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对于资源地区走出“资源诅咒”困境意义重大,但一直被学界忽略。创造性地将信息化发展水平引入“资源诅咒”论述中,采用DEA—Malmqusi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3-2017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分析了信息化发展水平在资源依赖与GTFP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导致资源依赖与GTFP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当信息化发展水平低于门限值时,无论资源依赖程度如何变化,它与GTFP的关系总是处于倒U型曲线右侧,即位于“资源诅咒”部分,而当信息化发展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无论资源依赖程度如何变化,它与GTFP的关系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即位于“资源祝福”部分;②信息化发展水平是显著影响资源依赖与GTFP的倒U型曲线拐点右移的要素,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能推迟或阻止“资源诅咒”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科学判断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拐点是否已经到来对于正确调整相关产业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服务业“成本病”视角,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发现:我国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的阶段性特征,随着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呈现倒U型特征,且具有区域异质性,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早已迎来拐点,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即将迎来拐点;资本、劳动力、技术三要素的投入对促进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3.
库兹涅茨倒U曲线提出后就引起经济学界的讨论,讨论的核心议题是该曲线是否存在。一些文献用实证方法证明了库兹涅茨倒U曲线,而且认为该曲线不仅适用于收入差距问题,也适用于包括环境在内的其他现象,并创造了多种库兹涅茨倒U曲线。另一些文献采用实证方法没有证实库兹涅茨倒U曲线,从而对该曲线持否定态度。特别是,人们普遍把库兹涅茨倒U曲线看成一个无须政府干预就可实现的自发过程。然而,库兹涅茨的文本表明,他是在统计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提出假设的;他不仅分析了使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也提出并分析了使收入差距缩小的多种因素,其中政府干预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库兹涅茨对经济落后国家简单类比发达国家的做法提出了严肃警告。这些都表明,将库兹涅茨倒U曲线视为一个自然过程并将其模型化是不符合库兹涅茨本意的。虽然库兹涅茨对政府干预的强调没有引起人们普遍足够的重视,但对我国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1978—2004年各省份面板数据,对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否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进行验证表明,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城乡收入差异与人均GDP存在“倒U”型关系,全国及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异与对数人均GDP存在“倒U”型关系。而东部地区为“正U”型关系。从全国范围及中西部地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继续拉大的趋势将延续较长一段时间,但发展经济仍是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论证了环境库茨涅茨双倒"U"形曲线关系存在的可能性,双倒"U"形曲线是对传统环境库茨涅茨倒"U"形曲线的一个补充。文章以工业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环境库茨涅茨倒"U"形曲线关系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我国西部地区环境库茨涅茨倒"U"形曲线关系成立。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中西部典型城市EKC曲线的阶段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中西部分别选择两个典型城市,分析环境库兹涅茨(EKC)曲线及其所处的阶段,从污染物排放、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环境保护投资等几个方面,比较分析这些因素对EKC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两个城市已进入倒“U”型EKC曲线下降阶段;中部地区两个城市处于倒“U”型EKC曲线上升阶段的后期;西部地区两个城市处于倒“U”型EKC曲线的上升阶段.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互动过程视角,构建团队地位差异性对团队创造力的倒U型影响模型,并通过106个团队455份有效调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团队地位差异性对团队创造力存在倒U型影响,在该影响过程中,任务复杂性、任务互依性的调节作用显著,影响二者倒U型关系的拐点位置。随着任务复杂性提高,团队地位差异性对团队创造力的倒U型曲线拐点向左移动,且拐点位置更高;同样地,随着任务互依性提高,二者的倒U型曲线拐点向左移动,且拐点位置更高。  相似文献   

8.
倒U曲线的“阶梯形”变异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正> 随着公有经济从低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发展,收入分配差别将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长期趋势,此即倒U理论模型(陈宗胜,1991)。本文先对倒U曲线进行数学论证;然后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引入分析,论证“阶梯形”收入差别曲线。 一、倒U曲线的数学证明 笔者对公有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差别倒U曲线的阐释,主要是通过揭示这样一些变量关系而进行的:劳动差别、劳动供求、剩余—生计比、两部门结构转换等。(陈宗胜,1991)其中前几个因素同收入差别的关系都是单调正相关的,对这些关系的检验主要是经验问题;最后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夏龙  冯涛 《经济经纬》2012,(5):137-141
笔者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三元结构模型,从政府和市场两个维度讨论收入分配的倒U型曲线。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表明,目前中国正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未来10年将迎来倒U型曲线的拐点;而且,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一直试图缩小收入差距,地方政府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不确定,而市场化总体拉大了中国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了能源强度倒U曲线的存在及其与工业化进程的密切关系.本文旨在运用wald检验验证能源强度倒U曲线的存在性,并通过建立动态分布滞后模型数量刻画能源强度倒U曲线.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降低新疆能源强度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