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脉冲响应函数,对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造成物价上涨和GDP指数变动的主要因素;通货膨胀率的加速上升和不确定性导致国家采取日益严格的反通胀措施,进而抑制经济增长。同时,实证分析也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尽管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从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来看,货币政策不能解释中国通货膨胀的全部,对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开始复苏,2009年11月起我国通货膨胀率开始逐月上升。到2010年10月之后一直居高不下,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央行不断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抑制通货膨胀,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自2010年以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2次。然而,这是否有效地抑制了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还有待考究。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来探究高通货膨胀背景下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到了2008年,中国的经济到底会怎么样? 从2003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宏观经济来讲,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都超过10%,而且从2003年到2006年这四年时间,不仅经济增长速度非常的高,而且通货膨胀率非常的低,2007年的时候整个通胀的压力就高了,  相似文献   

4.
今年二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受到多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国际看,欧美经济复苏势头好于去年底的预期,通货膨胀有所抬头;新兴经济体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但通货膨胀压力巨大;西亚北非政局动荡和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两大事件增加了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并会明显加大全球通胀压力;但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温和复苏态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使用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月度数据,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需求因素对近期中国通货膨胀冲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需求冲击是中国本轮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重要原因.其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对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影响作用明显,而净出口对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抑制总需求过快增长.将是控制物价上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过剩下中国通胀的成因和传递介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这次通货膨胀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下内外通胀因素不断叠加,从而激活了国内潜在的物价上涨压力,并在偶发现象的诱导下迅速形成。它是通过国际贸易、吸引外资和虚拟经济转换等介质传递到中国,再加上我国内部存在过度投资、过多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以及全民炒股形成的虚拟财富效应等原因,促进了物价连续上涨。解决我国通胀的具体措施是:完善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方式、稳定利率阻止热钱流入、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下协调货币的发放、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内外经济平衡。  相似文献   

7.
张晓第 《当代经济》2008,(3):136-137
自2004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本轮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外贸顺差和国外资本流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人民币货币供给被动扩张引起的带有明显外部输入型特征.因此,我们对外部输入型通胀不必大惊小怪并泰然处之.  相似文献   

8.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以后,全球经济直线下滑,各主要经济体重拳出击振兴经济,纷纷采用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并配合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根据长期AD-AS模型和短期AD-AS模型我们可知道,在短期内,积极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能够扩大需求,拉升经济,但是长期的AD-AS模型也告诉我们,经过短期的过度,产出恢复到充分就业的状态,扩张性的政策只会带来物价的上涨。在全球美元泛滥的背景下,给我国带来较大的输入通胀压力,但同时本国的扩张性政策带来的通胀也开始显现,并且随着2010年工资的大幅上调,刺激物价上涨到新的高点,本文就旨在通过工资价格螺旋模型来探讨在此背景下物价上涨的特点,以及结合央行近期的治理措施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证券市场却与实体经济增长背道而驰,成了宏观经济的反向"晴雨表",其消极影响极为明显。因此,培育和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一个与全球GDP第二相称的、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恢复证券市场正向"晴雨表"功能,不仅可以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而且可以解决中国经济面临全球经济滞胀和出口增速度下跌、房产调控力度加大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通胀压力持续等问题,还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抗通货膨胀能力、以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构建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称的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需要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西方经济学和西方证券市场制度中国化,加强政府规制。  相似文献   

10.
邬琼 《发展研究》2022,(12):42-46
2022年,食品和能源是中国物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给中国物价带来阶段性上涨压力。在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中国扎实推进保供稳价措施,稳物价成效显著,始终运行在温和通胀区间。2023年,预计中国CPI将维持温和上涨态势,PPI将会由输入性通胀向输入性通缩转变,但食品、能源价格仍存在上涨可能。建议加强重要基本生活物资供应,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发挥好政府对市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避免次贷危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美国自2007年底开始大幅下调利率,并从2009年以来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增加流动性。与此同时,2008年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存文献大多将此归因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虽然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确实提高了2008年以来的通货膨胀率,却不能解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的事实。因此,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是扩大了原有的通货膨胀,而高通胀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各国国内的高货币供给。  相似文献   

12.
菲利普斯曲线是反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取舍关系的曲线。一国为降低失业率,需要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主要经济体纷纷进行货币干预,我国的通胀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国家在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时,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容忍度,使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完善,以适应我国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将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在通胀和失业之间权衡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3.
《经济视角》2000,(1):46-47
千年之交,全球经济处于一个低通货膨胀、中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相对平衡的温和态势。预计1999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2.8%,全球经济可望在2000年继续回升,达到3.5%的新水平。美国经济持续增长,预计199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4.2%,实际失业率下降,预计为4.2%,通货膨胀率仅为2.1%,实现了“低通胀、低失业率、高增长”。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发达经济体存在的制度隐患和深层次经济矛盾。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将处于低速增长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1%,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仅1.9%,中国传统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将分别增长1.8%、1.1%和2.3%。虽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速将达到6.1%左右,但高通胀等因素使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压力也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中国以食品为代表的各种物品价格全面大幅上涨,消费价格指教(CPI)也持续走高,经济出现了通胀.而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遭受了很大的冲击,为了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以拉动内需.时至今日,该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但同时经济又出现了通胀的苗头.因此对2007年通货膨胀原因及治理的分析对于防范经济再次出现通胀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将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来探究中国该次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为当前经济提供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6.
传统"Cagan规则"认为,政府通货膨胀税收益最大化的条件是,通货膨胀率应该为(货币需求关于)利率半弹性的倒数。这一规则是局部均衡条件下的结果,并未考虑通胀的实际经济效应。本文基于交易成本方法在一般均衡框架内讨论收益最大化时通货膨胀率的决定问题。该框架中收益最大化的通货膨胀率小于Ca-gan规则值,这一结论得到了中国1945—1949年恶性通胀时期经验数据的支持。经验结果还表明,相对于Cagan规则,根据交易成本方法设定的通货膨胀率尽管并没有明显提高政府的通货膨胀税收益,却大幅降低了社会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全球通货膨胀率、国际能源价格、国际食品价格作为3F外部冲击的三个影响因素,应用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实证分析1981年至2011年的外部冲击因素与我国通胀率的长期关系,然后使用VAR模型对这些外部因素所产生的冲击效果做进一步探究。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全球通货膨胀率是导致国内价格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能源价格与国际食品价格对于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且在中长期成为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通胀预期与产出缺口则是中长期影响物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抵御外部冲击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管理我国对于本国及全球通胀的预期、构建相应的价格缓冲机制、实施农产品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等均是较为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也要防止经济过快增长,抑制由于投资需求带来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全球经济局势相当不平静,全球股市、债市、汇市、期市跌宕起伏。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飞速增长,成为一大亮点。而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则因美国次贷危机遭受了重创,并带着遗痛来到了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出现分化:美国大幅放缓,欧盟平稳过渡,日本再现疲态,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增长。目前,全球通胀压力正在上升,金融风险也在逐步加大,一张经济"黄牌"显然已经摆在了世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19.
当经济系统中各生产要素的比价关系被严重扭曲时,将会导致整个经济链条被逐渐拉紧到一个临界平衡状态,这时一个偶然的事件就会触发整个经济产业链条振荡的整体涌现式的暴发,引起新一轮的高通胀周期。而在新的经济价格体系下,通胀周期振荡渐渐衰减,趋于稳定,达到一个新的相对平衡状态,这种周期振荡稳定过程是一个经济体内生变量之间自相关作用的结果和规律。除非恶性的通货膨胀,一般的高通胀在短期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对当前不适合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体系结构进行了修正,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其加速了社会经济体系结构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和发展阶段,是保持经济发展在一个较长的可观察周期内平稳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考虑,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体演进的必要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0.
最近以来,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续走高,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较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控制住当前物价上涨、管理好通胀预期已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201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后一段时间要把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