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竞争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一些企业特别是公用企业利用自身的独占地位想方设法限制竞争,扰乱了自由和公平的竞争秩序。为此,有必要对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2.
张伟  于良春 《经济评论》2015,(2):88-100
本文研究混合所有制下企业纵向一体化所产生的竞争及反竞争效应,发现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市场结构同时对一体化的反竞争效应有着重要影响。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显示在上游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前向一体化下,只有当参与一体化企业数量较多且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私有产权比重较大条件下形成的市场圈定才具有反竞争效应;而在下游私有产权企业实施的后向一体化中,市场圈定在一体化企业数量较少且私有产权比重较小,或者在参与一体化企业数量较多的两种情形中出现,且两种类型的市场圈定均具有反竞争效应。这些结果意味着在国有产权占重要地位的经济中,对纵向一体化的反垄断控制标准应与私有产权背景下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谢贞发 《财经研究》2004,30(12):15-27
不同产业拥有不同的成本结构,而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市场竞争结构.文章的研究表明,在双寡头竞争中,由于成本函数(一次型和二次型假设)不同、市场竞争结构不同,用应的社会产出、价格、利润、社会福利都会有所不同.同时,当国有企业的边际成本高于私有企业的边际成本,即存在效率差异时,在不同的成本函数假设下,社会福利与效率差异的变动关系也会不同.  相似文献   

4.
资本结构、企业所有权安排与人力资本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虹 《经济与管理》2004,18(2):42-43
本文探讨了由于企业中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不同比例关系而形成了不同的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所有权安排产生影响。为了有效的激励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必须对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稍权做出最优分配。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经营者激励选择与国际市场份额竞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首先用具有线性需求和规模收益不变生产技术的Cournot双头模型来刻画国际市场份额竞争。指出 ,如果参与国际竞争的本国企业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 ,那么 ,无论竞争对手是否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 ,本国企业所有者总是有积极性操纵经营者的激励 ,特别的 ,在只有本国企业作出单边激励选择的情况下 ,这种操纵可以使本国企业生产Stackelberg领先者产量成为可以置信的承诺。它在这里所起到的作用是与出口补贴在战略性贸易政策分析中所起到的作用相一致的。如果考虑到从过去的GATT到现在的WTO都规定政府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国际竞争 ,这个结论就更有趣了。因为无须政府帮助 ,本国企业所有者凭借自身的力量就能实现有利于本国企业的竞争结果。这种民间对政府的替代是有意义的。在双边激励选择的情况下 ,两国企业陷入了“囚徒困境”。本国企业只有诉诸于本国政府对国际市场的干预 ,才能重新获得Stackelberg领先者的地位 ;但与对它的传统理解相比 ,这种地位已然弱化。最后 ,我们还证明 ,根据相当一般的条件 ,所有者决定的最优经营者激励只与竞争类型 (数量竞争还是价格竞争 )有关 ,而与企业的产品类型 (替代品还是互补品 )无关。  相似文献   

6.
垄断竞争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市场结构,而广告则是企业实施差异化策略和获取市场势力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的运营实践中。然而,营销学并没有解释广告对企业的影响力度。为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垄断竞争中的广告行为给予解释,分别探讨了最优广告费用的求解、广告对企业的长期影响、信息不对称下的广告策略,以及广告的福利效果,以期对垄断竞争中的广告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企业所有权的激励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所有权规定了其主体可以从企业的剩余中获取与其努力程度相适应的收益,因而对主体追求和实现自身利益具有激励功能。企业所有权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两个方面实现的:一是引导企业所有权主体的行动方向,二是为企业所有权主体提供持续的动力。企业所有权主体可以分出资者(或股东)、经营者和生产者三类,由于他们各自的责权利不同。所以,企业所有权对他们所起的激励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兰天 《当代财经》2003,(5):50-52
随着中国加入WTO,银行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只有充分了解竞争环境以及自身的不足,才能在开放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当前我国银行业现状而言,市场开放无疑会使中国银行服务市场原本垄断性较强的寡占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因此中国银行业要从战略上发挥先动优势,即在资源配置上加大倾斜力度,在干部、用工、分配机制上率先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行了一系列以分权化为导向的改革,促使地方政府利益苏醒,确立了地方政府的经济主体地位.尤其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表现出更多的竞争性,在我国现有政治体制框架下,基于多重激励约束因素,地方政府非规范性竞争行为愈加明显,对这种非规范性行为的引导与约束也成为当前的难题.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竞争中的非规范性行为必然引起成员或整体的效率损失.本文从激励相容理论出发,分析地方政府实现自我成员目标与实现整体制度目标的不同激励与约束条件,以探究地方政府实现激励相容,即制度成员效益最大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市场、技术、资本结构与企业所有权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要素所有视角分析企业的契约性质,并从中提炼出企业理论所要解决的经营选择和激励问题。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可借助于企业资本结构(即债权融资或股权融资的比例)的优化调整实现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的最优安排。但资本结构的优化又受到各个企业所面临的不同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约束。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企业应该依据其市场与技术条件导出其最优的融资条件和方式,以实现企业所有权的最优安排和企业绩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郭小鲁 《经济导刊》2002,(10):58-60
一、现代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形式不能简单地用公有制或私有制去刻划 2002年《经济导刊》第2期、第3期分别发表了董辅礽教授的《消灭私有制还是扬弃私有制?》和厉以宁教授的《进一步开展公有制形式的探讨》两篇文章,两篇义章都提出和分析了公有制的新形式,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对于公有制的新形式,笔者认为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企业目标与激励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激励方法的选择应该依据企业目标的分析。本文在系统探讨企业目标及其实现障碍(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说明了企业对管理者激励的原因和目的,进而根据经济学理论及风险与收益关系的原理系统分析了各种各类激励方法的优缺点,相信可以为各级各类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隐性激励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艳  石磊 《当代财经》2002,(3):64-67
重构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是完善企业家职能分工、避免经营代理人在企业合约不完全条件下将个人成本外化而使企业受损的必然要求。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竞争理论,并根据经营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角色定位,有必要在重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时注重引入隐性激励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公共行为与旅游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武武 《经济经纬》2004,(5):128-131
企业绩效动力系统包括企业行为、消费者行为和公共行为三个基本要素。作为旅游企业绩效动力系统相互关系的结构模型图,其主体内容包括一个核心、两大部分、三个层次、四个系统。通过对这一相关结构模型图的分析,得到两个重要的结论:一是公共行为与旅游企业绩效有着广泛的因果关系,二是这种因果关系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15.
胡振鹏  杨洁  陈琳 《当代财经》2001,(12):56-58
高技术产业的激励机制以按劳计酬和按绩取酬相结合为基础,对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辅之以股权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机制包括股票期权,股权和分红权,本文从企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股权激励机制本质,特别和对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转轨经济国家中,制度环境究竟会对高管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产生何种影响一直存在争议。从环境支持和企业迎合两个视角出发,分析企业所处的外在环境及其开展研发活动的动机等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在环境的创新氛围对高管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企业为满足政府政策导向而采取的迎合行为也强化了上述关系,这两者同时作用于高管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但两者相比,创新氛围的影响更为重要。进一步揭示了高管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逻辑黑箱,为今后的理论研究与政策设计提供了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7.
变集体所有为公共所有的新型土地生产关系创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制一种新型土地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为了超越责任制的局限,建立产权和经营权之间的有效连结机制,从而为城乡统筹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提供相应的经济基础。这种创制的基本途径是革新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并以由此而得到的产权落实为新型合作经济提供必要的资格保证。本文认为,创制新型土地生产关系包括设置土地委员会、实行产权的物权化,以及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美国的政府创新项目为案例依据,分析了在选举体制下,由选举出的官员进行创新的可能性,存在的困难以及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