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是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必然过程。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其水平的高低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实力。经过多年的发展,辽宁的城市化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目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但是城市化率仍滞后于工业化率,更低于世界先进水平。从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来看,城市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工业化需要借助城市化的积聚、扩散效应,也需要依赖城市较先进的基础设施和生产基础。因此,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客观要求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辽宁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老工业基地建设进入全面振兴的新阶段。今年以来,实施振兴战略三年来的经济累积效应和改革效应逐渐显现,全省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步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好时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省是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正像钱运录书记在我省建设新农村学习班上所讲的那样“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是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普兰店市坚持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主旨,结合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建设“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工作部署,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目标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大连市工业卫星城。近期目标是实现“一个突破、两个倍增、三个增长”,即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取得突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倍,2007年生产总值比2004年增长一倍;规模工业、利用外资、财政收入增速保持在20%以上,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创造条件。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7亿元,增长19.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6.7%;  相似文献   

5.
周涛 《活力》2005,(4):60-60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我省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我省民营经济已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使其尽快赶上全国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它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辽宁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定位是: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使之逐步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型产业基地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对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成栋 《活力》2014,(13):9-9
国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十年后,国务院再次批复《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为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新一轮调整改造,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哈尔滨作为全省龙头,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以落实五大国家战略为承载,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着力点,努力强化转方式、调结构,抓产业、上项目,促改革、扩开放,稳增长、惠民生等关键性工作,着力在全省充分发挥好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城乡建设的示范作用、文化繁荣的传承作用、对外开放的辐射作用、改善民生的表率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围绕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地方发改部门,要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忠林 《活力》2009,(9):8-8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以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抓住国家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和我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良好机遇,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着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力争使更多强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促进中间县市迅速崛起.加快弱县解困步伐.实现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治本之策,是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长浏、大浏、浏醴高速和永盛大道等“新四路”的开工建设,浏阳正阔步迈入“高速时代”,推进城乡统筹成为必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正>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大课题。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内国外形势和我国发展所处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针,明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寄语重庆:今年是重庆建立直辖市十周年,经过十年的建设,重庆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央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今天的重庆,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希望重庆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宝贵机遇,进一步完善思路,真抓实干,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老”体制、“老”技术、“老”工艺、“老”观念,而这些又集中体现到“老”产品上,东北制造的产品竞争力在下降,在逐渐被市场所淘汰。而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东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升级。这些看似属于宏观性、区域性的大问题,最终落脚点则是微观性的产品问题。因为只有东北制造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了竞争力,东北经济发展才能得以实现,东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成行;  相似文献   

14.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北京正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作用日益明显,在农村土地用途转换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矛盾凸显出来,其中,农民权益维护和农民出路问题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国家对东北及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发展活力大幅度增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得到了遏制。十二五期间,东北老工业基地将进入以健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的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实施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辽宁依据自身的工业基础与科技智力等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使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几年,辽宁发展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的凤城市,因历史与自然原因,前些年,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社会事业滞后。自200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丹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双重机遇,按照省、市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策部署,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特色旅游业,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逼近全国百强县,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一、转变以行政区划各自为政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东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以行政区划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面临很大的挑战,走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之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体竞争力参与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已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获得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张磊 《活力》2007,(2):54-54
一、近几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资的情况 东北三省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我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为我国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做出过重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角度出发,做出重大决策,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决策之一。在国家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转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走城乡一体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发展水平体现区域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在推进新型城市化过程中,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制度,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