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研究主要是从不同的制度、法律背景出发,探讨不同的投资者利益保护状况所导致的经济后果。但是这种研究方法不适用于评价同一制度背景下不同公司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导致的不同经济后果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微观公司组织这一角度,兼顾制度执行层面,对既定制度背景下,如何评价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Laporta等从事前角度评价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方法不同的是,本文主要是从事后角度进行考量的,认为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应从效率和公平两个层次进行评价,主要的评价指标可以选择投资者获得的投资回报、公司质量和公司诚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投资者保护与上市公司业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1994-2003年上市的所有公司作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公司上市后业绩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我国公司上市后业绩呈现系统性加速下滑的趋势。通过对我国法律环境变化与公司上市后业绩变化特征影响的实证结果表明,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程度的提高确实有利于减小公司上市后业绩下滑的速度,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对投资者保护不力是我国公司上市后业绩下滑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制度变迁视角探讨投资者保护的产生和演变有助于从根源上探索投资者保护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企业制度的发展变迁为脉络,从企业所有权结构,法律环境,以及资本市场发展方面分析了企业制度变迁过程中投资者保护的主要矛盾及其相应解决途径,为有效的投资者保护制度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2007~2009年长三角地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投资者保护为切入点,分析投资者保护、关联交易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董事长来源于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明显多于其他公司,总经理来自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不明显,关联交易与投资者保护程度负相关,投资者保护程度与公司治理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游家兴  武媚  陈述 《投资研究》2013,(1):104-118
本文考察在一个国家统一的立法体系下,不同公司对法律执行的异质性与差异性,探讨其对内幕交易监管效率的影响。本文一方面借助我国上市公司对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问卷所作的公开回复——《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构建公司层面的投资者保护指数,另一方面运用高频数据计算知情者交易概率(即PIN指数)来衡量内幕交易程度的严重性,在此基础上对二者展开细致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保护执行情况是影响内幕交易监管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公司在投资者法律保护上执行水平的提高,内幕交易监管效率将得以有效提高,并且受控制权私利驱使的内幕交易行为也会得到明显的遏制。  相似文献   

6.
陈李健 《时代金融》2014,(12):195-196
健全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是促进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之基。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逐步彰显出对投资者保护的重视。就立法而言,我国基本建立了投资者保护立法体系,具体包括宪法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中介机构法律制度以及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  相似文献   

7.
一、评价简介资本市场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投资者保护程度是影响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投资者保护机制已由最初单纯对法律保护的强调,发展为对多种机制的综合开发利用,其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投资者保护机制实施效果的最大障碍。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体系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起来的,当前投资者保护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立法与监管的核心价值取向,国外行之有效的投资者保护机制不断引入,投资  相似文献   

8.
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对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行侵占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关联交易规模的角度实证检验了股权制衡因素和外部投资者法律保护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制衡程度越高,控股股东的侵占水平会越低;但是法律保护和股权制衡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两者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如果同步提高的话,可能会削弱股权制衡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何武强  衣龙新 《南方金融》2003,(10):16-18,22
本文认为,法律对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的保护程度是理解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行为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并考察了我国企业的治理机制及其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证券法的价值之一是保护投资者,判断某一类投资者是否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及所需保护的强弱程度。这一问题是与公司的公众性结合在一起的。非上市公众公司是为配合证券监管部门监管各类别公司动向和满足监管制度改革的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兼具封闭性和公众性的特征。基于其公众性特点,强制筹资者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披露,对于投资者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做出理性投资选择,乃至使稀缺的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都是大有裨益的。但在对非上市公众公司进行信息披露的制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其在公众性上与上市公司的差别,兼顾保护投资者利益与证券流动性,协调筹资便利和证券市场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会计通过法律机制、社会规范与市场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并有三个基本路径:事前逆向选择规避、事中决策与控制、事后背德惩戒。以此为出发点,建立了五个要素、三层目标、三种机制及三个路径的会计投资者保护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五个方面的指标,建立了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指数(AIPI),并对2010-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状况进行了评价。经过检验,AIPI具有良好的效度,能够显著地解释公司下一年度的会计收益、股票回报、违规和权益资本成本。AIPI作为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的代理指标,能够比较有效地反映其会计投资者保护的现状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浅谈新公司法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的再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一直是各国公司法十分关注的问题。现代公司法律制度在股权本位思想的支配之下,对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的保护显得有些厚此薄彼。本文在当前学者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先论述了加强公司债权人保护的必要性,并对我国新公司法债权人保护的法律制度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针对新公司法还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完善我国公司债权人保护的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了一个小股东、控制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双层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框架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中同时存在的两类代理问题:股东与经理人的利益冲突以及控制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控制股东掏空行为与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指出:(1)均衡状态下,公司的所有权集中程度由公司股东所受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决定。随着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增加,小股东最优的投资数量也会增加,公司的所有权结构趋于更加分散。(2)在公司的现金流所有权结构确定的情况下,由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引起的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减少公司价值,使得控制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均受到损害。控制股东掏空资产收益的比例随着其自身现金流所有权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其控制权和所有权之间的分离程度而增加,随着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增加而减少。(3)相对于公司中仅仅存在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情形,控制股东的掏空行为会进一步降低公司的价值,而且降低的程度会随着控制股东的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程度的增加而增加。(4)当控制股东完全不能进行掏空时,即使小股东仍然面临由于公司中的第Ⅰ类代理问题引起的利益损害,但均衡时,由于控制股东和小股东之间不存在利...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2003至2005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和二阶段回归方法,对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上市公司的治理,其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地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法律环境、公司治理与利益侵占的关系。我们以在美国上市的50家中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同行业、同规模的标准选取在国内上市的50家中国公司作为配比样本,考察在中、美不同的法律环境下,两组样本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利益侵占程度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法律环境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同是否能够解释利益侵占程度的差异。实证研究发现,与在中国上市的同类公司相比,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具有更有利于投资者保护的治理结构安排,且利益侵占程度更小,法律环境和公司治理结构安排的不同都能够解释利益侵占程度的差异,但是法律环境的解释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6.
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主体,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券法》的立法宗旨,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对公司实体本身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社会公众投资者始终处于一个较为明显的弱势地位,控股股东可以随心所欲采取各种措施侵犯社会公众投资者权益。本文从LLSV等人的研究成果出发,论证了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缺失是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机构投资者可以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参与公司治理,尽量减少关联交易的发生,从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投资者利益受侵占的现状,追溯其根源,提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效措施,最后指出,要实现对我国投资者利益的有效保护,须从法律制度、公司治理机制、外部监管等宏观层面和投资者自身的微观层面着手实施。  相似文献   

18.
媒体发挥着公司治理和信息传播的双重作用,这有助于减少投资者与公司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会减少公司的融资成本。本文选取2007年之前上市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媒体曝光度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报道有助于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越低的地区,媒体报道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力越强;在非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媒体报道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力越强。  相似文献   

19.
公司的股权集中度问题是公司不同主体利益分配和剩余索取权安排的基础问题,同时也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股权集中的程度决定了公司代理问题的基本性质,即在公司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冲突是存在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还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学者们对此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同时,学术界在用何种指标来衡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上,也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从公司治理理论出发,构建投资者利益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公司股权集中度与投资者利益保护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越不利于投资者保护;公司股东的持股比例差距越小、分布越均衡,越利于投资者保护;同时,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不宜过大,两大股东的股权制衡,有利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相对于股权集中,公司股权的制衡是更有利于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20.
牛丽萍 《会计师》2013,(12):54-55
以2009-2011年沪深上市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投资者保护程度、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审计师行业专长可以提高审计收费,带来溢价收入;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审计收费也越高;随着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增强,审计师行业专长能产生更大的审计收费溢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