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旭阳 《审计研究》2015,(2):89-96,105
审计师参与新股发行审核是核准制下我国IPO市场监管的重要特色,本文尝试分析审计师参与新股发行审核影响IPO审计市场竞争的机理。理论分析表明,往届委员在发行审核中积累的隐性知识对要上市企业了解监管部门的审核规则,进而指导上市准备工作具有重要价值,这种知识溢出效应使曾担任发审委委员的合伙人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在IPO审计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内部资源;而实证分析结果支持知识溢出效应:IPO审计市场份额与会计师事务所中曾担任往届发审委委员的人数显著正相关,而在控制往届委员人数的情况下是否有合伙人担任本届发审委委员对IPO审计市场份额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关注中国上市公司IPO的过程中的寻租、市场分割与市场惩戒现象,检验了失去约束的权力与权责不对称情况下滋生的"恶之花"。使用2006-2010年期间中国资本市场IPO公司的手工数据,本文研究发现:(1)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关系显著提高了拟IPO公司的过会概率;(2)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关系显著增加了关联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以及在IPO审计中的市场份额;(3)公司IPO后的累计超额回报与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关系显著负相关。上述研究发现联合支持了如下层层递进的逻辑与结论: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委员使得特定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了IPO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投票权"和权力,为此一些拟IPO公司通过将审计业务交由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委员关联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实现了有效率的寻租,结果是显著提高了公司IPO申请的过会概率。同时发审委中的会计师委员关联的事务所相应获得了IPO审计市场的超额审计收费、显著增加了IPO审计市场份额。但是,IPO后中国资本市场给予寻租的公司严厉的市场惩戒。上述研究发现敦促中国资本市场发审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中国IPO监管的"核准制"使得证监会发行与审核委员会拥有企业上市的决定权,在发审委委员名单公开的"准自然实验"契机下,本文立足于民营企业与发审委委员的社会关系来研究中介机构发审委社会关系与上市资格、IPO抑价程度以及上市后表现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中介机构发审委社会关系显著提高了民营企业的上市成功率,但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关系的作用带来,对于公司聘任过去在发审委任职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检验则发现这种社会关系具有时效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拥有会计师事务所发审委社会关系的民营企业在IPO短期抑价幅度及发行当年的业绩与成长性都要高于没有关系的企业,但是在未来两年拥有会计师事务所发审委社会关系的公司的业绩和成长性反而更低,说明具有发审委背景的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了暂时的"包装"帮助企业上市且成功欺骗了投资者,发审委社会关系是寻租行为的体现而非信号显示。结论无论是对于中国制度背景下独特的"关系"研究还是对于当下IPO由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的改革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中国资本市场证券发行审核管制改革的制度背景及由此衍生的"潜规则",本文手工搜集了2006~2010年期间拟IPO公司所具有的"发审委联系"的数据,实证研究了IPO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相关的两个关键问题:(1)发审委联系是否显著增加了拟IPO公司过会的概率?(2)与没有发审委联系的公司相比,发审委联系的公司IPO后相对于IPO前的业绩是否显著地更差?研究结果表明,发审委联系的确显著增加了拟IPO公司的过会概率,且过会概率与发审委联系强度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公司IPO后相对于IPO前的业绩变化与发审委联系及其强度显著负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证监会进一步改革IPO发审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2000至2007年期间IPO公司财务报告为样本,以2003年我国由证监会遴选执业会计师出任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简称"发审委")委员的身份公开为背景,研究被证监会遴选执业会计师出任股票发审委委员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有动机提高审计质量,以维护来自政府认可的信任声誉。实证研究发现,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IPO公司财务报告的盈余质量,无论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均有显著提高。据此推论,来自政府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源于市场口碑的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一样,对享有这些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有明显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规模和寻租两方面对审计师进行划分,选取了三年的样本,来分析IPO公司审计师选择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由有限责任制变为特殊普通合伙制,增加了审计师的法律责任,提高了审计的鉴证价值和保险价值,有利于审计师在 IPO 审计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信息中介作用。以保荐制下 IPO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事务所组织形式对 IPO 盈余管理和 IPO 折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有限责任制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务所审计的发行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更低,IPO 折价率也更低。研究结论表明事务所转制后,审计师加强了对发行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提高了 IPO 定价效率,监管部门推动的事务所转制对 IPO 市场具有积极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用这句话来形象第十七届发审委对IPO审核的从严把关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这届发审委自10月17日履职以来,至11月17日,已经期满一个月,给市场留下了"史上最严发审委"的印象,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IPO公司的过会率一再降低。根据证监会的安排,11月7日共有6家拟在沪市主板IPO的公司上会,审核结果仅春秋电子1家获得通过,成都尼毕鲁、云南神农、山  相似文献   

9.
周晓士 《财会学习》2023,(14):135-13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在利润驱动下,公司会不断地向IPO靠拢。然而,IPO公司的财务舞弊越来越严重,其成因多种多样,作为其主要的审计主体,当前会计师事务所的IPO审计工作却遇到了诸多问题,具体有:审计独立性不足、审计师缺乏专业性、公司IPO风险等,从而对IPO审计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将讨论会计师事务所在IPO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根源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求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在根源上打破现行制度的“瓶颈”,阻止IPO公司舞弊的扩散,控制IPO审计风险,净化资本市场,从而提升会计师事务所在IPO审计中的质量,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IPO市场中审计师选择可以作为信号机制,降低发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发行制度向市场化过渡为背景,考察我国审计师声誉和IPO企业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净利率、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这五个反映公司风险的变量中,公司规模、投资银行声誉、公司成立时间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进行审计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大规模事务所审计的IPO企业的首日回报显著要低,这意味着大规模事务所的高声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审计师的信号传递功能在我国初步有效.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证券市场准入监管的制度背景,本文对IPO公司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IPO公司在上市之前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要显著低于上市之后.并且,在IPO审核监管更为严格的期间,IPO公司进一步降低了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概率.研究还发现,上市前会计业绩更差的公司,在IPO审核阶段更可能对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但这些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会对研发支出进行更充分的信息披露.本研究为证券准入监管如何塑造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信息披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江雨  付兴博 《会计师》2014,(2):10-12
十八大后,证监会明确了"新股发行机制向注册制过渡"的目标。众多的国内外研究学者已经证明,上市公司在IPO中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的行为,且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是同时存在的。当我国IPO发行机制由核准制变为注册制时,由于发行审核制度和定价制度的放宽,IPO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会大大减弱,从而降低其盈余管理的程度。另一方面,法律保护水平的上升和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IPO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会从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转变,这是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证券市场IPO公司进行IPO时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及不同市场间盈余管理行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IPO公司在IPO事件中会运用应计和真实两种盈余管理行为;显著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主要出现在IPO当年,显著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主要出现在IPO之后一年;在IPO当年,创业板IPO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强于同期主板/中小板IPO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在IPO之后一年,创业板IPO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强于同期主板/中小板IPO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本文研究可以为市场监管机构履行的IPO公司监管行为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行业专家才能、募集资金特征与IPO审计定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定价问题一直是审计研究的热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审计定价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研究领域。我国学者2002年开展对审计定价的研究以来,结合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对这一领域做出了很多贡献。本文针对IPO审计的特殊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家才能和客户的募集资金特征两个可能影响IPO审计费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由具有行业专家才能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IPO公司审计费用较高,募集资金大于发行前总资产的IPO公司审计费用较高,IPO审计费用与募集资金投向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审计师声誉影响股票定价吗——来自IPO定价市场化的证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以IPO定价市场化为背景,研究实施询价后的审计师声誉对IPO定价的影响。文章以"四大"和国内排名前十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衡量审计师声誉,采用多元回归和两阶段回归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审计师声誉与公司询价水平正相关,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在对抑价率的检验中,我们发现审计师声誉显著降低股票抑价率。进一步地,我们发现在民营上市公司中,上述关系更为稳健。总体来看,审计师声誉已经初步影响了股票定价。  相似文献   

16.
审计师选择是审计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国有股权在中国A股IPO市场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我们发现,国有股比例越高,公司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的概率越低;当国有股权比例较低时,高质量的审计师能够降低IPO发行抑价,但是,国有股比例的提高会损害高质量审计师降低IPO抑价的作用,并且,国有股比例越高,IPO抑价越高。这说明国有股权对IPO中的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既不是因为国有股比例的提高容易导致公司与低质量的审计师合谋,也不是因为国有股权可以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在降低IPO融资成本过程中的作用,而是因为国有股权会损害高质量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发挥,进而损害了其在降低IPO融资成本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对于丰富和深化我们关于中国A股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和审计师声誉机制作用发挥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对其客户IPO审核拒绝率的影响。我们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会导致其声誉损失,其客户的IPO审核拒绝率将显著提高。发生审计失败后,不管事务所是否受到监管处罚,其客户的IPO审核拒绝率都会显著提高,但审计失败后受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受处罚所)的客户IPO审核拒绝率显著高于审计失败后未受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未受处罚所)的客户IPO审核拒绝率,即监管处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产生了更严重的后果。我们进一步发现,不同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对其客户IPO审核拒绝率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发审委对IPO公司的从严审核,加上2017年新股的加速发行,长期困扰A股市场的IPO堰塞湖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缓解,而新的问题也因此出现。如根据2017年12月8日证监会发行部召开的发行工作会议传达出来的信息,目前在审企业460~470家,但真正的老大难有近200家。而这200家形成积压的原因:一是政策性问题;二是根据原规定申请处于中止状态的,影响了审核秩序;三是已通知报上会材料但拖延不报的。而这三条原因表明,不仅IPO堰塞湖基本缓解,而且还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检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ublic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PCAOB)的审计检查能否降低中概股危机中问题公司出现的概率,以及审计师声誉对这一关系是否具有调节作用。爆发于2010-2012年间的中概股危机大多数涉及的是通过反向并购(Reverse Merger,RM)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通过系统研究这些公司的财务和审计数据,我们发现对于反向并购公司来说PCAOB审计检查能显著降低问题公司出现的概率,且对声誉较低审计师的客户这一治理作用更强。与RM样本相比,由于IPO公司更多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四大的声誉作用,PCAOB审计检查并没有显著降低IPO样本中问题公司出现的概率。综上,我们发现,PCAOB审计检查可以降低公司舞弊的概率,但这种作用集中体现在非四大审计师样本中。本文的经验证据对跨国审计监管、深刻理解中概股危机的形成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审计师特征视角考察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在变更审计师后选择的继任审计师是否具有系统性差异,以此揭示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的真实动因.研究结论表明,在上市公司掌握主导权的审计市场中,上市公司有"预谋"的解聘审计师是为选择特定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做准备,这是利益驱使的结果,是上市公司自利动机的体现.本文为国有股减持和"大小非"解禁等政策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