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1996-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变化率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总量呈波动中下降的发展态势,人均耕地数量呈逐年减少的发展趋势;②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空间差异变化体现为“平缓—快速—平缓”的阶段性发展特征;③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空间差异明显,多数市辖区与县级市耕地数量减少较大,多数县耕地数量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宁乡县和茶陵县耕地数量有一定规模的增加,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率具有“市辖区>县级市>县”的空间分异特征;④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和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结构调整是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成果能为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客观依据,可为类似地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耕地资源态势及其相关社会经济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津市50多年长序列耕地统计和土地调查资料,分析其耕地资源数量动态变化趋势、利用特征,探讨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949年以来,天津市耕地资源数量在波动变化中呈减少趋势;人均耕地减少,耕地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部分地区耕地质量下降,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相关政策和比较经济利益等因素,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动的驱动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1949-1999年耕地面积变化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49---1999年的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湖南省耕地数量经历了增加(1949—1957)、波动(1958—1964)、减少(1965—1999)三个阶段。表现出先增后减、总量递减的趋势。导致耕地数量减少的直接因素是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自然灾害损毁和生态退耕等,而总人口、市镇人口、城乡人均居住面积、财政基本建设支出等因子与耕地数量的年减少量、建设占用量的高度相关说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耕地数量减少的内在动力。未来一段时间内。如采取不同的耕地保护措施。全省耕地数量到2010年将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烟台地区耕地资源态势及宏观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贤赵  王春芝 《经济地理》2004,24(2):263-267
利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烟台地区耕地统计资料和近5年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研究揭示了该区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的基本特征,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空间差异及耕地流向,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①20多年来,烟台地区耕地数量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经历了缓慢减少一急剧减少一缓慢减少的变化过程,并在1985年前后、1987—1990年和1991—1993年出现了3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②耕地的主要流向是工矿用地、居民点和各类交通用地以及果园,耕地的增加主要是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和工矿用地的整理与复垦;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策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数量变化过程中的明显突变与国家宏观政策背景相关联,耕地快速减少在发生时间上与经济的过热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相一致;此外,人口增加对耕地减少的驱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湖南耕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庭生  王芳 《经济地理》2007,27(5):815-818
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和近1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南工业和城镇等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不断增加,导致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加之人们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日益显现。文章在分析湖南耕地资源态势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严格保护耕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耕地资源的途径,对缓解湖南耕地资源供需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到粮食安全问题,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大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耕地面积也在急剧减少,耕地保护的形势愈益严峻,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变化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自建国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在总体上呈递减趋势,人均耕地面积已由1949年的2.71亩减少到1996年的1.16亩。据统计,1978-1997年耕地面积净减少465万…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障碍:我国耕地减少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地方经济权力分化日益明显,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有强烈的占用耕地的冲动,主要表现在发展地方经济驱动、土地收益日益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搭车收费"形成占用耕地的恶性循环.数量经济分析也表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财政收入对占用耕地的依赖在增加.因此,需要对影响我国耕地保护的经济体制障碍进行改革,减少地方财政收入对占用耕地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和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人口高峰年的粮食安全问题,国家提出了通过总体规划实施耕地保护的重要手段。首先,本文针对在总体规划中耕地保有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耕地保有量计算的新模型。其次,提出了人口对耕地总需求潜力分计算模型。最后,用上年保有耕地生产力潜力分、年度耕地生产力供给分的变化量和人口对耕地生产力需求潜力分变化量综合确定本年的保有耕地生产力潜力分。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由于城镇边界外延而占用耕地,而面对耕地资源日益减少的严峻形势,如何协调城镇化发展与耕地资源变化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将意义重大.本文以1978-2015年中国国民社会经济及耕地等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22.0构建回归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分别对中国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和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中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期且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逐年阶段性减少,近年减少有放缓趋势;(2)中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单位对应耕地面积减少6.854单位,即为高度负相关;(3)中国1979-2015年期间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变化间协调度差异较大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表现为波动期(1979-1996年基本协调、调和)、低谷期(1997-2003年勉强调和、不协调)、稳定期(2004-2015年基本协调、较协调).  相似文献   

10.
梁俊花  马春燕 《经济问题》2008,341(1):50-52
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分析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利用和保护区域耕地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山西耕地数量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山西1949~2005年的统计和普查资料,分析了山西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50多年来,山西耕地数量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先增后减,总量趋减;而人均耕地面积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政策等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1.
湖南低产耕地资源及其开发研究李晓青,程伟民,谢炳庚(湖南师范大学资环系,长沙410006)随着经济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农用耕地需求的日趋扩大和大量耕地被非农建设占用不可避免。新开垦的耕地与被占用耕地在数量上存在一定差距,使耕地面积呈绝对减少之势,耕地...  相似文献   

12.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数量减少、质量衰退的局面,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1978年至1988年10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5501万亩。1989年在加强土地开发,注重耕地管理的前提下,实现了耕地非农业占用和开发基本平衡,扼制住了耕地锐减的局面。但是,据《未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但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大搞形象工程,超指标、超总体规划建设,农村侵占耕地问题也比较严重,18亿亩耕地红线受到威胁。因此,地方政府应转变观念,落实国家土地政策,解决好发展与用地的关系,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一、耕地短缺日益加剧,威胁民族生存与发展 民以食为天,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是食物安全的保证.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世纪里,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迅速发展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耕地短缺很快接近极限.  相似文献   

15.
周政华 《经济》2007,(7):125-125
在快速扩张的城市和高速发展的经济面前,耕地正无可奈何地节节退缩.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耕地红线产生了压力。保护耕地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对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前的耕地保护与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例如管理体制不健全、多头管理、登记的制度不规范等。所以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耕地的发展方式,可以通过对利用方式和配置的转变方式来进行,建立起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耕地制度和管理体系,对耕地资源的利用战略进行创新,将保护耕地的一些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健全。  相似文献   

17.
基于Logistic-CA的珠海市耕地变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珠海市为研究区域,基于GIS、SPSS以及GeoSOS软件,在分析1973—2008年珠海市耕地动态变化,总结其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使用Logistic-CA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珠海市耕地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73—1988年珠海市耕地面积以增加为主,1988—2008年耕地面积快速减少;从空间分布形态上看,耕地主要沿原有城市建设用地边缘和交通道路沿线减少,其中西部地区耕地减少规模较大;珠海市耕地减少是基于特定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的,其中地形和坡度因素对耕地分布起着明显制约作用,耕地与城镇中心距离、与交通线距离和户籍人口密度是耕地减少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浅谈合理利用农村耕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农村耕地使用现状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之处,比如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土地挪作他用和种植业结构不合理搭配等,致使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因此,合理利用农村耕地,提高农民耕地积极性,对农业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耕地外部效益评估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耕地损失的深层次动因之一是耕地的外部效益往往被忽视.研究耕地外部效益的评估,既可促进人们对耕地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又有助于运用经济手段等来实现耕地的更有效保护.要实现耕地外部效益的评估,其路径主要包括:界定耕地外部效益、选择评估方法、确定评估流程等.  相似文献   

20.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文章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并对耕地生态位的特征、演替规律作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以量度区域耕地数量变化态势、方向和速度的数学模型——耕地数量生态位(宽度)及其扩充压缩度模型,并运用模型对焦作市1998~2004年期间耕地数量扩充压缩态势、方向、速度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8~2004年期间,焦作市耕地数量生态位整体呈逐年压缩趋势,且耕地数量生态位的压缩与林地和建设用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直接相关,即耕地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和建设占用;(2)焦作市各县(市、区)耕地数量生态位压缩度相差较大,反映出焦作市耕地数量空间变化速度的差异性;(3)焦作市各年耕地数量生态位扩充压缩度均小于河南省耕地数量生态位扩充压缩度,表明焦作市各年耕地数量减少速度均大于河南省耕地数量减少速度;(4)焦作市耕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压缩具有重要环境效应,并影响和制约着耕地生态背景质量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