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房地产行业是否存在暴利,又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房地产商一般的说法是房地产产业并非暴利行业,或者说地产是暴利,但房地产并非暴利行业。个别说法是房地产业存在高利润但非暴利.还有个别说法承认暴利.但认为那是打造品牌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钟伟 《英才》2006,(2):20-20
现在对房地产是不是暴利行业的争论越发热烈,这次有些不同寻常,开发商队伍中,任志强依据经济普查数据,说暴利论可以休矣;王石则说行业的暴利形象是不能否认的;潘石屹则肯定说房地产极限净利润率只有26.6%,绝非暴利。而我关心的,则是暴利分赃链条中,除了开发商还拴着谁?暴利铁链下,除了伤害购房者还牺牲了谁?巴菲特曾经说过,厨房里绝对不可能只有一只蟑螂,因此,如果房地产是近年来的暴利行业,在瓜分暴利的链条上,必然还有更为血色掩映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企业由于经济的发展开始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房地产领域也因为是暴利行业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在暴利的背后是与之相对应的风险投资.这篇文章就是结合现实情况分析房地产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并提出了房地产企业应该采取的相对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10月20日举办的巾国房地产权威高层会议——北京论坛上.近几个月来极少出现的许多房产界“重量级”人物都参加了这一论坛并发表了演讲.任志强就“房地产暴利”和“房奴”这两大敏感问题再次表态:两份研究报告显示,房地产业并不是暴利行业.“房奴”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  相似文献   

5.
《乡镇论坛》2011,(21):33-33
房地产是暴利行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人们肯定难以想象,高速公路公司的毛利率会超越房地产、石油、金融业等多行业,成为暴利的又一代名词。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的房地产权属与市场管理工作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而面对当前房地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的新特点,房地产权属与市场管理工作应该有什么新认识、新思路,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是许多地方的房地产权属与市场管理部门特别关心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个问题,2004年10月,我采访了重庆市房地产交易所所长张庭义。  相似文献   

7.
孔沛  张红 《中国房地产》2005,(11):56-59
通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主要指标之一。从1998年到2001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平均维持在5.7%的水平;而国外房地产上市公司(以美国的REITs为例)同期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则维持在8.3%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业暴利惊人时至今日,没有哪一个行业的绝对利润值,能挑战中国房地产业的暴利。2002年进入《中国百富榜》的房地产大亨为25人,2003年为35人,2004年为45人。这个数字不断在攀升,表明中国的财富正在加快速度,向中国的房地产业大亨们的私家钱柜里集中。但是,如果细分中国的房地产业,似乎地产业的暴利远远高于房产业的暴利。如果说房产业的暴利率在15%到30%,那么地产业的暴利率则在150%到300%。高速公路业坐地收银2004年中国出现了煤、电、油、运前所未有的紧张状况,随着煤、电、油的四面着火,全国运力八方告急,公路运输价格不断攀升。2004…  相似文献   

9.
自1998年起,我国房地产市场复苏回暖,房地产行业已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和重要支撑产业,尤其近年来呈现爆发性的增长趋势,受高额利润的吸引,房地产业成为许多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发展的首要选择。本文对近年沪深两市房地产业和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并结合宏观角度分析房地产业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得出结论:投资房地产业可以短期内明显改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但在长期发展中,房地产的多元化投资对公司绩效是不利的,上市公司不能跟风投资,应结合公司自身发展状况,审慎投资房地产行业。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业具有典型的区域化特征,供求状况主要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若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当地的房地产业就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地域特征非常明显,根据深交所及上交所的2008年的数据,深圳、上海、北京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分别为10家、15家、6家.分别占房地产上市公司总数的15%、23%和9%,占据了房地产市场的半壁江山(47%)。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产品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0月28日中央银行9年来首次提高贷款利率,表明政府对当前宏观经济过热和固定资产投资9月份以来的反弹的忧虑,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热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严格“信贷管理”、加强“土地管理”和提高“贷款利率”都使房地产业成为主要的冲击对象。国内的房地产业本来就面临自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缺乏等问题,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业更是面临着如何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物业流动性等发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2011,(7):26-27
提及暴利行业,民众率先想到的就是电信、金融、石油等垄断行业。至于房地产,在如今房价高涨的年代更是社会眼中“暴利”的代名词。然而,有一个随处可见,与民众生活联系密切的行业,却在不经意间超过了上述传统暴利行业,这就是路桥业。,一个本应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业,却突然成了暴利行业,社会民众的不满之情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兼评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媒体上常有“房地产泡沫经济”的提法。究竟什么叫泡沫经济?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有什么关联?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正确看待经济泡沫,避免泡沫经济?本文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试图作些探讨,并对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一、正确理解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涵义要弄清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泡沫经济的涵义。什么叫泡沫经济?《辞海》(1999年版)的解释是:“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  相似文献   

14.
厦门房地产市场面临“结构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友华 《东南置业》2003,(73):32-33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房地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正进入必要的“调整分化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多发展商会面对“房地产冬天”的考验。随着我国对房地产业的规范,以及我国入世后各路房地产巨头参与角逐,那种“土地 银行”的房地产开发模式的“暴利孤岛”现象,将会出现变局,房地产的发展将会更为规范。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业的“买卖兴隆”和一些购房者的“囊中羞涩“一直是个鲜明的对比,房地产是否有暴利?在一片繁荣的背后是否暗藏天机?易宪容以一个学者的智慧和良知.分析和揭露了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黑幕,为消费者提供了有利的参考,给予准购房者们一个美好的希望和梦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业的暴利正在吸引外来资本的“倾入”,伴随着中国大地上正在演绎的浩大的城市化潮流?一场盘旋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空,由人民币.美元,欧元、港元及其他货币积聚而成的“金钱雨”正在蓄势倾盆而下……  相似文献   

17.
现在,如果用“十大暴利”在Google中搜索,条目已高达359万条。由此可见,人民对暴利行业的意见有多么强烈。所谓“暴利行业”,并非是单看该行业的利润率或利润绝对值。我们更关心的是,行业暴利对中国经济的危害,暴利对国家财富的掠夺,对百姓利益的侵犯。本文便是它们的黑名单。一、房地产中国任何一个行业有问题的资金数目,可能都无法与房地产业相比。仅房地产业2005年的银行贷款总额,便超过了25000亿元,哪一个行业能与这样的巨无霸叫板?人们大都还会记得,郴州市委书记李大伦恶狠狠的那句名言:“谁影响嘉禾拆迁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就…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以来,伴随着土地供应方式的市场化,央行的房贷新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再次上调,及今年开始的对房地产二级市场的调控收缩,房地产市场也从一波又一波颠覆不灭的高涨热情转向冷静的观望中。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房地产业迈向真正市场经济的序幕已经全面拉开了,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竞争也将从项目间竞争升级到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  相似文献   

19.
从宏观经济与房地产经济周期来看,1998年到2004年,中国房地产业处在上升阶段;从2002年起,中央政府开始了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连续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对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需求膨胀起到了明显作用。从2005年8月份开始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企业数量减少,就业人员数量减少等一系列行业紧缩后果。因此,2004年可以看作是房地产业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20.
当2005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修订后的GDP总量的时候,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对此欢欣无比,那他一定是任志强。“本次普查数据再次用2004年的情况告诉了社会:尽管2004年是中国商品房价格增幅最高的一年,尽管房地产开发在2004年的利润暴涨了10多倍,但房地产仍然不是一个暴利行业。”就在之前不久,任志强还在一次品牌论坛上声称:房产品牌就应该是具有暴利的。立场一向决绝的任老板为什么会转变如此之快呢?原来,上述经济普查数据涉及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所谓“盖棺定论”。任志强说:“从全国情况看,200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利润总额为103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