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地开发整理是充分利用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农地开发整理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变化,结合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以层次分析法构建农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的层次结构和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计算农地整理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巨大、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2.
农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农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及应用需要,结合河南省汝州市庙下乡农地整理项目,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了农地整理综合效益的层次结构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了农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农地整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有较大提高,生态效益提高不明显;综合效益提高了34%.该研究对于量化农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和实践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地整理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理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有赖于其运行环境和机制。目前,由于全国上下对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都十分重视,把土地整理作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形成了进行农地整理的良好社会氛围。与此同时,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农地整理是为了实...  相似文献   

4.
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四个子系统出发建立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鄂西北房县红塔乡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评价得出研究区各子系统的潜力,其中资源系统潜力比重为59.49%,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分别占了 12.87%、12.34%、16.30%.结果表明:资源和环境系统潜力占据主要部分,评价指标体系能综合反映研究区耕地整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符合整理区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推进可持续耕地整理综合潜力规范化评价的措施,可为山区实现耕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地整理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针对仪征市丘陵地区的农地整理工作实践,探讨了农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理论依据、土地校属、效益评估、技术应用等方面,并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人地矛盾将长期存在,耕地资源不足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环境的恶化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环境健康的瓶颈:工业化城市化使部分耕地非农化趋势不可逆转,耕地面积与人均粮食快速递减,耕地低效利用、掠夺式经营广泛存在。所有这一切都在不断侵蚀着土地生产力、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据此,本文尝试性地提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并以农业大省山东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揭示出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差异和特征,以期为制定提高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对策、为国家制定耕地利用、保护和耕地整理、补偿政策提供实证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利用效益存在着巨大的时空差异;森林覆盖率、人均粮食产量、人力资本水平等8项指标是决定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本文的主要结论或政策启示是:政府对耕地的保护政策、补偿政策,不仅要考虑耕地数量,更要考虑耕地利用效益状况,实行高效益高保护、高补偿。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实现的可行性,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增加耕地潜力。研究方法:以济南市为例,选取地形、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土地资源和宅基地利用等11个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修正指标体系,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修正为现实潜力,并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估算增加耕地潜力。研究结果:济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修正系数平均为0.43,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可行性较差,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平均为25.76%,且北部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于中南部低山丘陵区。研究结论:(1)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可行性受自然条件、社会基础、经济实力和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制约;(2)受自然限制性因素制约,农村居民点并不都适宜整理成耕地,应该因地制宜地对农村居民点采用多样的开发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农地整理后的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土地整理给农用地带来的增值效益,以地租理论和利息,利润理论为基础,研究在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和非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农地整理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本文提出了明晰产权,建立WebGIS农地资源信息系统,加强政府引导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收益和农地的合理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调控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在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实施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不仅可以引导政府和企业法人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发展区域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建立农地流转的补偿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保护和科学管理耕地资源,解决人均耕地少的矛盾和粮食安全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措施 ,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土地整理分为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农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 ,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 ,对农村田、水、路、林、村的结构、质量和布局进行调整、改造和综合整治 ,以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农地整理是人类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强烈干扰 ,它不仅涉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和生态环境等问题 ,还涉及区域的社会、经济和…  相似文献   

1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选择的原则与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岩 《中国土地》2006,(7):35-37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选择的原则:项目系统性与完整性原则、先易后难原则、效益最大化原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选择的要求:项目合法、以整理和复垦为主、位于国家重点支持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具备、资源和环境条件具备、无权属问题、投资方向合理、基本控制指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12.
邹家华副总理最近提出,要改革现行土地收益分配办法,强化保护耕地的经济制约机制。邹家华副总理说,现行的土地收益分配办法,是对占用耕地和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不加区分,全部留在地方基层政府即市、县和乡镇,基层政府可以通过低价征用耕地后用高价出让获取巨大效益。这种“多卖地,多得益”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是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的经济诱因,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有的还滋生腐败。中央决定今后农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全部上缴中央,原则上用于耕地开发。原载《江苏农村经济》改革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许多国家在人口、产业急速发展的阶段中都曾出现都市范围不断扩大、公共设施不足、大量耕地被侵占和土地投机等问题。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由于对法律建设的重视,根据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时期的需要,不断适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生产建设大量占用农地的制约起了重要作用,并随时间推移逐步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土地管理法制体系。在国外众多法律中涉及农地及耕地保护的主要有:日本的《农用土地法》、《农地调整法》、《国土利用规划法》;韩国的《农地改…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整理的模式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 ,法、德等国家较早地开始土地整理的实践。 195 3年 ,联邦德国制订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土地整理法》 ,把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利用长远战略目标 ,促进土地合理利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在我国 ,土地整理的雏形很早以前就出现了。 2 0世纪初就已经制订了“土地整理章程” ,新中国成立后 ,多次进行了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主的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顿和非农地整理 ,其内容也是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我国现阶段以农地整理为主。临沂市位于鲁中山区 ,地貌类型多样 ,既…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不同类型土地的用地需求日益膨胀,以农地与市地土地整理,未利用土地开发和废弃地复垦为内容的土地整理工作应运而生,这对于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满足不同类型的用地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受历史和客观现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新疆的土地整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尚不成熟。因此,借鉴国外土地整理经验,对指导新疆土地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科学评价土地整理效果的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等差法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安徽省郎溪县南丰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对项目整理前后的各种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达到"良好"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潮洛蒙 《农村经济》2003,(12):59-6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矛盾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地整理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主要目的 ,并以保护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目标。农地整理中的一系列生物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对项目区及其背景区域的水资源、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 ,全县土地利用率为78 7% ,土地复垦率为 10 8% ,均低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但密云县却是个生态敏感区 ,辖区内有北京市重要水源及市级…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一些地方在开展农地整理工作时,片面强调增加耕地面积,改进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却忽视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致使土地整理后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危及土地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1.土地整理项目忽视生态效益的原因分析。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看。现阶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制定的时候往往着眼于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土地的质量、达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改善生产条件以及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对于土地整理的生态保护这一要求考虑甚少,也缺乏对土地整理规划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合理性的论…  相似文献   

19.
杨玲 《中国土地》2005,(2):35-37
耕地资源生态利用的核心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其实质是科学合理地开发、整治和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它以保障生态效益为前提,保护土地资源,防止环境恶化;以经济利益为中心,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通过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遂宁市“四江”(涪江、梓江、妻江、琼江)流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于1999年2月被国土资源部列入全国首批国家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2001年11月通过国土资源部检查验收组验收。这个示范区共开发整理土地36363.48亩,净增耕地15786.3亩,为缓解我市十分尖锐的人地矛盾,保持区内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示范区在制定土地开发整理的配套改策,探索管理机制与手段,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等方面积累了经验,特别是对所开发整理土地权属的调整,为丘陵地区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