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大部制改革是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是把实行大部制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发展特点以及现代政府治理模式的变化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改革思路。目前,不仅国务院在积极推进大部制改革,各级地方政府也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心转移到了大部制改革。相比中央国家机关的机构改革而言,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难题,如何稳妥、有效地推进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发了人们对其安全风险的担忧。地方政府发债规模如何调适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经济高水平安全的关键所在。基于卢因的力场理论,本文构建了PMR模型分析发债规模问题,认为由压力场、动力场构成的驱动力和由阻力场构成的抑制力形成发债规模的“适时”调适逻辑,而统筹发展和安全原则构成发债规模的“适度”增长逻辑。场域逐渐变化和力量不断博弈,必然要求“适时”“适度”进行发债规模调适,以达到力场的动态平衡。因此,发债规模调适要根据力场变化审“时”度势、应“时”而动,基于力场平衡调至“适度”、严防“过度”。  相似文献   

3.
董雪  饶艳 《企业家天地》2011,(6):187-187
在西方"整体性政府"思潮的影响下,我国顺应潮流进行大部制改革,是我国建立节约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契合点。本文从整体性政府视角下的大部制改革入手,阐释了我国大部制改革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了大部制改革的建议,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建言。  相似文献   

4.
吴志明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9,19(6):59-64,91
大部制改革和政务中心建设是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两面旗帜,根本目的都在于探索构建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但在实践中,却困难重重。以“地方统治”为特征的传统行政环境是大部制改革和政务中心建设在地方推行遭遇诸多困境的主要原因。应通过从“地方统治”走向“地方治理”的转变,使大部制改革和政务中心建设相互依托,从而优化部门结构,形成沟通顺畅、权责一致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这是构建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部制下,政府机构数量、层级减少,单一机构职责增加,行政管理效率提高;但是由于权力集中和利益集中,也容易导致部门利益的固化。为防止政府部门利益固化影响改革成效,应该强化府际关系协调:横向上通过权力制衡与利益均衡鼓励同级政府机构的协同合作,纵向上在增加下级政府积极性的同时实现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构改革必须坚持分权的方向,着重考虑部门利益的因素,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监督制衡制度,建立和完善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信息机构之间分工合作机制。除了组建议事协调机构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还应该培育经济中介和社会组织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利益博弈长期存在,并影响中央政府利益的实现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通过博弈模型的分析,发现必须依靠制度与法制来建立“中央为主导,地方为主体”的政府间新型利益关系,才能实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利益博弈的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7.
大部制改革是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在巩固以往机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适应和满足新时期新情况作出的战略选择,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难点和挑战。文章拟通过对西方政府再造理论和发达国家实行大部制改革的考察,结合我国行政体制的现实,提出完善我国大部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万莎 《地方财政研究》2010,(4):26-29,31
国家为刺激经济发展于2009年发行了2000亿地方政府债券,但在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本文从经济学的维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券面临的各种发行风险,并提出了控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风险的对策,以期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之后,地方政府重启大规模投资,号称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本文通过分析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从国际贸易、宏观经济形势等角度研究本轮地方政府投资的动因。并根据历年地方政府投资效率、产能过剩和地方财政收支情况,进一步研究本轮地方政府投资的必要性,认为本轮地方政府投资时机不成熟,规模过大,势必对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政府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会产生挤入效应。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基于1995—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分税制下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而言,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从地方政府支出的结构来看,东部地区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政府消费支出次之,政府投资支出的挤入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地方债券的发行使地方债券发行的话题被人们关注。本文首先采用案例分析法,针对我国2009年度财政部代发的2000亿地方债券,具体分析其发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他国家的地方债券发行体制进行借鉴,尤其是对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地方债券发行机制作了详细介绍,最后针对2009年发行地方债券所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地方债券发行机制的建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政府开展的政府绩效管理实践存在着理论范式的形式完美主义、评估体系的"官本主义"、实践过程的简单主义的问题。运用行政生态学理论来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处于独特的内外生态系统中,只有深入认识和揭示内外生态系统内涵及其关系,才能有效推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3.
14.
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引起了普遍关注,与此同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两者之间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也存在不同。本文对比欧洲债务危机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认为我国处理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实力被大大低估,进而提出了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是学界关注多年的改革大计,从政府职能、现实财政收支和代际公平三个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政府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匹配财力与事权效应的不显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代际不公平”的问题,都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出了紧急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摘要:面对各地方政府实施的“购房落户”政策拉市行为,社会各方“江湖纷争”。透过这些纷争,直接涉及关于“国家一经济”关系的讨论。西方的经济理论传统经常陷入国家工具性和国家内在性的这样二元分立思维中,从而在面对中国特殊和复杂的经济现实时陷入“中国化”的困境。从地方政府作为自身利益行动者的视角,分析它的治理结构,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地方政府的各种决策和行动。  相似文献   

17.
自2015年实施新《预算法》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拉动了社会投资,发挥了补短板、增后劲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管理中仍存在的问题,提出“PPDCA”模式,即观念(Perception)、目标(Purpose)、评价(Design)、监管(Check)和反馈(Act)的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优化路径,以提高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资金绩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分权激励下地方政府行为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造成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地方经济增长,进而增加工业三废排放量;寻租腐败程度、财政赤字以及工业化生产也将导致我国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增加;此外,研究还得出我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与俄罗斯两个转型国家财政分权安排的比较分析,采用一个理论模型讨论了分权下的政治激励是如何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的,发现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强调政治激励的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有益的作用,而政治权力的分散化是俄罗斯转型前期经济绩效相对贫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深入了解债务扩张机理,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比较各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根本原因是政绩考核机制等“内因”,货币政策等“外因”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实证结论更多地支持了“内因”派的观点,因此,防范地方债务的过度膨胀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政绩考核体制,并不断地优化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