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以21世纪产业转型对农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视角,探析农村休闲旅游产业作为一项将第一与第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在新农村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提出农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应利用自身优势走出困境,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系列旅游产品、开拓市场宣传等方面实施优化发展策略,从而提升农村休闲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林区凭借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在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然而,作为国家级限制开发区,林区在公益性事业运营经费、接替产业发展、生态移民、省内政策扶持等方面依然存在瓶颈,这些困难和问题仅靠林区自身难以解决,还需要国家和黑龙江省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随着大兴安岭林区转型进入关键期,进一步推进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应结合区位特征和优势,完善生态功能区建设空间布局,发展生态农业、对俄合作区和生态旅游休闲区。 相似文献
4.
5.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路径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归纳法与演绎法概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转型状况,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部政策环境、技术水平是推动林业产业转型的关键性因素;外部政策环境与技术水平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呈现正向影响作用,而市场化程度却呈现负向影响作用;包容性转型路径与差异化转型路径是黑龙江省国有林区选择的新型林业产业转型路径。因此,为了实现新型林业产业转型路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应提升林业产业竞争力、坚持执行林业政策、提升林业开放性合作等。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新林区、新林林业局政企合一企业的产业发展现状,在如何实现产业转型?要发展那些接续产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确定了林区立足发展传统产业,规模开发林下产业,大力发展非林产业,形成以林养林、多业并举的多元化林区产业新格局,为下一步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民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业进入了以休闲娱乐、康体健身、休憩疗养为主要目的休闲度假旅游阶段,传统的乡村旅游和农家乐需要转型升级。美丽乡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浓郁的乡村风情,独特的空气、气候、山林、水体、食材等休闲度假和养生养老资源,乡村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和养生养老旅游转型升级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生态优势。通过对乡村生态养生旅游开发的实例分析和经验总结,阐述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需要从开发理念、产品设计、经营管理、宣传营销、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整体构架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8.
大小兴安岭林区是我国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必须把握国家战略转型发展的机遇,发挥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功能作用,推进林区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生态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大力发展林区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新兴非林产业;创新体制,切实增强林区发展活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林区科学发展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绿色文明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在我国各产业发展中已逐渐显现,基于农业旅游产业集群概念、构成以及当前我国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剖析,结合生态文明观背景,提出农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应从模块化、网络化、多方参与管理模式三个角度完善和创新,走生态型、节约型和循环型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形成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森工林区承担着生态产业建设的重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继续进行改革开放,提高生产力。森工林区作为生态产业建设的主体,既要维护国家生态建设的平衡,又要依据占有的资源,发展生态产业,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逐步调减了木材产量,依托木材生产的企业受到冲击和挑战。森工林区的发展,面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旅游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珍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0):101-105
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快速发展,但仍存在生态保护不足、乡土气息破坏以及体验性产品缺乏等各种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主要包括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经营的BOT模式和农户自发形成的小规模经营模式,目前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存在整体布局和规划不完善、旅游资源整合欠佳以及旅游模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该文结合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本土特色,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整合旅游资源、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等对策路径,以期为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发展提供实践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不仅承担着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任,而且生产大量林产品和林副产品,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物质,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 相似文献
13.
14.
近几年来,伊春林区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抓组织领导,认真落实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抓引导重点,大力弘扬林区建设的主旋律;抓精品创作,造就大森林文艺劲旅;抓平台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抓资金投入,相继建成一批标志性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实践证明,生态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文化条件,为政治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为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科学测度生态文明对管理者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行之有效的措施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中国三大林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6年数据,运用"阈值—绿值"二步方法,在确定生态文明指标及其权重的基础上,通过指标及其权重依次测算了生态文明基本指数、特征指数、共生度指数、阈值、绿值,依次通过阈值、绿值判定中国三大林区是否"进入生态文明阶段"(入门)以及"入门"后生态文明水平,据此揭示中国三大林区生态文明发展阶段与建设水平演化规律,然后通过生态文明"指数"回溯"指标"分析中国三大林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及其根源。研究表明:(1)生态文明建设要兼顾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而不能偏废其一;(2)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南林区尚未"入门",而南方集体林区虽已"入门",但"入门"后处于深绿文明初级水平而生态文明建设潜力巨大;(2)林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和生态优势,林区要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兴旺,海岛旅游正逐渐成为发展热点。在大众旅游时代,游客满意度已经成为了影响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因素,把握游客满意度对海岛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到访长海县的游客,得到科学客观的数据。结果表明:自然环境因子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最大且得分最低,亟需重视和改善,人文环境因子影响最小且得分较高,基础设施和开发设计因子居中。 相似文献
18.
5月以来,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林云举陆续带队深入丽水、湖州、杭州地区调研当地的林业工作,各地通过生态路子掘金的发展方式,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如今,林业已进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三位一体的现代林业新时期。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各地改革探索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梁入月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186-19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向往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然而,生态环境已经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恶化,水资源利用也逐渐偏离可持续发展理念。文章以可利用水资源量、人口和城镇化、农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作为关键因素构建了休闲旅游农庄的水生态承载极限定量计算模型。通过对主要部门用水量和相关指标数据调查和总结,根据定量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总体看,四川省水生态承载能力足以维持远景规划,其中,成都平原、四川盆地、川东平行领谷区、川中丘陵区、川西高原等5个地区的水生态承载力分别为15 628万人、10 215万人、8 301万人、5 504万人、4 809万人。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下,包含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平衡农产品供需与解放农业生产力等中长期宏观调控政策,旨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农村旅游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与增收的有效途径,面临着供给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生态化发展等问题,背离了供给侧改革框架内的本质要求。由此可见,我国需要通过农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村旅游质量,实现农村旅游产业与供给侧改革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