性,避开与其他省份的过度竞争,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科技、旅游等优势,促进中部地区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沿海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地区逐步与周边地区拉开差距,成了中国经济的"塌陷"地区.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出现了中部崛起的呼声.鉴于中部地区良好的农业优势、资源优势、人力优势以及工业基础优势.中部崛起必将成为现实,是历史的必然.鉴于中部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特殊区位,它对中国经济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中部崛起对中国经济的平衡布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5):F0002-F0002
中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个相邻省份,总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1亿。中部地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条件较好,承载能力较高,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6.
《天津经济》2011,(10):77-77
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由山西、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六省构成的中国中部板块。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产业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中部六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6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9.7%。居全国四大板块第二,到今年年底。六省地区生产总值将全部达到一万亿元以上.中部崛起的高地优势正在凸显.  相似文献   

7.
丁帆 《特区经济》2009,(8):169-170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中部六省安徽、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是全国农业人口最集中,"三农"问题比较突出、金融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有利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本文指出了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并对构建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使得中部地区的制造业有长足的进步。通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制造业竞争力测评并对内部结构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中以河南和湖北制造业发展最快,其中以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但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较弱。山西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较大,在中部六省中处于下游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部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河南的中原城市群和安徽的皖江城市带,自成为国字号以来都备受关注。《京都协议书》规定发展中国家从2012年开始就该负有节能减排的责任,所以对以中部四个国家重点扶持的省份进行阶段性的低碳发展总结,为以后的发展道路模式选择提供对策建议。本文在借鉴前人的低碳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湖北、湖南、河南和安徽四省从2000-2011年12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下,河南工业发展十分迅猛,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发展速度均处领先地位。河南从一个传统农业大省迅速崛起为新兴工业大省。跳出湖北看湖北,学习、借鉴河南的经验,对推动湖北省工业经济发展、构筑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